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一剎嫣火

    孟孫才是魯國公室貴族孟孫氏的族人,他以善於執行居喪之禮而聞名於魯國,然而他母親去世時,他卻居喪不哀,心中不悲,哭而無淚,因此顏淵對他很有意見,認為他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偽君子。

    孔子對於喪葬之禮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居喪守孝的關鍵在於情感真實,表達得當,而相關禮儀的作用主要在於調節人們的悲傷情緒,既不能無動於衷,又不能悲傷過度,所以他說:“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

    孔子根據自己對於喪葬之禮的理解,對孟孫才居喪期間的表現給予了充分肯定。

    他說:“我認為孟孫才在居喪之禮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因為他比其他人似乎更瞭解相關禮儀的作用和意義,深知許多禮儀程式是沒有意義的,甚至對日常生活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他想有所改變,儘量簡化,而且他在居喪期間已經有所改變,不料卻招致非議。許多人(包括顏淵)之所以不理解孟孫才的行為,是因為不瞭解他的思想。孟孫才在生死問題上有許多異於常人的思考,他認為生未必是生命的開始,死也未必是生命的終結,因此生與死沒有先與後之分,也許先生後死,也許先死後生。再深入思考,人死之後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也許化為一物,那麼人生就是等待化物的過程而已,而且也不知道人生是即將進行化物的狀態,還是已經完成化物的狀態。對於這些深奧的問題,我們就像在睡夢之中一樣渾然不知,而孟孫才則是一個清醒者,居喪期間他雖然和常人一樣悲傷哭泣,但是獨處之時卻能保持內心平靜和獨立思考。他不像有些人整天說‘我呀我’的,自我感覺很好,夢見自己化為鳥就以為能在天上飛,夢見自己化為魚就以為能在水中游,其實這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也許大多數人聽不懂我今天說的話,我也不知道他們是睡夢者,還是清醒者。試想一下,如果人們連這個最基本的問題都搞不清楚,那麼怎麼能理解生死問題呢?人的行為是聽從內心的,只有內心喜悅才會露出笑容;而內心又是聽從天道的,天道是天地萬物發展變化必須遵循的法則,所以一切都要歸於天道。”

    孟孫才對於天地自然以及人生變化等問題有著獨特的理解和認識,並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因此他能從更高的哲學範疇來審視喪葬之禮問題,行為異於常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告訴我一下,《校園的一角》的好的開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