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沫之雨兒

    關於孩子多大開始識字,一直都備受爭議,有人說 「 孩子越早認字越好,小區裡好多三四歲的孩子已經可以背唐詩宋詞了,等孩子上學了再認字,就真的來不及了。」

    另一群人就出來 diss 了,「 學齡前孩子好好玩才重要,學什麼字啊,學字讀書只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兩種觀點都太偏激了。識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10~12 個月的寶寶就已經有圖案識別的能力了,這個階段孩子喜歡看圖畫,他通過 「 聽爸爸媽媽講 」的方式接觸文字;當孩子不滿足於圖畫展現的內容的時候,他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 「 文字 」 上,真正開始認字 。

  • 2 # 傳哥37677215

    寶寶幾歲開始認字,讀書最好?從我多年的觀察與分析來看:“大齡”兒童的接受能力更強,記性也更牢。大部分錯過了破學年齡的同學成績都比較優秀。這就像飢餓的人更有食慾,知識也有飢餓感,人稱求知慾。不過我的觀點不合乎現在的社會形勢,現在的人們對子女教育都怕輸在起跑線上,所以都在搶先!這樣就導致產生了“灌輸式”的教育方法。還有一種現象就是“山溝裡出鳳凰”,為什麼身居鬧市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如山裡來的孩子呢?按理來說城裡的孩子見多識廣,恰恰壞就壞在“見多識廣”這方面,養成了孩子的自滿、“油條”,山裡的孩子就象一張“白紙”。

  • 3 # 育兒成長法

    我認為每個寶寶有個體差異,開始認字讀書的年齡也不一樣。我家寶寶三歲左右開始認數字,四五歲開始認識漢字。我的方法分享給你供參考:

    所以孩子開始認字讀書, 沒有固定的年齡。寶媽可以從孩子一歲多開始給他讀書,識物,識數字,孩子認字讀書也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聽得多看得多了,寶寶慢慢就會了。

  • 4 # 周光晨

    幾歲開始認字,沒有定論。

    但對於識字薰陶的認識,應當是有共識的,即當孩子的視力正常時,能看近處時,就可以用大字塊來引導了。不是要孩子真地開始識字,只是象徵性地把字塊放在孩子面前停頓兩三秒鐘,同時讀出聲給孩子聽一下就行了,每天重複一兩次,讓孩子產生“意猶未竟”之感。

    真要在最早時間讓孩子識字,就從孩子會說話的時候開始。

  • 5 # 果莓媽媽

    首先,小編認為,不能一味的就下定結論,幾歲是孩子應該開始讀書寫字的年齡,主要分析有以下幾點:

    第二 從醫學角度的分析結果來看。三歲是孩子自然記憶力和整體模式識別能力的高峰期,到4到6歲時,基本能達到頂峰,所以在孩子3-6歲之間,讓寶寶識字是最佳的年齡階段,孩子在五歲時就能學會漢字的大部分筆畫。不過這時也不要刻意的讓孩子枯燥的識字,父母同樣可以通過故事、念兒歌來孩子的記憶力,孩子反而更喜歡這種記憶方式,同時也能增加爸媽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如果方式不對的話,可能會讓孩子對識字感到厭煩,不利於後期教育。

  • 6 # 2689春天的花兒

    我認為六歲半左右比較合適。我不主張讓孩子過早的識字讀書,看著一兩歲的孩子成百上千的識字和讀詩,家裡的父母親人欣喜若狂的。豈不知這種年齡的他根本都不理解字詞的含義,更不理解這些字詞出自的年代是什麼意思,充其量只能算做是鸚鵡學舌。只能說這個孩子的記憶力好,有開發其智力的潛能。

    縱觀過去出過的神童事件,有幾個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又有幾個實現了神童的價值?不是腦子用過了.成了不能自拔的書呆子,就是放棄了學業頹廢了前程。有很多都是小時候能背千首詩,長大成人了忘的一乾二淨,並且對讀書產生了厭惡之感。

    還是那一句話,於其從小填鴨式的學習,不如順其自然的讓他成長。

  • 7 # 海綿媽媽育兒

    寶寶從幾歲開始認字,讀書,我覺得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如果一定要給一個,那就是,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而定。

    比如,我家大寶,從2歲左右開始,當我們一起讀繪本的時候,大寶喜歡讓我用手指著上面的字,一個字一個字的念給他聽,那時我也沒有拒絕,按照大寶的要求做,一方面讓孩子保持閱讀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讓孩子認識了一些字。

    大概在大寶中班下學期開始,我在網上給大寶訂閱了漢字學習的軟體,從那時開始,大寶才真正開啟認字的階段,直到現在,大寶快大班畢業了,每週還堅持一天的認字學習。

    所以,讓孩子學習認字,讀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做到:

  • 8 # 李醫生說醫

    3歲寶寶的自然記憶力與整體模式識別能力已經達到最高峰,可以讓寶寶自然接觸和認識一些漢字。而4~5歲的孩子就已經可以學認字,其成績也不會比6~7歲的孩子差。識字教育,最好是在寶寶1歲左右的時候開始。

    各位寶媽都普遍認為,寶寶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但我覺得應該順其自然,寶媽應該用誘導的方式去指引寶寶去識字,在3歲左右就可以了。

    爸媽可以給從寶寶感興趣的地方入手,比如圖畫、故事、動畫等,都是一種途徑。

  • 9 # 翕媽說育兒

    個人覺得,從寶寶願意開始認字讀書比較好。

    而在此之前,爸爸媽媽可以通過玩遊戲或親子互動方式,給孩子念念繪本,看看圖畫書講故事,任何時候看到有趣的話和字都可以順其自然的告訴寶寶,念給寶寶聽。

    孩子有沒有學到什麼不重要,關鍵是培養他的興趣。

    也許還有習慣,大自然裡生活中處處是課堂,沒必要糾結於書本上的認字讀書。

    比起一板一眼的認字讀書,我覺得認知更重要,學習習慣也重要。

    基本孩子一進入幼兒園,就要求認字念字了,所以在此之前,家長們不必強求。

    如果孩子願意,就多多教,如果寶寶抵制,可以換種方式去學習。

  • 10 # 七寸憂傷

    【案例】安安媽聽別的家長說,學齡前一定要讓孩子認字,否則當孩子上一年級後,孩子的學習成績會被甩在後面。帶著幾分著急,安安媽讓3歲的安安開始了認字、寫字的旅程。

      後來安安上了一年級,幾乎每天回家都跟媽媽說老師教的字太簡單了,覺得上課很無聊,無論是小測試還是正式考試,安安都能得100分,被家裡的親戚朋友稱為“神童”。老師經常會反映安安上課不專心。安安媽一度以為,只要孩子懂了,上課不認真也無所謂。

      安安媽心裡為當初讓安安認字的決定沾沾自喜,也認為孩子會乘風破浪一直成為尖子生。

      但是當安安上了二年級後,情況急轉直下。安安學習開始感覺到吃力,成績也開始走下坡路,安安一下子從尖子生變成了普通生,孩子也漸漸變得內向,到了三年級,孩子甚至出現厭學的情緒,經常會跟媽媽發脾氣說不想上學。

      安安媽疑惑不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是老師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嗎?還是孩子天生就是笨?媽媽甚至還懷疑老師不喜歡安安,所以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下滑。

      有研究統計發現,在學齡前被強迫認字的孩子,初入小學時可能會比學齡前未認字的孩子優秀,但到了小學二年級,這類早認字的孩子優勢不再明顯,他們在學校的表現會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但是學習態度卻比較被動,對很多事情不感興趣。到三年級後,這類孩子的表現更不如意。具體是如何演變的?

      1、一年級容易開小差

      因為一年級學的大部分的字,孩子可能在學齡前已經學會了,老師教的字自己都認識,並且在一年級階段也能輕鬆拿滿分,所以這部分孩子往往更容易開小差、上課分神 。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是非常不利於學習的。

      2、二年級遇到挫折容易氣餒

      一年級時的尖子生,容易被一年級的成績所迷惑,以為學習就是如此簡單。因為習慣了不認真和不重視,到二年級會漸漸落後於其他孩子,遇到些小挫折就倍感壓力,更容易氣餒。

      3、“三年級效應”

      教育界上有種說法叫“三年級效應”,因為一二年級的重複學習,使得孩子上課走神,加上一二年級的基礎扎不好,也沒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到三年級學習新知識了,往往很難學好,學習成績也急劇下滑。在壓力和失望下,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這是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的。

      

      智力受損

      奧地利嚴禁孩子七歲前識字,他們的說法是過早地去啟蒙這些理性的和語言的結構實際上是讓兒童的智力受到了瓦解。

      6歲前的幼兒還不具備邏輯思考的能力,過早地強迫孩子認字,孩子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只會刻意記住了漢字的形狀和代表的事物。就如同飲食不當引起消化不良一樣,長期的被動吸收,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壓力,還由於孩子的左右腦未發育完全而被迫記憶,短時間內會表現出優勢,但長期下來智力會受到影響。

      破壞了孩子的創造力

      過早地讓孩子認字,孩子由於長期的被動吸收知識,孩子的大腦就變成了一個儲存資訊的容器,還由於資訊不能被幼兒所消化,阻礙了孩子的思考和創造力。由於認字佔據了大多數時間,孩子也沒足夠的時間玩耍和探索,他們的思維也漸漸被固化,不愛思考、沒有創造的慾望、對學習也提不上興趣。

      孩子就像果樹,該幾年開花就幾年開花,該幾年結果就幾年結果,成熟都有一個過程。如果太過於刻意,無疑是“拔苗助長”、“竹籃打水”,暫時的優勢換來終生的厭倦,這樣的代價未免太大。

    再分享一個超好用的手機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課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小朋友的用眼習慣。

  • 11 # 薯片話梅

    關於認字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什麼時候學認字不重要,怎麼教才是關鍵!一味地用認識了多少字或者以詞彙量大小作為評判標準是不對的!

    根據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可以看到3-6歲的寶寶閱讀發展過程:

    3-4歲

    主動要求成人講故事、讀圖書;

    喜歡跟讀韻律感強的兒歌、童謠;

    愛護圖書,不亂撕、亂扔;

    4-5歲

    反覆看自己喜歡的圖書;

    喜歡把聽過的故事或看過的圖書講給別人聽;

    對生活中常見的標識、符號感興趣,知道它們表示一定的意義;

    5-6歲

    專注地閱讀圖書;

    喜歡與他人一起談論圖書和故事的有關內容;

    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元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存在著一個符號階梯,即真實的物體、玩具、圖畫、詞彙,普遍遵循這樣一個遞進發展過程。如:三四歲前,孩子大都對圖畫和有韻律有節奏的兒歌、童謠感興趣,四五歲之後,孩子開始對故事內容感興趣,五六歲後的寶寶才開始會有意識地注意文字,對文字好奇。

    比如,繪本作者鬆居直就觀察過這樣一個現象:三四歲的孩子,在不認識字的情況下,只憑看圖和聽媽媽講幾遍繪本,自己就能看著圖,一字不差地將繪本故事講述了一遍。

    為什麼會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是孩子的記憶力好?確實有這方面的因數,更重要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他的認知特點和興趣點,獲取知識和內容的方式,在圖畫記憶和聲音、情節記憶上。

    也因此,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特別是認字啟蒙時,需要注意的一點,不要違背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在觀察和發現孩子在每個階段的不同表現和成長特點基礎上,做恰當引導。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

    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小孩子喜歡小動物,對識別動物更感興趣,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把漢字演變成有趣的動畫和圖形,內容緊扣一年級教材和幼兒常用字。

    輕鬆記憶,最關鍵是內容健康、發音標準,寶寶可以一篇一篇的連續學習下去,安排的十分合理。我家寶寶超喜歡的,裡面能學到一千多個簡單的漢字,我家寶寶用了之後效果還挺好,極力推薦你可以給你家寶寶試試

  • 12 # 葉葉媽媽育兒心得

    關於讀書,我覺得可以從孩子1歲左右開始,只是這時讀的書主要是圖畫比如撕不爛的紙書或者有聲掛圖等,大人指著告訴孩子什麼是什麼,讓圖畫和聲音吸引孩子,起到一個啟蒙的作用;待孩子長大到3歲左右,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讀繪本故事了,堅持每天讀15-30分鐘是最好的,剛開始可以是大人指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慢慢地,孩子熟悉了後,可以讓孩子自己指著,大人來讀,慢慢地積累,時間長了,一些常用字就輸入在了孩子的潛意識裡。

    關於認字,我覺得刻意地讓孩子學習的話,至少要到4歲左右。我女兒5歲,我還配合上形象字的小卡片,每天以玩遊戲的方式,認識1-3個字,其實也就是帶著看卡片上的畫,由於是象形文字嘛,根據圖案解釋一下字的含義。這個階段讀書和認字就可以融合起來整,在讀繪本的過程中,我發現卡片上教的象形文字,教過的,我女兒基本能夠認出來。自己覺得這個方法還是可行的,只是需要堅持做下去。

    認字不要太功利,不能強制要求孩子學習,要以做遊戲的方式來認字或者讀繪本,要讓孩子想做,想學,這樣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 13 # 微塵唯愛

    我是吳媽,分享最真實育兒故事

    這個問題讓我回想以前帶孩子的一些事情,我家孩子對認字是有一個過程的。

    利用身邊的事物讓孩子對字和數字感興趣

    孩子小的時候,我經常帶孩子回老家,那個時候還沒有買車,都要坐大巴回去,大巴在路上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孩子就很容易失去耐心。

    為了防止孩子哭鬧,打擾到同車的乘客,我每次都買靠窗的位置,帶著孩子一起看窗外的風景。

    2週歲之前,我們是一起認窗外的景物,各種汽車。

    2週歲之後,我就給他念看得見路牌、店招和各種車身上的字,很多時候車子開的快,我根本就看不清,就發出奇怪的聲音告訴孩子我也不知道,每次到這個時候,就引得孩子一陣開心的笑聲。

    一段時間後,孩子也能認識一些字了。

    開展親子閱讀,閱讀中認字

    我家孩子2周半就上幼兒園了,因為不想讓他在家與電視為伍,早早就把他送去了小小班。從他上幼兒園開始,明天晚上陪他讀繪本。一邊讀一邊用手指著告訴孩子我讀到哪個字了,因為他之前就對文字產生了興趣,每天晚上的半小時,他都能很安靜的和我一起讀書,四年幼兒園結束,孩子和我一起讀了很多書,他也認下了很多的字。

    寫下這些,就是想要告訴題主,不用糾結什麼時候開始認字,方法用對了,孩子在快樂輕鬆的氛圍中認字,多早都沒有關係。

  • 14 # 芯媽心語

    很多準爸媽在孩子尚未出世的時候,就在對母親肚子裡的胎兒進行胎教。

    孩子出生之後,家長又擔心孩子不要耽誤了最佳的學習時機,畢竟錯過了的時間是補不回來的是不是?

    可是這個正確的時間表在哪裡呢?

    很多爸媽在著急讓孩子學習認字之前,究竟是否瞭解孩子的大腦嗎?

    大腦的各個主管區域之間是如何發育的?有先後只區分嗎?還是同時同步開始發育的?

    如果有先後發育之區分,我們後天的先行加大對某一區域的刺激和挖掘,是否影響其他正在進行或將要發育的大腦區域以致它們可能造成停滯和延後?

    也就是說,我們在教孩子發展認字這個屬於記憶力的區域時,大腦本身決定該幹什麼?我們是否人為的干涉了身體對自己的安排?

    從孩子的大腦發育程度來說,專家認為0--4歲之間的寶寶,是感知、情緒、情感的發展時期,對於認字之類的以培養記憶力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習來說,這個時間段似乎並不是最佳時間。

    早教專家認為過早的培養孩子發展邏輯能力會限制孩子情緒情感的發展,對於孩子在日後更高年級甚至成人之後的情緒管理、社會交往等等情商方面的發展會造成不良影響。

    而且,人類的大腦也是一個綜合的智慧系統,記憶力也不過是其中邏輯思維能力之下的一個分支,還有更多的感知覺、語言、計算、情緒、情感等區域,每一個區域什麼時間發展,身體有他的規劃。

    大家看,全世界的小學是不是都是在孩子6-7歲才入學接受學校教育的?因為這個時間是孩子邏輯思維能力開始啟動發展的時候。國外對孩子是嚴格禁止學前教育的,在上小學之前,主要就是配合大腦的發育時段培養孩子的動作、交流和交往能力,通過和成年人及大小孩子的交往,發展情緒情感。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認為,我家孩子就是三四歲認了上千字了,比方說,兒童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就在她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說她的女兒圓圓在6歲上小學之前就認識了“那麼多字”,具體多少,她沒說。

    只能說,孩子之間也有個體差異性,具體對待吧。如果您的孩子也像尹建莉老師家的圓圓那樣喜歡找書籍閱讀,那麼,誰都沒有理由去阻止一個閱讀興趣如此濃厚的孩子去發展她的天分。

    在孩子0-4歲乃至學前,一定要做點什麼的話,我相信是閱讀,親子閱讀,媽媽讀給孩子聽,每天堅持,固定時間,孩子會喜歡上閱讀的。同時抓住孩子這個時段的感知覺優勢,培養孩子的交流、交際的情感表達和感知。

    孩子的一生是一場終生學習的曠日持久的馬拉松。

    讓他有能力跑完全程且成績優秀。

    同時還感受到了全程的幸福和喜悅。

  • 15 # 北京新艾方

    有父母問:孩子到底幾歲開始認字好?

    關於認字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什麼時候學認字不重要,怎麼教才是關鍵!

    一味地用認識了多少字或者以詞彙量大小作為評判標準是不對的!

    根據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可以看到3-6歲的寶寶閱讀發展過程:

    3-4歲

    主動要求成人講故事、讀圖書;

    喜歡跟讀韻律感強的兒歌、童謠;

    愛護圖書,不亂撕、亂扔;

    4-5歲

    反覆看自己喜歡的圖書;

    喜歡把聽過的故事或看過的圖書講給別人聽;

    對生活中常見的標識、符號感興趣,知道它們表示一定的意義;

    5-6歲

    專注地閱讀圖書;

    喜歡與他人一起談論圖書和故事的有關內容;

    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元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存在著一個符號階梯,即真實的物體、玩具、圖畫、詞彙,普遍遵循這樣一個遞進發展過程。

    如:三四歲前,孩子大都對圖畫和有韻律有節奏的兒歌、童謠感興趣,四五歲之後,孩子開始對故事內容感興趣,五六歲後的寶寶才開始會有意識地注意文字,對文字好奇。

    比如,繪本作者鬆居直就觀察過這樣一個現象:三四歲的孩子,在不認識字的情況下,只憑看圖和聽媽媽講幾遍繪本,自己就能看著圖,一字不差地將繪本故事講述了一遍。

    為什麼會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是孩子的記憶力好?確實有這方面的因數,更重要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他的認知特點和興趣點,獲取知識和內容的方式,在圖畫記憶和聲音、情節記憶上。

    也因此,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特別是認字啟蒙時,需要注意的一點,不要違背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在觀察和發現孩子在每個階段的不同表現和成長特點基礎上,做恰當引導。

    當然,有的父母會說:某某家的孩子三歲多就認識幾百個字了,四五歲就會自己看書了。這樣的情況不是沒有,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博 4 歲便開始識字,一年後能認識3000 多漢字。著名詩人、作家冰心也是4歲識字,7歲能讀全本《三國演義》。早期識字為他們的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一點就在:孩子喜歡閱讀、認字多,當然是好事;如果孩子暫時還沒有表現出對閱讀的興趣,也不用過於著急。否則就是揠苗助長,反而會事倍功半,還會嚴重打擊孩子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有研究統計發現:在學齡前過早被迫認字的孩子,初入小學時可能比未認字的孩子優秀,但隨著年齡增長,過早認字的孩子優勢不再明顯。這也是很多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在一二年級時有明顯的成績優勢,但到了三年級去出現“三年級現象”,對學習不感興趣,熱情不高。可能原因就是,過早認字導致孩子的熱情降低,每天學習的文字都是認識的、見過的,沒有新鮮感,敷衍就可以了事,基礎反而打得不紮實,到了三年級反而被上學前從未認字的小朋友趕超。

    這是不是說,孩子的語文啟蒙不必要?沒有意義呢?

    當然不是。這幾點要理清:早期教育不等於簡單認字。認字就如同吃飯,不能簡單等同於識了幾百幾千個漢字,而在於平時的文化薰陶和感染。

    看《爸爸去哪兒》的朋友,都被才4歲的嗯哼驚著了,有網友說,他的詞彙量是吃了一本新華字典嗎?

    看到大海時,拍手誇讚“哇,好壯觀哦!”

    爸爸杜江問:“你知道飛機為什麼能飛麼?”

    嗯哼馬上就回答:“因為他有噴射引擎,用力旋轉就可以飛。”

    對於不玩遊戲就沒有漂亮房子住,嗯哼大王直接霸氣回答:麒麒長大可以賺錢買!!!

    和小小春一見面就掀起大哥之爭,但有一次小小春見到他說“我比較大”,嗯哼則說了一句“(咱們)別聊這個話題了”

    和爸爸聊天,說爸爸是“大力士”,杜江問他聽誰說的

    嗯哼一本正經地回道:“傳說”

    教孩子認字,方法要科學,尊重孩子認知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有趣生動的方式,變認字為遊戲。

    比如,抓住孩子對圖敏感的特點,不如讓孩子先從看圖開始。在孩子識字敏感期到來之前,不妨每天堅持親子閱讀,最好是從繪本開始,讓孩子在看圖的同時,天天與文字見面,終有認識的一天。等孩子對文字好奇了,才開始引導孩子去指讀,或跟孩子玩找字遊戲,引導孩子找出自己常見的字或認識的字,一點點增加孩子的識字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家寶寶現在喝什麼品牌的奶粉,喝後上火嗎?還有喝後出現噁心的情況,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