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略谷

    當下被資本市場熱捧的各類新興產業與各類新模式出盡了風頭,但機械加工產業屬於基礎工業,無論何時都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產業。但,由於歷史以及技術、管理能力不足導致了中小型機械加工企業一直比較“重”而“輕”不下來。首先,從歷史角度來觀察,大多數中小型機械加工企業幾乎都依靠所謂“三緣”文化起家(親緣、血緣、地緣),起步階段多為家庭作坊模式,並依靠大家吃苦耐勞地不斷進取才逐步有所起色,度過了企業“生死存亡關口”階段。而成長模式我們可以稱之為“滾存式發展模式”,即依靠自身的積累、投資(增添裝置、廠房等), 並且老一輩創始人認為只有添裝置、添廠房才算是企業發展的標誌與成長方式。這樣一來,我們今天看到的中小型機械加工企業揹負著重資產在執行著,當下遊市場將終端市場的競爭壓力(需要更加質優價廉的產品與服務)傳導到中小型機械加工企業的時候(拖欠貨款、壓低價格、質量水平要求不斷提高等),過重的資產則成為短期內投資回報率較低的重要因素;其次,從技術與管理能力來觀察,中小型機械加工企業依靠給主機廠配套接訂單而有了當初存在的價值,那麼在產品工藝設計方面以及工藝加工過程管理(工藝流程以及現場工藝佈局等),也包括工藝技術操作工人才的存量、質量以及培養能力,都顯得那麼捉襟見肘、力不從心。再有就是產業鏈條的管理能力(誰也不能避免依靠外部企業配套產品與服務),即委外配套管理能力,而中小型機械加工企業通常這方面的能力都比較薄弱,導致不能保證訂單加工的TQC(時間、質量與成本)。還有就是技術工人的存量、質量與培養也同樣困難重重,有點能力的技術工人,還經常和企業老闆叫板,動不動還撂挑子(我們的藍領人才即技術操作人才的培養確實缺口比較大),老闆也只能百般遷就。但無論如何,實現機械加工企業輕資產運作一定是方向(資產運營與技術運營分工細化各自貢獻、各取所需,術業有專攻),只是一定要在經營觀念上突破傳統家庭作坊的格局,另外就是要建立自己工藝設計與工藝加工操作管理的團隊,那麼裝置與廠房這些重資產完全可以採取租賃模式(當然其中極為關鍵的技術工藝裝置可能需要自己研發)以及外委配套運作,在具備這些能力的前提下,中小型機械加工企業輕資產運作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實體書店的新春天到了?網際網路時代,如何來拯救紙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