-
1 # 雜談科技
-
2 # 追科技的風箏
任正非的惋惜。任正非回顧PFC高峰期的人數達到1700人,有很多外中國人才,都是今後的財務專家、幹部的潛在資源。但是這幾年華為遇到困難,就大幅裁員,這些財務人員流失,是華為的損失,顯示領導的短視,人力資源是華為最大的財富。
任正非的用人計劃。任正非對PFC的作用是有清晰規劃的。優秀的財務人員可以進入華為的管理崗位,甚至逐步步入一些重要崗位。財業融合後,這些財務人員跟進華為的專案,就知道華為要做什麼、怎麼做好。很多財務人員都是高智商的,作為華為的管理梯隊沒有問題。
一個例子驗證任正非的想法。在張勇來之前,淘寶網沒有CFO,張勇也是搞財務出身的。進入淘寶網後,張勇首先完成本職工作,比如梳理財務職責、搭建財務團隊、建立財務報表等體系。由於他出色的表現,阿里巴巴集團任命張勇出任淘寶COO、淘寶商城總經理,張勇由此轉型從事經營管理,參與淘寶的產品與設計,從此有了張勇“雙十一”的成名作。以此為例,可以理解任正非為何如此生氣,萬一被裁的人會成為今後華為管理人員呢?
-
3 # 曹小靈看世界
這事兒,有的聊華為作為一家由員工持股達到99%的公司,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一言堂這不是個貶義詞,而是對任正非的重要性的一種客觀描述,不信的可以問問身邊在華為工作的小夥伴面對一個將近20萬員工的企業,任正非不可能隨時做到全程的監控和指導,所以他更多采用的是國企的指揮風格,就是講話比如任總要發展5G,就講個話說我們要發展5G,5G很重要具體怎麼做,自然有下面的人來出方案、做規劃、定步驟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下面有了很多「揣摩上意」的人(華為員工的原話)
所以PFC的起因,也是因為任正非的一句話任總很早之前提出過(分公司)CFO隨時接替(分公司)CEO的要求,而任總的女兒是在華為做什麼職位的大家也都知道這就給華為財務系統打了很大的強心針任總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華為在大擴張的年代,業務部門太強勢了比如喜聞樂見的華為財務賬本和管理賬本的區別,那時候基本就是業務說要怎麼做,財務就怎麼做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收款,一筆合約簽好了但是錢沒到賬,就不能算營收,但是業務部門為了業績考核要求算在今年,那財務就只有在管理賬本上照做這樣的模式自然很不均衡任總就拿出了古典管理主義的方式,這個山頭太強了,那就扶起來另外一個山頭所以PFC應運而生PFC是做什麼的呢?我試著幾句話講清楚之前華為的模式是總部下面有很多的分公司,每個分公司都有自己的財務,這180多個分公司基本對應華為有業務的180多個國家然後華為引入了矩陣模式的管理構架,讓分公司依然保留,但是引入了橫向的專案部模式,這些專案部往往是跟大單子的,比如德國就是和德電和沃達豐,這樣就出現了財務的缺口從原來的分公司調配了一部分人,但是更多的是社招,招來了很多財務大牛(價格也都很貴)這些財務大牛當年也算是衝著任總那句CFO取代CEO來的,當時華為內部甚至都有說法:這些專案部未來會取代分公司形式,這些社招來的人很可能會上位這種一言堂的管理模式,帶頭大哥一句話的分量是相當大的,既然大哥有這個意願,下面的人自然推波助瀾大家可以想象,那時候華為內部的各種山頭裡面,財務很快就蓋過了業務
我知道在2015年左右,這個趨勢達到了頂峰,業務被財務壓得死死的,業務做得再好,財務一句話就能讓你一年的努力打個折扣
凡是過猶不及2015年底華為內刊出了一篇文章《一次付款的艱難旅程》,主要吐槽的是華為內部的財務審批流程太複雜、財務人員經常設阻力等我當時印象很深的一句話是,對業務部門來說,找不到流程入口,操作指導說明比流程本身更難懂……我相信做過業務的人,和財務打過架的人,都知道說的是什麼,簡直是公司管理學上的金句然後這篇文章讓任總意識到:糟了,財務這個山頭又大了他直接簽發了Quattroporte辦郵件,發給了華為董事會監事會和全體員工據我所知,這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不知從何時起,財務忘了自己的本職是為業務服務、為作戰服務,什麼時候變成了頤指氣使,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首先是把財務的風頭給打壓了,把財務定性為服務業更有意思的是,大家品品這句話「據我所知,這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不知從何時起」 v.s.「突然幾年前一陣寒風吹,不知誰裁掉了1100人」是不是似曾相識如果說川普是懂哥,那任總就是機靈小不懂肚子裡面門清,說出來全是「不知」
好……繼續講PFC,除了這封Quattroporte辦郵件,任總還在2016年的節前座談會上直接罵親女兒帶領的財務團隊,「還過什麼年!」這山頭的勢力對比又發生了反轉,財務開始漸漸失勢任總甚至還說了,財務如果不懂業務,只能提供低價值的會計服務還記得之前高薪招進來的財務人員吧,據我所知,2015年的時候華為14級的財務收入比15級的業務都要高這麼大的成本,面對的卻是不確定的專案,一般華為分公司不會有撤銷的情況,但是專案就說不準了天時地利人和,任何因素都可能影響到一個專案的成敗,一旦專案沒搞下午,冗餘出來的人怎麼辦?嘿嘿嘿大家忘了麼,從2017年開始,華為開始「清理」34 歲以上的職員所以你看,任總不是不知道,而是波及的人群太多了,當年PFC裁員的事情和35歲紅線放在一起,順帶都給解決了
那你說為什麼任總在多年之後又把這事兒給提起呢?要知道,現在華為的工號已經排到了50多萬,而華為的員工是將近20萬,所以不客氣的說,有大概30萬的華為員工離開了公司,有主動走的,也有被扔出去的1100的CFP在這30萬里面,佔了0.3%,怎麼突然針對這些人任總顯得那麼「生氣不已」呢?這裡面的門道啊,深了你看,任總開始打壓財務的時候,是華為營收增長連續四年出現增幅的年份,也是剛好出現拐點的年份,在任總說財務只是服務的那一年,增長率就出現了下跌
回覆列表
那麼問題來了,裁員1100人這麼大的一件事,竟然找不到實際做決策的領導?華為是要亂套了嗎?再看近期華為的發展,很顯然華為還是在井井有條的進行著各方面的業務,別說亂套,應該說是發展勁頭十足。
那麼為什麼找不到領導呢?是真找不到嗎?幾種可能:
1)任總早已知道此事,但是為了平息社會影響,那麼只能“借汝頭一用”了,也就是上級決策,甩鍋下屬的做法?
2)另外一種可能就是,PFC的老大已經做了決策,只是沒給任總彙報或者告知,任總生氣了,那麼PFC的老大是誰呢?
3)當然,不排除有中間管理者私底下做的決策,但是直接一下子裁員1100名,怎麼也得老大拍板吧,誰知道呢?
各位大佬可以發表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