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贏在起點星老師
-
2 # 徐小麗的生活日記
早教的課程一般有肢體訓練、感官、數學、藝術和音樂等這些內容。不同的早教機構教學理念不同,因此課程設計上也略有不同。以贏在起點為例,針對不同年齡的寶寶有不同的課程,重點培養感知運動、音樂表達、社交等能力;課程重點培養寶寶手部精細動作、語言表達能力、注意力等能力,2側重在寶寶情緒除錯、習慣規則的遵守的能力;針對孩子科學認知、語言發展、人際交往等敏感期,培養孩子幼升小,自己在家也可以給孩子多買些玩具,空出一個玩具房,培養孩子多動手能力等.
-
3 # 母嬰跨境電商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
4 # 小溢溢946
同伴貝寶提醒您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根據敏感期和大腦發育理論,人類對各種資訊和各項能力發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現在生命的最初幾年,這個時期是人一生中獨特和重要的發展階段,也是孩子發展的機會之窗,就是寶寶獲得智慧的最 佳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於提供一個教育營養豐富的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啟用”,在從而為其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
5 # Abby媽媽
同伴貝寶裡可以學到的1、初生嬰兒認識周圍世界,和外界取得聯絡是通過感知覺來實現的,因此對嬰兒的教育應著手於發展感知覺方面的訓練。父母應該及時給予嬰兒適當的刺激,鍛鍊他們的各種感覺器官以及相應的神經系統、大腦等有關部分,促進嬰兒智力的發展。2、對於5—6個月後的嬰兒,一般多挑些色彩鮮豔的玩具讓嬰兒玩耍,品種要經常調換,以提高其興趣。此外,還應適當地讓嬰兒在床上練習翻、滾、 爬、蹬、踢等。動作的發展增加了孩子對外界接觸和觀察的範圍,可提高他們對外界認識的能力。3、1歲以內的嬰兒應經常到大自然中,如抱他們去公園或田野,看看綠色的世界,看看五彩繽紛的田園風光,接受自然美的薰陶。4、讓嬰兒多與成人交往。為了發展嬰兒的語言和表達能力,大人應該多跟嬰兒接觸,經常與孩子“說話”、“提問”,引逗他們發聲和發笑。
-
6 # Mima母嬰親子情感生活
1、過早參加早教班,易造成寶寶心理缺陷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最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尤其是1歲半到2歲半期間,寶寶對媽媽最為依戀。如果此時強行讓寶寶經常離開熟悉的媽媽和家人,寶寶很容易出現沒有安全感、焦慮不安、情緒低落、食慾減退等情況。
據統計,從小由父母養育的孩子,要比上早教班、保姆或爺爺奶奶照顧長大的孩子更優秀,在心理、生理和智力等方面表現的都比其他孩子好。
2、過早參加早教班,很容易造成寶寶人際交往能力欠缺
對3歲之前的寶Bora說,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玩,和自己玩,和家人玩,和其他小朋友玩。如果這時父母強迫他們上早教班,寶寶沒有時間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接觸,就會造成寶寶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寶寶會變得性格內向、不合群。
3、過早參加早教班,會讓寶寶產生厭學心理
育兒教育專家發現,過早參加早教班的孩子,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而且,這種厭學心理會在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之後更加強烈。父母送孩子上早教班,本意是讓孩子更出色,但一旦厭學,對上學產生牴觸心理,又怎麼能在學習上表現的更出色呢?
4、過早參加早教班,很可能導致寶寶出現精神方面的問題
家長們會覺得這是危言聳聽,小嬰兒怎麼會有精神問題?南韓曾發起過提倡週歲嬰兒學英語、學瑜伽甚至學哲學的風潮,可是後來這批嬰兒大都出現情緒不安、注意力障礙、認知發達不均衡等精神疾病,引起了人們的反思。
-
7 # 贏在起點月老師
早教的課程一般有肢體訓練、感官、數學、藝術和音樂等這些內容。不同的早教機構教學理念不同,因此課程設計上也略有不同。寶寶每個年齡段的能力發展是不同的,因此各階段早教課程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
舉例而言,如果是0-2.5歲的寶寶,課程會側重動作思維的發展,著重培養感知運動、音樂及口語表達、社互動動;如果是2.5-3歲的寶寶,課程會針對入園適應的相關問題,著重培養精細動作、語言表達、情緒除錯、習慣規則等;如果是3-6歲的寶寶,課程會針對科學認知、語言發展和人際交往,著重培養學習能力、語言能力、社會交往、行為習慣等能力發展,為幼升小做準備。
因此,家長在選擇早教中心的時候要考察課程設定是否科學分齡,每個階段的課程側重點應遵循兒童的能力發展有所不同。
在選擇早教中心之前,家長應該要認識到為什麼要進行早教,早教應該為自己的寶寶帶來什麼,搞清楚這些再去選擇早教中心就會容易很多。最需要家長清楚的一點是,孩子在進入小學之前的發展,“能力培養”意義遠大於“知識培訓”。
-
8 # 小哩貓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教班到底報不報?
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是真的好,有穿不完的新衣服,玩不完的新玩具,吃不盡的零食。
但孩子們的壓力也大啊,來自家長的、學校的、社會的...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無論什麼場合都落落大方,對人熱情開朗,一張口就中文英文自由切換..你還真的願做那個佛系的家長,笑著讓孩子自由的玩耍嗎?
相信你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時,心中早已焦慮不堪,總有個聲音在心中質疑“孩子這麼小,要不要給報早教班?”
過了段時間,嫂子說已經不帶小侄女去上課了。據嫂子反映說:
“本來上了一週班了,休息兩天做做家務已經沒時間了,還要帶孩子上課真的很累。每次出門最少收拾半小時,一出門大包小包帶了一堆東西:水瓶、尿不溼、溼巾、溼紙巾、孩子喜歡的玩偶....
家長還得陪著一起上課,上課期間還不能玩手機,堂秩序也是不盡人意。孩子們年齡段參差不齊,但是教的東西卻是一樣的。學費對於我們普通人也是非常貴,幾百塊錢一節課,去了也是玩玩具,不如在家給孩子玩。”
看到這些,又有一個聲音在質疑“早教班都是這樣的嗎?那這樣還值得報嗎?”首先我們要明確,早教不等於早教班。早教很重要,但不意味著早教班一定有用。
人類生命的最初“1000天,”是非常關鍵的時期,我們的大腦、認知能力、智力等,90%都是由0-3歲的發育決定的。
同時,這個時間段也是性格塑造,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所以早教確實非常關鍵,如果能夠正確引導,可以更好的激發孩子各方面的潛能。
但是早教並非是固定在教室裡教孩子學東西。
早教的核心在於家長高質量的陪伴,增加寶寶的感官刺激、視覺刺激、聽覺刺激等,來更好地促進寶寶的成長髮育。
所以,即使你報了早教班,與寶寶一起上課時心思不在這,敷衍了事的話,這樣的早教班沒有任何意義。
早教班當然也有很多好處,對新手的爸媽來說,比較缺乏育兒知識或者資訊太多且雜亂反而更加迷茫,而專業的早教班可以系統的傳授科學的育兒觀,教你怎麼進行親子互動。
目前市面的早教機構良莠不齊,怎麼挑選合適的早教班呢?
1.距離我覺得離家近應該是挑選早教班的首選,想想每次出發前準備那麼多東西,路上又要花費很多時間的話,上課效率肯定很低,而且去上課的頻率會慢慢變少,最後不得不放棄。
2.早教機構的專業性早教機構是不是全國連鎖的知名企業,有的早教機構打著促銷折扣的活動,忽悠家長辦卡上課,過段時間人去樓空,老闆已卷錢跑路,這樣的機構一抓一大把。
連鎖的知名企業,機構的資質和師資公開透明,家長也放心。而目前市場一些規模較小的早教機構,由於資金不足,早教的老師並不是很專業,只是機械的走課堂流程,這樣的課真的不如不上。
3.檢視上課環境和設施,提前進行試聽有的早教機構剛裝修完就在招生,室內散發著刺鼻的裝修味,這樣的機構不要去。
現在很多早教課在網上都有試聽課在團購,可以先團購一節課,看老師講的課程是否符合孩子現階段發展特點,還可以跟課上的家長交流課程體驗。
4.把握大方向所謂大方向就是每個年齡段的寶寶應該鍛鍊哪方面的能力。3歲前最關鍵的早教啟蒙就是打通感官,其中眼睛和雙手開發尤為重要。
眼睛的開發如看些色彩鮮亮的圖片、繪本,手的開發如讓寶寶抓握、觸控等。
5.網上早教課輔助其實這種網課可以起到輔助的作用,不知道跟寶寶玩什麼?不懂得跟寶寶互動?不知道寶寶這個階段喜歡什麼?想了解更多的理論知識,其實網課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6.尊重寶寶發展規律對於早教不要急於求成,並不是讓孩子學會“1+1=2”也不是讓他們會背誦“鋤禾日當午”。
而是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特點,通過大動作練習、精細動作訓練、手眼協調運作等大量的體驗活動,促進孩子大腦神經元更多的連線。
家長務必要放下焦慮、放下浮躁,高質量的陪伴寶寶。
選擇早教機構還是在家早教,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選擇。
我們也不要太神話“早教”這個詞了,它本身就是一個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再好的早教機構也比不上家長的陪伴。
關注哩哩貓,每天學習多種不同的家庭早教知識,讓您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
-
9 # 哎哎小貝
寶寶的教育問題是個永遠也說不完的大話題,想找個統一標準好像很難。0-1歲上不上早教課程?眾說紛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有人選擇上,有人選擇不上,也有人在上過之後又放棄了。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看到最多的是冷靜的思考,瞭解孩子的需要,針對自家的實際情況,諸多方面都要經過細細揣摩。而不管結論如何,我們的目的是一樣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有意義的童年…
首先來說專家觀點 玩中學是最好的早教 著名早教專家,被譽為中國當代“早教之父”的馮德全: 0歲孩子也有精神生活的需要,他們的精神生活就是要玩、要學。人們往往把玩和學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認為玩是輕鬆的,學總歸是有精神壓力和負擔的,這是成年人的學習觀。嬰幼兒的心理根本沒有玩、學、難、易、苦、樂等這些區分,只有有趣和沒趣的區別,凡是有趣的活動,都願意參加,沒趣的活動一概拒絕,也根本沒有目的性和義務感。有趣的學就是玩,有益的玩就是學,玩中有學是最好的早期教育。 著名蒙氏教育專家孫瑞雪: 我個人認為,尤其是1歲以前沒有必要送到任何一個培訓機構去培訓孩子,但是,做媽媽的應該受到非常好的培訓,因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0—3歲,然後是3—6歲,因此母親應該掌握孩子認知的過程,同時還要掌握兒童的成長規則,這個成長規則是大自然的一個產物,如果父母不瞭解的話,肯定會延誤孩子的成長。所以,1歲以前的孩子著重是家長接受培訓,而不是孩子接受培訓。 暖媽咪經驗 在家也能“早教” 如果經濟條件和時間允許,帶寶寶參加“早教”班未嘗不可,但“早教”並非只在早教班才能進行,在家也可以“早教”。父母自己在家“早教”孩子從哪些方面著手呢?
1、購買相關的早教圖書,比如蒙氏的、孫瑞雪老師的等;
2、購買相關的早教道具;道具也可以稱為玩具,作為道具的玩具應該色彩豔麗,但功能簡單,最好是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互動才能夠發現其中的樂趣,而且家長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一定要放下其他事情,專心和孩子玩,同時配以溫柔而具有想像力的語言。
3、育兒、教育群中多學習其他父母的早教經驗。
4、多體驗早教機構的免費體驗課;早教機構一般多有免費體驗課,多去體驗一下不但可以多學點早教的方法,而且能夠提高你鑑別早教方法的能力。
5、 購買專業性的早教產品,比如巧虎、小豬佩琦***等,雖然年幼的孩子看的時間不宜過長,但父母完全可以自己學習產品中的相關遊戲,然後在生活當中和孩子一起互動。
6、多帶孩子參加同齡孩子的群體性活動;比如小區孩子的日常性玩耍,網上有人發起的親子活動,社會性組織發起的親子活動,主動邀請同齡孩子到家中玩耍(同時也會獲得去他人家中玩耍的機會),多帶孩子到附近的幼兒園玩(一般幼兒園開園前一會及放學後,都會有開放時間,這時有許多孩子在幼兒園裡玩,可給孩子提供一個群體性活動的機會,而且幼兒園都會有大型的戶外活動場所和器具,空氣和Sunny要比室內的早教機構好得多。) 7、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和外出旅遊;年幼的孩子需要豐富的環境刺激,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課堂,如果你能夠多帶孩子外出,孩子的感知覺及各種能力必然會得到極大的發展。 走出上早教課的誤區 越來越多的媽媽想選擇一家早教機構來讓寶寶接受早期教育,去專業的早教機構上早教課是可以。但是,家長必須端正認識,走出以下誤區。 強迫寶寶上課“認真聽講” 很多家長都會有相同的苦惱:寶寶平時在家裡自由慣了,在剛接觸早教課的時候,常常四處遊走,不聽、不看,完全不配合老師,這樣哪能學到東西呢?一些心急的家長甚至強行將正在興頭上的寶寶拉回來。其實家長完全不必擔心這個問題。小寶寶都是吸收性心智,無意識中會吸收到很多。應該體諒寶寶並不知道在這樣一個小集體中需要遵守哪些規則,家長要做的是配合老師的要求與大家一起做,在適當的時候鼓勵寶寶,千萬別總想著要控制寶寶。寶寶看到所有人都是這樣做的,會去模仿,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體驗後,會明白這是一個規則,也會自願的遵守的,讓孩子明白在集體中需要遵守一些規則是寶寶社交方面很重要的進步。 上早教課只是孩子的事 父母們千萬不要以為,花巨資把孩子送到親子班學習後,父母的任務就完成了。有些父母甚至出了錢後,自己根本就不陪孩子去上課,而是讓保姆或者老人帶孩子去。這樣的做法其實是推卸了父母的職責。要知道,早教課是給孩子上的,也是給家長上的,家長的態度至關重要。陪寶寶上課的時候全身心投入。家長要儘量不要在課堂上聊天或者隨意走動。最好能在課後將自己在早教課上的心得與家人多多交流。 所有的訓練都寄託在早教課上 所有鍛鍊不應該僅僅限於上課的45分鐘,孩子的能力能否提高取決於無數次的親自體驗。因此早教課的效果如何達到更大程度取決於下課後的家庭延伸學習。老師在教家長和孩子做遊戲的時候,並不是盲目的。遊戲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做這個遊戲?這些課程設定都要基於寶寶每個階段的生長髮育特點,抓住他們的敏感期進行培養。家長帶孩子早教,應該學習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引導孩子的技巧,記住如何有目的地跟孩子玩遊戲。同時,在平時帶孩子的過程中重複課上所作的遊戲和鍛鍊。 上了課就有效果 寶寶今天在課堂上學得興致勃勃,一回到家還是老樣子,這令家長覺得寶寶上了課學不到什麼。其實寶寶的學習基本都是積累的過程,特別是0-3歲的小寶寶所學習到的東西不會馬上的表現出來。等到生理髮育到足夠成熟,加上平時的積累,會給父母帶來驚喜的。所以家長切莫讓急迫的心情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寶寶,使其失去學習或者遊戲的興趣。 早教=上早教課程 早教對孩子來說是成長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現在很多家長把早教與上早教課混為一談,認為早教就是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去,他們關注的是哪家的教學質量高,教學環境好,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早教課是一個舶來品,所倡導的是通過遊戲課程來讓孩子的感官、識別、社交、人格、語言、音樂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與中國的幼兒教育不同的是,早教課加入了家長的體驗,也就是讓孩子與家長一起上課,一起遊戲,所以在剛進中國的時候,早教課的另一個名稱是親子課。 再好的早教課程,也不能代替家庭早教的作用,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永遠是孩子的第一課堂!教育無論何時都是父母的必修課,可以不花大錢讀早教班,但是,要用愛心和足夠的精力陪伴孩子成長
-
10 # Anni媽媽說育兒
我們是一歲八個月去上的早教班,到哪老師先會教孩子們自我介紹,讓每個小寶貝坐在老師那裡自我介紹,剛開始孩子們都比較害羞,上幾次課以後基本上寶寶們都可以去老師那裡跟大家問好並自我介紹,慢慢的老師會再增加一些新的內容,這個環節可以鍛鍊寶寶的語音表達能力和自信能力。
自我介紹過後是手指謠,邊說兒歌邊做動作,培養寶寶的手指靈活性,剛開始因為寶寶坐不住,所以手指謠之後會讓寶貝們休息一會,接著是音樂律動操老師讓小朋友和家長一起跟著老師和音樂一起跳舞,鍛鍊寶寶的樂感和動作協調性。
休息一會是老師給孩子們示範工作時間,也就是老師會準備一些益智玩具,老師先示範如何來取工作和玩益智玩具、收工作放回原處。然後寶寶去找老師領工作自己開始做。剛開始寶寶可能玩的不是很熟練,家長最好不要干涉讓寶寶自己探索,這樣可以培養寶寶的專注能力。結束工作後寶貝要自己收工作並送回原處。
最後老師會帶寶貝們玩一些孩子們很喜歡的親子游戲。寶貝上了一年效果很好,從剛開始的不敢開口到後來大膽自信的講話,上幼兒園時適應能力也很強,因為在早教班時老師經常讓和其他小朋友溝通、交流和分享。
-
11 # 小太陽兒童健康
早教一般就是運動方面、認知方面、語言方面、生活與交往方面進行。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長大後上個好大學,從學齡前就給孩子報很多班,學習各類知識。3歲內嬰幼兒大腦發育非常迅速,可塑性最強,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大腦接受刺激越豐富,其功能越強,科學系統的良性教育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孩子的潛能。
嬰兒與父母親接觸時間最長,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儘可能多的與寶寶進行交流、互動、玩耍和探索,對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特點從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個人-社交和適應性等方面進行有計劃的活動,促進兒童大腦發育。在我的臨床工作中見到一些發育遲緩的孩子和家庭的教養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家長也想和孩子互動,但不知道怎麼去實施。
下面具體教給家長各個年齡段孩子的早教內容:
滿月孩子
大運動:
不要把嬰兒捆成蠟燭包,每天做撫觸、嬰兒操。俯臥抬頭,逐漸延長俯臥的時間。在適當保護下豎抱嬰兒。適當練習翻身。
精細動作:
不給嬰兒戴手套,常按摩嬰兒的小手,促進嬰兒抓握玩具及大人的手指,讓嬰兒的手掌和手指充分活動。媽媽的手指是這個階段最好的玩具。
語言及交流:
經常與嬰兒面對面交流,多對嬰兒微笑,發出例如:啊、噢、嗚等單音,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
適應能力:
常給嬰兒看色彩鮮豔的玩具或看黑白相間的圖片,追視移動的物體,以促進視覺功能發育和大腦發育。給予輕柔的音樂,家長豐富的語調、嬰兒喜歡的玩具響聲等。在保暖的情況下多暴露手、腳,豐富手心,腳心的觸覺刺激。
社交行為能力:
對嬰兒哭泣應作出及時、準確的反應,使嬰兒保持愉快情緒,加強親子情感交流。積極創造條件讓嬰兒逐漸適應戶外活動。
2個月
大運動:
(1)堅持每天做嬰兒操及撫觸。
(2)加大俯臥抬頭的力度,延長俯臥時間;進行側翻鍛鍊。
(3)延長面朝外豎抱時間,促進頸部主動運動發育,儘早自行豎頭。
精細動作:
常按摩嬰兒的小手,讓嬰兒的手掌和手指充分活動。並讓嬰兒被動抓握玩具,鍛鍊嬰兒手的抓握能力。
語言及交流:
多與嬰兒進行面對面的語言交流,發出例如:啊咦、啊噢、嗯嗚等音節,多對嬰兒微笑,逗引出聲笑,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
適應能力:
常給嬰兒看鮮豔的玩具或看圖片,追視移動的物體,促進視覺功能發育和大腦發育。給予適當的聽覺刺激,如輕柔的音樂、家長豐富的語調、嬰兒喜歡的玩具響聲等。
社會行為能力:
(1) 對嬰兒哭做出及時、準確的反應,使嬰兒保持愉快情緒,加強親子情感交流。
(2) 讓嬰兒逐漸延長戶外活動,增強適應戶外活動的能力。
3個月
大運動:
堅持每天進行撫觸及嬰兒操。俯臥:逐漸延長俯臥的時間,在俯臥抬頭的基礎上練習抬胸,家長可用玩具在不同的方向逗引嬰兒尋找,增加嬰兒興趣,延長俯臥玩耍的時間;豎抱:此階段可以長時間豎抱,鍛鍊豎頭;促進嬰兒翻身:引導並幫助嬰兒從仰臥到側再到俯臥位,可在嬰兒空腹,情緒良好的情況下經常進行。
精細動作:
(1)引導嬰兒觸控和抓握,家長把不同質感的東西或玩具放到嬰兒手中,讓嬰兒觸控、抓握。
(2)將玩具放到嬰兒前面,讓嬰兒嘗試拍打及勾取玩具,加強嬰兒對手的控制能力。
(3)引導或幫助嬰兒將自己的雙手合抱走一起,注視並玩弄自己的小手。
語言及交流:
經常與嬰兒面對面的交流,發出例如啊、噢、嗚等單音,多對嬰兒微笑,用豐富的語調和富於變化的聲音和嬰兒說話,創造語言環境。
適應能力:
常給嬰兒看顏色的玩具或看圖片,追視移動的物體。給予適當的聽覺刺激,如輕柔的音樂、家長豐富的語調,嬰兒喜歡的玩具響聲。
社會行為能力:重視親子交流,尤其是父母親與嬰兒之間的交流,要關注嬰兒情緒變化,經常對嬰兒微笑,進行逗笑遊戲,促進親子情感的建立及嬰兒情緒的發展。堅持戶外活動。
4個月
大運動:
每天堅持撫觸及嬰兒操;促進嬰兒翻身:引導並幫助嬰兒翻身到俯臥位,直到嬰兒能獨立完成該動作;拉坐站:家長可以嘗試將嬰兒從臥位拉起到坐位,可在嬰兒情緒好的時候進行多次。
精細動作:
引導主動伸手抓握,把玩具放在嬰兒眼前讓嬰兒主動伸手抓,促使嬰兒靈活的控制自己的小手,最終能準確的抓到物體,達到手眼動作協調。
語言及交流:
經常與嬰兒面對面交流,看什麼說什麼,指認物體和人,並說出名稱;經常呼喚嬰兒的名字,讓嬰兒逐漸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經常與嬰兒對話,引導嬰兒發出一些子音,如b、m、p等。
適應能力:
引導嬰兒集中注視,追視移動的小物體;給予適當的聽覺刺激,如輕柔的音樂、家長豐富的語調、嬰兒喜歡的玩具響聲等;經常改變聲音方向,呼喚嬰兒的名字;同嬰兒一起照鏡子,讓嬰兒注視鏡子中的自己和他人。
社會行為能力:堅持戶外活動;在進食喝水時讓嬰兒自己扶著奶瓶,體驗手的工具作用;與嬰兒交流時應表情豐富,讓嬰兒逐漸體驗對不同表情作出反應並用表情正確表露自己的感受。
5個月
大運動:
每天堅持撫觸及嬰兒操;促進嬰兒經常翻身,使嬰兒的翻身動作更加靈活;讓嬰兒練習靠坐,坐得較穩時可嘗試短時間的獨坐,不要讓嬰兒長時間坐;家長用手扶嬰兒腋下,幫助嬰兒短時支撐站立或做直立跳躍動作。
精細動作:
讓嬰兒嘗試雙手同時抓握物體,促進嬰兒準確抓握,經常把玩具放在不同的位置,讓嬰兒夠取、抓握,促進其手眼動作協調發展。
語言及交流
經常與嬰兒面對面說話,重複一些簡單的發音,如“ba 、 ma 、 da”等,讓嬰兒看到大人口型的變化;經常與嬰兒對話,看到什麼說什麼,為嬰兒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
適應能力:
與嬰兒玩“藏貓貓”遊戲,促進嬰兒尋找從眼前消失的人和物體;給予適當的聽覺刺激,如輕柔的音樂, 家長豐富的語調,嬰兒喜歡的玩具響聲等;經常呼喚嬰兒的名字,讓嬰兒逐漸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和嬰兒一起照鏡子,同時做出各種各樣豐富的表情。
社會行為能力:
堅持戶外活動,接觸較多的人;與嬰兒表情豐富的交流,讓嬰兒對於表情有更加深刻的體驗。
6個月
大運動:
每天堅持撫觸及嬰兒操,但要採用嬰兒能夠接受的方法;開始鍛鍊嬰兒獨立坐,時間可隨嬰兒的能力發展逐漸延長;開始爬行練習,當嬰兒能夠自如地翻身,家長就應鼓勵嬰兒多趴著玩,並用玩具吸引嬰兒嘗試向前爬行,開始時可給與一定的輔助,如用手抵著嬰兒的小腳。
精細動作:
進一步促進嬰兒雙手共同活動的能力,如:引導嬰兒將玩具從一隻手傳遞到另一隻手、雙手合作撕紙等;讓嬰兒在準確抓握的基礎上嘗試抓取小物體,如:易消化的餅乾等,促進嬰兒精細動作的進一步發展。
語言及交流:
經常與嬰兒面對面說話,當嬰兒能發出一些簡單音節(如:“ba、ma、da”)時,家長及時給與積極反饋,並提供更加豐富的語言環境;家長經常與嬰兒對話,不斷讓嬰兒將所見(包括圖片、照片、實物、動作等)與“所聞”結和起來,加強對語言的理解。
適應能力:
為嬰兒提供豐富的試聽環境,如看圖片。聽音樂等,但最好不看電視與電腦;嘗試各種不同形式的“藏貓貓”遊戲;鼓勵嬰兒吃東西時積極參與,如自己拿餅乾吃。
社會行為能力:堅持戶外活動;多帶嬰兒接觸陌生人。
7-8個月
大運動: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撫觸及嬰兒操;讓嬰兒多爬行,體驗各種爬行姿勢;促進嬰兒自己扶物站立,扶嬰兒向前邁步,同時引導嬰兒獨立在各種姿勢間轉換,如仰臥-坐位、坐位-俯臥、坐位-站立、站立-坐位等。
精細動作:
讓嬰兒經常捏取小物品,逐漸熟練使用拇、食指捏東西,但要注意安全,防止嬰兒誤食玩具;促進食指技巧,如讓嬰兒用食指深入洞內鉤取小物品、玩食指撥轉盤、撥球滾動、按鍵等遊戲。
語言及交流:
繼續加強嬰兒理解語言的能力,強化語言動作聯絡,教會更多肢體語言,如用搖頭擺手表示“不”;鼓勵嬰兒更多、更豐富的發音;
適應能力:
繼續為嬰兒提供豐富的視聽環境,如看圖片、聽音樂等,但最好不看電視與電腦。讓嬰兒尋找藏起的玩具,如用手指蓋住嬰兒正在玩的積木,讓其揭開手絹將積木取出。
社會行為能力:
堅持戶外活動,多與人交往;家長要經常在嬰兒面前做事,讓嬰兒有機會注視大人行動。
9-10月
大運動:
讓嬰兒體驗多樣爬行,爬行中越過障礙物等;鼓勵嬰兒自己扶東西邁步,如:椅子、沙發、推車等;讓嬰兒經常進行站位和坐位之間的交換。
精細動作:
在嬰兒能夠將東西取出-放入的基礎上,把嬰兒的玩具一件件放進百寶箱裡,然後再一件件地拿出來,讓嬰兒模仿;和嬰兒一起玩小套杯及類似玩具,在嬰兒面前反覆將套杯開啟、蓋上,再讓嬰兒嘗試進行;與嬰兒一起玩推球、推車等遊戲,加強對手的控制能力。
語言及交流:
在交流中幫助嬰兒聽懂進而執行一些簡單的指令;加強與嬰兒的交流,促使嬰兒模仿更多,更豐富的發音;利用嬰兒日常接觸到的物品、食物、圖片等、幫助嬰兒理解、記憶詞彙,指認物品。
適應能力:
為嬰兒提供豐富的視聽環境,如看圖片、聽音樂、念兒歌等,但最好不要看電視與電腦;通過遊戲幫助嬰兒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
社會行為能力:
堅持戶外活動,多與人交往;讓嬰兒在注視家長動作的基礎上開始模仿,如:拍手、搖頭、扭動身子等;鼓勵嬰兒在進食時積極參與,如:抓握小勺、手扶小碗、嘗試使用杯子等。
11-12個月
大運動:
在嬰兒自由爬行的同時,鼓勵嬰兒扶物行走;幫助嬰兒鬆手站立,逐漸站穩,進而能夠自行蹲下、站起;在嬰兒扶物行走的基礎上,嘗試拉一隻小手走,或鼓勵嬰兒獨立走幾步。
精細動作:
與嬰兒一起玩各種玩具,逐漸讓嬰兒完成一些較為複雜的手部運動,如蓋瓶蓋、搭積木、翻書等;經常讓嬰兒手拿筆、紙,隨意塗鴉。
語言及交流:
鼓勵嬰兒有意識發音,並用單字來表達自己的意願;與嬰兒做各種指認及互動遊戲,促使嬰兒對語言更好的理解;鼓勵嬰兒多指認物品,並引導嬰兒用手勢表達出自己的要求;可經常發出各種簡單指令,如:給媽媽、拿過來、放到床上。
適應能力:
聽音樂、念兒歌、講故事、做操、跳舞,陪伴做各種嬰兒感興趣的活動;在看圖書時與嬰兒一同指認書上的內容;增加與嬰兒的互動;模仿家長的各種動作,讓嬰兒參與某些家庭生活,如:自己拿勺吃飯。
社會行為能力:
堅持戶外活動,多與小朋友一同玩耍,提高嬰兒交往能力;多與嬰兒做互動遊戲,讓嬰兒體驗交流與互動帶來的樂趣,如:藏貓貓、交換玩具等;鼓勵嬰兒自己進食,用杯子喝水、喝奶等,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孩子很快長大,3歲上幼兒園後家長和孩子互動的機會就會減少,家長要珍惜和孩子一起互動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在愉快中渡過。形成良好的母子依戀關係,在孩子以後的成長中會受益匪淺。
這次分享的0~12個月寶寶的早教怎麼做?就到這裡了!
回覆列表
早教班課程的選擇最好根據孩子的興趣來選,早教班不同於我們的早期教育。早教機構的選擇確實是個難題。建議家長在選擇前,第一,自己親自去考察一下,看看環境與老師的狀態如何。環境不一定要很唬人,但是要整潔溫馨,孩子喜歡。老師要和善,專業,富有耐心。第二,聽聽在那些上過課的家長的看法,第三,看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覺得有壓力,或者明顯表現出不喜歡,那就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