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為: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金錯刀行》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的詩作。全詩詠物言志,借讚美金錯刀寓抗金報國之志。詩在用韻上是四句一轉,與詩人情感表達的流瀉起伏變化相適應,讀起來抑揚頓挫。
原文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策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譯文
用黃金鍍飾、白玉鑲嵌的寶刀,到夜間,它耀眼的光芒,穿透窗戶,直衝雲霄。大丈夫已到了五十歲,可建功立業的希望渺茫,只能獨自提刀徘徊,環顧著四面八方,祈求能一展抱負,小試牛刀。我在京城裡結交的都是些豪傑義士,彼此意氣相投,相約為國戰鬥,同生共死。不能在流傳千年的史冊上留名,我感到羞恥;但一顆丹心始終想消滅胡虜,報效天子。近來,我來到漢水邊從軍,每天早晨都對著參差聳立的終南山,遙望著佈滿晶瑩似玉般積雪的峰巒。啊,楚國雖然被秦國蠶食,但即使剩下三戶人家,也一定能消滅秦國,難道我堂堂中華大國,竟會沒有一個能人,把金虜趕出邊關?
創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陸游應四川宣撫使王炎的聘請,從夔州(今四川奉節)赴南鄭(今陝西漢中),擔任宣撫使司幹辦公事兼檢法官。南鄭位於宋、金對峙的前線,陸游的身份又是前敵指揮部中的負責人員,他到任後,曾多次奔走於前線視察軍情,投身於收復失地的準備工作。他還提出了自己的軍事主張:“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漢中)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宋史·陸游傳》)視漢中為收復中原的重要根據地。這段“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的從軍生活,給陸游以深刻難忘的印象,直至晚年,他還留下了“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的回憶。過了一年,即乾道九年,那年陸游48歲,奉調攝知嘉州(今四川樂山)。10月,他根據這段在漢中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這首《金錯刀行》。表達了詩人對政府軍的不滿,也是對滿目瘡痍的祖國的傷心欲絕!
名句為: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金錯刀行》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的詩作。全詩詠物言志,借讚美金錯刀寓抗金報國之志。詩在用韻上是四句一轉,與詩人情感表達的流瀉起伏變化相適應,讀起來抑揚頓挫。
原文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策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譯文
用黃金鍍飾、白玉鑲嵌的寶刀,到夜間,它耀眼的光芒,穿透窗戶,直衝雲霄。大丈夫已到了五十歲,可建功立業的希望渺茫,只能獨自提刀徘徊,環顧著四面八方,祈求能一展抱負,小試牛刀。我在京城裡結交的都是些豪傑義士,彼此意氣相投,相約為國戰鬥,同生共死。不能在流傳千年的史冊上留名,我感到羞恥;但一顆丹心始終想消滅胡虜,報效天子。近來,我來到漢水邊從軍,每天早晨都對著參差聳立的終南山,遙望著佈滿晶瑩似玉般積雪的峰巒。啊,楚國雖然被秦國蠶食,但即使剩下三戶人家,也一定能消滅秦國,難道我堂堂中華大國,竟會沒有一個能人,把金虜趕出邊關?
創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陸游應四川宣撫使王炎的聘請,從夔州(今四川奉節)赴南鄭(今陝西漢中),擔任宣撫使司幹辦公事兼檢法官。南鄭位於宋、金對峙的前線,陸游的身份又是前敵指揮部中的負責人員,他到任後,曾多次奔走於前線視察軍情,投身於收復失地的準備工作。他還提出了自己的軍事主張:“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漢中)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宋史·陸游傳》)視漢中為收復中原的重要根據地。這段“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的從軍生活,給陸游以深刻難忘的印象,直至晚年,他還留下了“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的回憶。過了一年,即乾道九年,那年陸游48歲,奉調攝知嘉州(今四川樂山)。10月,他根據這段在漢中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這首《金錯刀行》。表達了詩人對政府軍的不滿,也是對滿目瘡痍的祖國的傷心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