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岸三千里
-
2 # 我的財源滾滾ok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和影壇是頂峰時代,百花齊放,經典無數。
在香港最有名最火的就是四大天王了,整整紅了幾十年,他們是幾代人心目中偶像。
現在很難再出現那麼耀眼的明星了,好歌曲好電影幾年也沒有經典出現了。
反而現在的人們還在懷念曾經的經典。
感謝曾經的經典。
祝網友們新春快樂。
恭喜發財----劉德華
-
3 # 天龍確認
音樂實際上是一個社會階段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代表,每一個不同階段的音樂代表了不同階段的社會發展歷程。八九十年代可以說是香港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到頂峰階段出現了一大批傑出的人才,也造就了一大批經典的音樂作品,就現在來說,只有模仿沒有超越,所以說現在要重新回到八九十年代那是不可能滴。
-
4 # 雷死人不償命囧圖集
香港粵語流行歌曲,作為中國流行音樂的開山鼻祖,在中國樂壇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粵語歌曲曾經風靡了大江南北,年輕人都以會唱一口標準的粵語歌曲為榮,而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雖然粵語歌仍然活躍,卻已沒有曾經的輝煌,慢慢的沒落在如今多元化的樂壇之中。
粵語歌發展至今,已經半個世紀有餘。六十年代的香港,基層居民開始哼唱一些由粵劇改編過來的口水歌,那時的粵語口水歌還只不過是上不了檯面的“鄉下歌曲”。到了70年代,隨著香港電影的蓬勃發展,蓮花樂隊主音歌手許冠傑帶動了一股潮流,掀起了粵語流行歌曲蓬勃發展的時代。
因此,許冠傑被稱為現代粵語流行歌曲的開山鼻祖,他創造的香港口語演繹法開創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紀元,完成了古典與流行的嫁接,對現代粵語歌的推行和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許冠傑對於粵語歌曲的開創使得80年代的香港樂壇出現了噴井式的發展,湧現出了一位又一位才華橫溢的巨星,諸如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林子祥,羅文,葉倩文等等。
他們帶來了一首又一首經典的粵語歌曲,從香港唱到臺灣,唱到大陸,唱到東南亞,唱到世界各地擁有華人的地方,譚詠麟從80年代初一直紅到80年代末隱退歌壇。BEYOND樂隊的嶄新創作,充滿精神的音樂至今仍影響著無數人。
而張國榮更是進入南韓娛樂市場,成為南韓最紅的明星之一,當現在中華年輕女性為一個個南韓明星痴醉之時,殊不知20多年前南韓人心中的“歐巴”很多是中中國人。隨著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等巨星淡出或退出樂壇,新一代的巨星們陸續登上舞臺,成為粵語歌壇的新的領航者。而以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組成的四大天王正是其中最火最具代表性的。
90年代“四大天王”熱潮並不僅侷限於香港,四人影響力迅速傳播到了中國內地、臺灣地區、以及整個東南亞,他們成為了時代的符號,更是因為四大天王,中國內地誕生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追星族,四人的唱片、磁帶、海報被搶購,而他們的穿著、髮型、聲線被無數人模仿,內地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港臺流行文化對生活造成的強大沖擊。
四大天王創造了香港娛樂史上上最輝煌的流行元素,他們壟斷了整個香港樂壇,但也制約了香港娛樂界百花齊放的多元化發展,但無可否認的是這種壟斷也正是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象徵,“四大天王”將香港娛樂業推向了最高峰。巔峰過後,迎來的就是衰落。隨著1997年香港迴歸和亞洲金融危機,大陸流行樂的興起和香港經濟的萎靡,一點點衝擊著香港娛樂行業,但21世紀初的粵語歌壇還是很有生命力的,天王們寶刀未老,又湧現了古巨基,陳奕迅,陳慧琳,鄭秀文等歌手,然而這些歌手的競爭力以及影響力已經比不上八九十年代的前輩們了,而最近兩年,在中國音樂圈裡能挑大旗的人似乎只剩下陳奕迅了。
不僅僅是音樂,就連當年具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在全球都有影響的香港電影,無論在產量或者質量上都急速衰退。曾經大中華地區的主流娛樂文化,為何今天衰落得如此之快,這是一個值得讓人深思的問題。
作為一個從小聽粵語歌長大,喜歡看香港電影的我來說,香港娛樂業的衰退讓人心痛,同時也讓人深思。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倘若不順從時代的發展,不跟隨時代主流,等來的很可能就是落後與淘汰,無論是實業也好,金融業也好,文化產業也好,任何行業都要在發展中不斷改進,與競爭對手之間取長補短,這樣才能持久發展。
最近十年,隨著大陸流行音樂的崛起,韓流在東亞的風靡,日本音樂的持續強勢,香港樂壇受到巨大的衝擊。而受到歐美流行音樂的影響,中日韓的流行音樂在結合歐美元素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說唱,快歌,J-pop,K-pop等等形式的流行音樂湧現出來,多元化的音樂市場里加速了舊產品的淘汰。
而香港樂壇在前輩巨星們漸漸老去後,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缺乏具有音樂才華的年輕人,缺乏對流行音樂的承接與創新,再加上本土市場狹窄,缺乏專業的高等音樂教育院校對年輕人的培養,還有香港經濟發展的速度減緩,都成為了香港娛樂文化產業衰落的原因。在這些因素面前,粵語歌似乎沒有任何還手之力,它的生命力在一點一點的被蠶食,如若按照這個勢頭走下去,很可能十幾二十年以後粵語歌將會在華語樂壇中謝幕,只能成為極少數人哼唱的民間小曲,而廣大粵語歌迷只能傳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粵語歌曲,久而久之,它真的會從我們的生活裡消失。對於香港樂壇,一直以來就比較缺乏創造型的歌手,尤其是八十年代,有很多流行一時的歌曲是從日本歌曲改編而來的,比如《千千闕歌》、《紅日》、《遙遠的她》等等。當然,不可否認這些改編的歌曲在市場上很成功,也非常流行,至今仍在傳唱。但是過多的改編他國歌曲來製作專輯,會在很大限度上限制歌手和填詞人的創作力。
-
5 # 創業大咖超人強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樂壇的黃金時代,現在是大陸的黃金時代。大陸娛樂圈的繁榮是大勢所趨只有一個原因,大陸市場太大了,現在的人才也是輩出。看看現在香港的年輕音樂人有幾個叫出名的?香港人才斷層嚴重,想回到過去已經不可能了!
回覆列表
香港樂壇興也內地衰也內地。
八九十年代香港樂壇火極一時,歌星輩出,但回過頭看倒不是水平有多高,他們很多歌星初始也是靠翻唱日本歌起家,然後靠內地廣大市場捧紅捧富了,也填補了內地流行音樂空白。隨著內地經濟快速發展,文化娛樂人才層出不窮,音樂水平大幅提高,相比之下彈丸之地香港樂壇在各方面都無法與內地競爭,衰落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