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炫彩康哥
-
2 # 醉眼TIAN
歷史是需要時間沉澱的,作為晚清實際主宰慈禧而言她的功與過我們多少是知道一些的。
關鍵的是現在的我們如何去看待那些曾經被隱藏的歷史。
我以為:一切有據可考的對於歷史的披露都是值得尊重的。
-
3 # 大海愛影視
作為女人,她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作為政治家,她是一個很有心機的人;作為統治者,她是一個賣國求榮的人;作為歷史人物,她是一個遺臭萬年的人。
-
4 # 大人吃飯了
慈禧總結一句話那不就是因為利益二字嗎?對於國家而言之,慈禧的確是實在是太不提氣。但是她並不代表無能。需要看你從哪方面去剖析這些歷史人物。對於國家而言,慈禧是罪人,甚至被大家稱呼為“老妖婆”但是想沒想過這樣的一個問題,慈禧被大家說的這麼無能?她是如何做到是真正的掌權者?統治中國四十八年的鐵腕人物的?
-
5 # 歷史老貓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玩政治、權勢玩的很6的女子,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重臣,可以說是延緩了清朝的滅亡。
缺點手段殘忍,為了權勢不擇手段,謀害、操控、掌握皇帝權利。簽了不少喪權辱國的條約,為了自己享受,鋪張浪費,寧願賠給資本主義列強,也不捨得多投錢整治軍隊。
-
6 # 魏小寶kv
慈禧太后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大清晚年的局面,能夠讓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這樣的人臣服必然有獨特的手段和魅力。個人認為,慈禧太后的歷史貢獻七分過三分功。過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窮奢極欲,浪費大量的國家財富;2. 主動挑起八國聯軍侵華;3.貪生怕死,遇戰則逃,導致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賠款。功主要表現為:1.知人善用,大力啟用漢族將領,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當時的中國國運;2.支援軍隊改革,為清末新軍建設提供了保障;3.推進新學,支援留學為後期儲備了人才;4.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國家版圖完整。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任何一個人處在那種大背景下都難免會有錯誤,因此我們不能極端的否認慈禧太后。
-
7 # 語者A葉扶疏
毛主席曾經這樣評價過慈禧太后“孤兒寡母當家,沒有讓國家分裂已經很不錯了。”慈禧之所以簽訂那麼多不合理條約,就是維持一箇中華!後繼無人是她獨攬大權的直接原因。因為她的兒子們不具備閭左之才,更加不具備君王治理江山應當具備君主能力。光緒的懦弱,在於他本人不夠強大;性格一旦不行,幹啥都不行。
-
8 # 語夢一與
近代戰爭裡,中國人對她的評價都是不好的,有原因是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是,利用傳教士,向
大多數中國人灌輸慈禧是個老妖婆的形象,為自己侵華戰爭做解釋說是為了解救中中國人民,因為這個說法根深蒂固,加之我們民族一直有著很強的民族感,大家都灌以她賣國賊的稱謂!真正的歷史上的確是割地求和,但畢竟能夠從根本意義上解救中國人的沒多少人,你讓一個女人去揹負四萬萬人口的沉默罪名,確實是過份了!
慈禧一直到死都帶著一個珍珠耳丁,因為呢是咸豐親自給她帶的,留給她最親近的禮物,直至下葬,也沒取掉過,就這點,慈禧還是一個女人,一個對自己丈夫深情的女人!當一個女人入宮以後,丈夫死後,能夠填補內心的便是權利,不能獨斷的說她是個壞女人!畢竟八國聯軍侵華,是攔擋不住的!但是我們又不能回到過去,不能瞭解慈禧的想法!所以再怎麼評論,也只是我們後人的揣測,沒有絕對正確的,只有相對可能的!
-
9 # 稻香村31197278
清帝國的覆亡不是某個人的事情,一個寡婦你能讓她有多大作為?成王敗寇,如果現在清帝國的黃龍旗還在飄揚,老佛爺的評價肯定不是現在你看到的文字。歷史的侷限是必須的,但老太太能在風雨飄搖的歷史浪潮中執掌清帝國幾十年,用鐵血手腕將那麼多歷史精英玩弄於股掌,她沒能力嗎?
-
10 # Jiangpeng
正視歷史,天下的興敗不能全怪到一個人身上,固然她過度消耗財力,物力等許多缺點但也有優點的!慈禧前期還是可以的,畢竟在她當政時清朝已經那樣了。
優點:
廢科舉,廢纏足;很能聚人心(李鴻章,曾國潘),大力提拔漢人;平定太平天國,大力推廣洋務運動,後期推行君主立憲制。也算是個小武則天了。
-
11 # 龍棟文苑
慈禧太后控制朝政近半個世紀,一直遭人詬病。說實話,清政府到了晚期,也難為了一個女人。
特別是利用和打擊義和團,這可是性質十分惡劣的事件。事實上,慈禧太后作為滿族貴族上層社會的代表,根本無法擔負起整個中國社會變革和發展的歷史使命,包括後來的預備立憲,她實際上也只是為了乘機攬權,妄圖維護滿族貴族社會的統治。
慈禧太后的確是一個可憐可恨之人。作為一個女人,她歷經了不堪的苦難,企圖從物質上尋求安慰和滿足,由此應享盡享,過著極為奢靡的生活;作為一個執政者,她為了維護自身至高無上的皇權和滿族貴族的利益,根本不顧及民間的疾苦,實在是一個令人唾棄的統治者。
同時,作為一個女人,慈禧太后在執掌朝政期間敢作敢為,也體現了一切封建專制統治者應當具備的“素質”。她權傾朝野,洞悉人性,善用心計。作為一個女人,她的情緒變化無常,從國事到家事,所有的一切,都依個人的喜怒哀樂來定守。最終也將清政府帶進了深淵。難能可貴的是,在臨終前,她認清了自己的真面目,由此留下遺言:勿再使婦人預聞國政!
-
12 # Zl扯淡的人生
感謝網友提問,慈禧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曾經三次垂簾聽政,操控清末政權,直接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走向,作為一個女人,在勾心鬥角,殺機四伏的皇宮,她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機巧,終發到權利巔峰,作為人妻,人母,她權傾一時卻青年喪夫,中年喪子,令人嘆息,作為皇太后,她心思縝密,工於心計,在男人的權力世界縱橫,操權柄於股掌之中,作為晚清最高的統治者,她不僅要面對世界列強的欺凌,更要應付國內日薄西山,搖搖欲墜的局面,她百般掙扎,卻難挽狂瀾,慈禧經歷不尋常的一生。
在人們的心目中,慈禧已經成為一個,昏庸、腐朽、專橫、殘暴的代名詞,這樣評價是片面的,是不夠客觀的看待歷史的,清朝末年面對列強的侵略,中國沒有完全淪為殖民地慈禧還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清王朝的滅亡是歷史發展的規矩的必然,慈禧沒有起到關鍵作用,到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負面評價,咸豐皇帝死後,聯合恭親王奕忻等皇室近支,發動政變,從顧命八大臣手中奪得政權,並且殘忍的殺害其中三位,為鞏固政權,對政治敵人絕少留情,包括自己的兒子也去操控加管制,雖然政權上非常幹練,其實目的就還是維護滿清對中國的統治,但是對外態度不行,1885年對法國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成功阻止法國軍隊登入臺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主動求和,簽訂喪失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還有令中國喪失重大權利的中日馬關條約等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
13 # 非正常歷史研究室
作為歷史上的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很多人的第一眼就是禍國殃民,彷彿所有的問題都是慈禧一人所造成的,不過看歷史,需要辯證的去看待,而不能直接片面的認定好或者壞。
1861年,發動辛酉政變的慈禧開始上位,開始了長達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和小叔子鬼子六一起,開始了洋務運動,雖然“同治中興”這個中興在歷史上有點水,不過相對於1840年後遇誰跪誰的道路,已經相對來說不錯了,1875年應對沙俄的入侵收復伊犁,並且簽訂條約,隨後與法國爆發戰爭,互有來往,不過在優勢的情況下,求和也是一個汙點,但也是從她開始中國軍隊的近代化和生活的近代化!雖然垂簾聽政,但相對於歷史幾個把握大權不放,甚至直接稱帝的太后來說,慈禧在同治和光緒成人後捲簾歸政了,當然由於光緒的“圍園殺後”,又開始了訓政,直到死亡!
不過從1894年中日戰爭開始,慈禧才開始我們所謂的“禍國殃民”時代,先是辦60大壽,在戰爭失敗的情況下,依舊不肯削減過壽的用度,甚至挪用軍費過生日,隨後就是“百日維新”殺“戊戌六君子”,更是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帶著光緒帝“西狩”,簽訂《辛丑條約》讓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點,慈禧的責任逃不了。
客觀來說,在滿清所處於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中,任何人都無法徹底扭轉局面,甚至後面的孫先生,袁先生,蔣先生都不得不依附列強的勢力來完成統治,在這份答卷中,慈禧勉強達到了及格分。
-
14 # 環宇新世界
如何評價慈禧?
關於如何評價慈禧,其實爭議不大。
我直接丟擲我的觀點吧:這個女人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巨大的恥辱。
慈禧生於1835年,於1852年,也就是年僅17歲,就進宮給咸豐皇帝當女人,封號是蘭貴人。後來一步步晉升,變成嬪妃,變成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隨著這些封號晉升的,還有她的地位與權勢。當然,這些宮中的女人的封號,其實在漫長的歷史中都不值一提。
1856年,慈禧生了個兒子叫載淳,運氣好,是皇長子嘛,於是母憑子貴,逐漸的在宮中站穩地位。
1861年, 咸豐死後,兒子登基,慈禧搖身一變,成為皇太后。這是她人生的轉折點,彼時 慈禧年僅26歲!
這個時候的慈禧,當皇太后是不滿足的,年輕氣望,缺了男人,刺激了她的潛在的權力慾。
而她的兒子,新皇帝同治帝,才5歲!多麼好的年華啊 。皇太后垂簾聽政,自古有之。慈禧必須抓住這個機會。
咸豐死的時候,因同治帝還小,安排了顧命大臣,共計八人:肅順,杜翰,載垣、端華等。準備輔佐小皇帝。同時,由於咸豐的正宮是慈安,在慈禧兒子登基後,與其並稱兩宮太后。顧命大臣輔佐小皇帝,同時給兩宮太后一人一個大印,皇帝的旨意由顧命大臣擬,但必須同時蓋兩宮太后的大印。這算是互相制衡。這一段歷史,大家都知道。其實,這就是古代最可笑的地方。一個小孩子,主宰一個一億人口的大國。這些顧命大臣們,原本以為權力的春天來了,可沒想到,皇帝的親媽也想當權啊。
慈禧怎麼辦呢?由於咸豐皇帝是在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後,因害怕,匆忙逃走到承德避暑山莊,且一直不敢回京,由其弟弟恭親王奕訢應付洋鬼子,這等膽小。
後來咸豐直接死在那裡。按古代的距離,離北京還遠著呢。承德一時間成為權力中心。慈禧從北京叫來咸豐的弟弟奕訢到承德密議,最終在返京後發動政變,拿下顧命大臣,成功的開始其47年的垂簾聽政的歷史。
這一個過程其實很曲折,很驚險。不必多說。大家可以網上搜辛酉政變,便知一二。
我們主要還是看看這個女人在其長達半個世紀的執政生涯裡,到底為這個國家和民族做了什麼。有沒有留下什麼值得後人紀念和稱道的偉績。
由於兩宮太后中的東太后慈安,不怎麼愛管事(也是由於皇帝不是自己的兒子,有所顧忌),大權基本由西太后慈禧掌握。
1861年後的中國,是什麼樣的呢? 南方,太平天國運動達到高潮。太平軍佔領南京,也已形成與清王朝兩分天下,彼此對立的態勢。中原一帶,捻軍四處征討清軍。西南,苗民也在紛紛揭竿而起。起義軍與清軍的戰爭,給整個中國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這一段時間,中國不僅內部四處戰亂,且外部也是 列強蜂擁而入。
到了1875年,同治帝得了花柳病過世。這一段歷史,15年啊,滿清遺老稱之為同治中興。這中興得標準在清朝一帶降到了很令人髮指的地步啊。
這一時期,北京條約簽署了,圓明園燒了,琉球丟了,臺灣被日本人染指了,西部沙俄入侵了,北部沙俄也虎視眈眈。還好,不少的漢族大臣如左宗棠,曾國潘,李鴻章等人,竭力維護,才不致太難看。
同治帝去世後,她選了個四歲的光緒繼續垂簾聽政。
觀這一段歷史,中國在列強的不斷侵擾之下,陸續簽署更多的不平等條約。對日籤馬關條約,對法籤中法條約,乃至最後,跟八國聯軍籤一個辛丑條約,一杆子買賣,把國家賣個乾淨。關鍵還推責任給光緒和李鴻章,可笑可笑。
讀史的人,這一段歷史,都很清楚。我不在這裡細說。
慈禧作為了女人,一個太后,掌管了如此大權,卻是隻為自己享受,不顧國家長遠。清王朝在慈禧手中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敗下去。
臨死,還擔心光緒報仇,死前一天,毒殺光緒。把自己的自私和殘暴一直持續到人生的終點。
我知道,還有不少的滿清遺老,在寫什麼清史稿,不停的遮蓋潤飾這一段歷史。但中國的近代的苦難史的源頭,就在她這裡。直到今天,中中國人在洋人面前的不自信,都可以從這裡解釋出很多。我們近代歷史上,充滿了屈辱,從19世紀中葉開始,百年時間,我們就不停的被入侵被折辱,這其中,就包含早期的慈禧的近半個世紀的統治。
-
15 # 忬歡水
負面評價: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她依然大興土木,花巨資興建頤和園以慶祝自己的60大壽,並留有名言“誰讓我不高興一陣子,我就讓他不高興一輩子”(有多種版本)。1895年,下令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個工程長達13年之久, 直到她死前才完工,耗資巨大。使重修的慈禧陵成為清代最豪華獨特的一座皇家陵寢。1898年,她徹底扼殺了戊戌變法,囚禁光緒,使中國依舊沉淪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她的殘忍是出名的。她起用湘軍、淮軍人物,也是為了鎮壓太平天國,維護其統治目的,並非自願破除滿漢界限。在她執政的40多年中,以她為首的清政府簽訂了眾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1861年發動政變奪取政權,處死原來控制政權的八位大臣中的三位。相比以前類似的處理,並不殘忍。1881年,毒死同有訓政權的太后慈安。(慈安的死是否是慈禧造成的歷史上仍有爭論) 1885年,在鎮南關大捷後,她竟讓清政府仍向法國求和,讓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正面評價:她破除滿漢界限,大力起用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名臣,開辦洋務運動,造成所謂“同治中興”氣象;執政後期,釋出新政詔書,廢除科舉,興辦新式學堂,大量選派留學生,開始憲政改革等舉措,是為人才方面的重要改革。
-
16 # 利婉秋的小胖次
大清晚期的實際掌權者。她從“辛酉政變”到逝世,總攬同治、光緒兩朝軍政大權長達47年,是中國歷史上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女人。終其一生,慈禧太后為權而生,為權而死。那麼慈禧太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如果簡單地說,她是一個嗜權如命的鐵腕女人;一個不是皇帝、權賽皇帝的女主;一個善於搞宮廷政變的權謀大師。
詳細的說:
一、從中國重農抑商政策的改變,看慈禧太后的偉大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民以食為天",這主要是由當時的經濟發展狀況決定的 。 首先,重農抑商起自先秦,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在漢朝得到強化。
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第一,不許商人穿絲綢衣服,不許乘車或騎馬;第二,不許商人 “ 名田 ” ,即購買土地, “ 犯者以律論 ” ,凡土地和奴婢超過法定數額則沒入官府;第三,不許 “ 推擇為吏 ” ,即不許商人及其子孫到官府去做官, “ 犯者以律論 ” ;第四, “ 重租稅以困辱之 ” ,法律規定, “ 賈人與奴婢倍算 ” ,商人所納算賦比一般老百姓要增加一倍;第五,謫發,也叫謫戍,遷徙商人到邊遠地區戍守。
重農抑商的根源:
1、時代的需要:封建社會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業是最具決定性的生產部門,農業生產的狀況直接關係到國家興衰和人民生計, 所謂一飽忘了千年飢,古代常常 是糧食不足。因此,以農立國成為歷代統治者的治國綱領。
2、儒家思想:孔孟都是尊農的。
3、統治階層的需要:封建社會的統治集團是地主階級。
4、穩定的統治:農業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產業,百性固定在一處,而商業使百姓流動,不方便統治。 商人有可能把本該由國家賺的錢中飽私囊,如果是奸商,還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從統治者的角度出發,農民比商人要好統治何止千萬倍。
以上三個因素的結合,就是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根源與傳統。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控制一個社會的經濟命脈逐漸轉為資產階級的時候,封建社會也就開始滅亡了。 慈禧的洋物運動,是自上而下的打破中國上千年的封建體制。儘管宋朝和明朝也有資本主義的萌芽,但那都是私人行為,比如朱元章是最很商人的。
清朝晚期的商品經濟開始發達,資產階級成長壯大,於是,慈禧採用了適合生產力的君主立憲制。因此,封建社會在慈禧新政的8年中逐漸消滅了,也就是說,清朝的 晚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封建社會了。 通常說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是錯誤的,因為,清朝末期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不再符合封建社會的定義。慈禧為中國從封建社會走向資本主義社會,從古代走向現代,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興辦洋務,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 ,這個重大意義怎麼評價都不過分。 還有,派人留學,廢除科舉而興辦學堂,辦報。辛亥革命後的各種新氣象, 不過是慈禧新政的延續。
這裡,再說一件事,看看慈禧的手腕。清王朝的一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員主張學習西方近代的科學技術,訓練新軍,購買槍炮、軍艦,發展中國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他們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奕欣、文祥,在地方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儘管他們的改革沒有觸及封建專制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但是,在頑固派看來,卻是“用夷變夏”,違背了祖宗成法和聖賢古訓。所以,洋務運動一開始,就遭到頑固派的堅決反對。1866年12月,奕欣奏請在同文館內添設分館,招收科舉出身的人員學習天文、數學。大學士倭仁親自出馬,上書慈禧,堅決反對。他認為,讓科舉出身的人員向外中國人學習天文、數學是斯文掃地。他聲稱,中國之大,不愁沒有人才,只要多方訪求,一定可以找到精通天文、數學的人,為什麼一定向外中國人學習呢!慈禧讓他保舉幾名精通天文、數學的人才,並由他負責選定地方辦一個天文數學館與同文館分館互相砥礪。他只好承認實無可保之人。慈禧又讓他到主持洋務的總理事務衙門行走。倭仁一向痛恨洋務,現在要他去辦洋務,感到是對自己侮辱,再三推辭,慈禧卻不肯收回成命,弄得這位頑固派的代表人物十分難堪。他到上書房給同治帝講課,有所感觸,不禁流下了眼淚。倭仁最後以養病為理由,奏請開缺。
經慈禧批准,免去他的一切職務。由於慈禧的支援,洋務運動才得以衝破重重阻力向前發展,成為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二、統一戰線與慈禧中興:慈禧知人善用,重用漢人,手下能人太多了,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駱秉章都是當時的大 英雄,拿到歷史上任何時代也是響噹噹的。
她手下的袁大頭的本事也堪比曹操。讓 這樣一大批能人甘心受她的指揮,足見她的用人能力。 早年協助咸豐皇帝處理國是,確立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 ,是咸豐年間政策方針的實際制定者。開創了同光中興的基礎。同光中興 實際上就是就是慈禧中興,以當時內憂外患情形之下,實為中國數千年來之異彩。
三、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推出君主立憲制,如果不是她改革步子太大,如果不是內外勢 利的逼迫,如果不是她早早告別人世,中國的今天很有可能是日本或者英國的政治體
-
17 # 沉睡的天堂
論晚清歷史,慈禧太后絕對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從1861年辛酉政變到1908年駕鶴西去,慈禧太后通過垂簾聽政的方式,掌握朝政大權長達近半個世紀。她是那個時代最有權力的女人。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慈禧太后掌權那些年,中國婦女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並沒有得到什麼改善。
對於慈禧太后,中中國人已經很熟悉。不管是官修正史,還是野史雜聞,都記載甚詳,也給出了蓋棺論定的評價。
1872年,一個叫亞瑟史密斯的美國傳教士來到中國天津,在中國生活、工作了54年之久。期間,他做過上海《字林西報》通訊員,組織過多次扶貧救災活動。在亞瑟史密斯等人的極力斡旋下,美國政府最終向中國退還了部分“庚子賠款”,計1160餘萬美元,建立了著名的清華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的人才。
亞瑟史密斯將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寫成括《中國文明》《中中國人的素質》《中國鄉村生活:社會學的研究》《王者基督:中國研究大綱》《中國的進步》《今日的中國與美國》等一系列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動盪中的中國》。
在《動盪中的中國》中,亞瑟史密斯這樣評價慈禧太后:“身為一個滿族女人,想要掌握那些軍國大事的知識,本來就機會渺茫,但是她卻與只瞭解女紅的東太后完全不同,處理大事的時候總能鎮定自若,中國的門戶面對敵對勢力從來未被開啟,這在中國半獨裁統治的歷史上可謂絕無僅有,要找一個原因,我想只能說是這位統治者本人擁有一種獨特的品質和才能。”
這樣的評價,或有過譽的嫌疑。畢竟。慈禧太后掌權半個世紀內,中國屢次被西方列強洞開國門,簽訂了大量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的門戶面對敵對勢力從來未被開啟”之說純屬虛構。
亞瑟史密斯在中國呆了54年,另一位美國傳教士馬丁可是在中國呆了足足62年。期間,他歷經了太平天國、第二次鴉片戰爭、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民國建政等重大歷史變遷。
如此漫長的經歷,讓馬丁成了一名“中國通”。他說得一口流利的官話,能熟練地用中文撰寫文章,還從清廷得到了二品官銜。他甚至還有一箇中文名稱:“丁韙良。”不知道的人,一定以為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中國人。
馬丁為中國做出了很多貢獻,他創立了北京崇實中學(今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學),錢三強、於是之、吳祖光、吳祖強等名人都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他還第一次正式地、全面地將國際法著作介紹到中國。不過,他參與簽訂了臭名昭著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兩份不平等條約,還提出“以華制華”的策略,引起了中中國人的憤慨。
對於慈禧太后,馬丁是這樣看的。他在《中國覺醒》一書中說:在戊戌變法中,慈禧太后幾乎斷送了性命和權力,但是她也從戊戌變法中收穫良多,她開始變成一個支援革新政策的人。事實上,她遠遠勝過她的外甥光緒皇帝。“太后萬歲!”“太后將來會登上大位!”在她的一生中,人們全部指望她來不斷地推進她非常熱心支援的目標。她牢牢地掌握著權力,敢於引導國家的戰車駛上一條從來都沒有走過的新路。她知道,她可以依靠那些總督和巡撫的支援,這些人都是她親自任命的。她也知道,改革的精神已經傳遍了這片大地,百姓都會從心底支援她。
1898年——1905年,美中國人愛德溫·赫德·康格擔任美國駐華公使。期間,康格夫人(薩拉·康格女士)也來到中國,在中國居住了7年。
我們知道,慈禧太后在1900年之前,是從來不與外中國人直接打交道的,也從未見過外國女人。1898年,在慈禧太后64歲生日到來之際,康格夫人策劃外交使團的夫人們去覲見慈禧太后,向她表示祝賀。最終,當年12月13日,美國、德國、荷蘭、英國、日本、法國、俄國等七國的駐華公使夫人,獲准進入戒備森嚴的皇宮,覲見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
康格夫人在《北京信札》中記錄了這次覲見的情況,她以女性特意的敏銳觀察力,描寫了慈禧太后的形象:“此刻,她很愉快,臉上容光煥發,充滿善意,看不出一絲殘忍的痕跡。太后用簡單的語彙表示了對我們的歡迎,她行動自如,熱情洋溢。接著,她站起來向我們大家問好,向每位夫人伸出雙手,然後又指了指自己,熱情而又嚴肅地說道:‘一家人,我們都是一家人。’”
當然,這次愉快地會見,雖然拉近了慈禧太后和公使夫人們的距離,卻並沒有阻止戰爭的到來。1900年夏季,戰爭終於爆發,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倉皇西逃到西安。直到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後,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才從西安回到北京。回來就,慈禧太后又多次召見公使夫人們。
-
18 # 黑天鵝之怒
慈禧太后,本名葉赫那拉.靜芬。
最初被咸豐皇帝看中,後來封為貴妃。咸豐臨終前,要立小皇子載淳為儲君,同時任命了朝中以肅順為代表的八個大臣為託孤大臣,將來輔佐小皇帝處理國家大事。慈禧不甘心國家大權落在顧命八大臣的手裡,便聯合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忻發動辛酉政變,奪取了政權,從此開始垂簾聽政。
慈禧算不上什麼改革家、軍事家或者政治家。但確是歷史上少有的權謀家。她不懂軍事,卻能先後讓曾國藩幾十萬湘軍消滅太平天國後仍舊不起異心,對清廷俯首帖耳,讓李鴻章組建起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後來又讓袁世凱組建北洋新軍,從幾千人小站練兵開始,發展到後來能夠左右中國局勢。不論是湘軍,淮軍,北洋艦隊還是北洋新軍。任何一支軍隊在其巔峰時期都足以覆滅清王朝,可只要慈禧活著一天,這些虎狼之師都只能忠心耿耿。
很多人說是慈禧滅亡的清朝。可當時的中國被西方列強欺凌,皆因中國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落後,換做任何其他的王朝和皇帝,都難以像國外君主那樣,敢於捨棄皇權,大刀闊斧地進行近現代制度改革。慈禧也不例外,她不甘心把權力交出去。但她有辦法讓風雨飄搖的清政府繼續存活下去。她更有辦法讓自己的權力牢牢鞏固住。
歷史評價李鴻章是大清的裱糊匠,這個裱糊匠恰恰是慈禧一直信任和重用的。對於真正能夠改革國家和治理國家的人才,慈禧並不重視。但對於能夠鞏固皇權,且對自己忠心耿耿的人,慈禧向來是十分珍惜。例如李鴻章,榮祿,袁世凱,岑春煊等等。不論是真忠心還是假忠心,最起碼在慈禧手下,都是得力的干將。
總而言之,慈禧太后對清王朝唯一的貢獻是始終保障了清朝的絕對統治地位。是繼呂雉,武則天之後的第三個女皇。
-
19 # 天天開心歷史
慈禧太后,滿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爺”,咸豐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緒帝養母,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死後清朝上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1861年至1908年間清朝的實際統治者。
她在議政王奕訢的輔佐下,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又在列強支援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回亂。
1875年1月,慈禧太后又“克”死了同治帝。1883年—1885年,中法戰爭爆發,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但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卻主張“見好就收”,與法國簽定了《中法新約》,又使法國獲得了不少侵略利益。老佛爺的智商一向認為,“沒輸也是輸”。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老佛爺也不顧什麼臉面了,忙著拿軍費修建頤和園。眼見大清不行了,直接跪舔議和,慈禧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直接甩鍋)。赴日乞和。4月17日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空前屈辱的條約《馬關條約》。從此,日本不再是你中國的馬仔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1898年,戊戌變法開始了。老佛爺為了維護她的地位,怕光緒帝掌權,直接發動政變。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腦袋一熱,喪失理智的和義和團合起夥來向洋人宣戰,結果自取其辱,被八國聯軍趕出了北京城,一路風餐露宿,帶著光緒皇帝逃到了西安。然後跪舔求和,想保住一條老命,簽訂了最最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突然想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時崇禎皇帝自縊煤山……
這下慈禧太后可算高興了,中國終於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了,大清可以和洋人一塊奴隸中國。她再也不用擔心她的統治了。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大約在未正三刻(下午一點四十五分)逝世。在她死的前一天,又折磨死了光緒帝。而她引以為傲的大清王朝。也在三年後土崩瓦解,灰飛煙滅。
慈禧太后曾是大清王朝後期的最高決策者。她一生中發動了兩次大政變“辛酉政變和戊戌政變”,都是為了自私的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她“克”死了三個皇帝(咸豐、同治皇帝、光緒皇帝),間接坑了宣統皇帝。她執政期間,是大清王朝乃至整個中國封建歷史中最屈辱,最窩囊,最無能的時代。
她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政治女強人”。就是這位神一般的慈禧太后,創造了屈辱的近代史,同時,也改變了中國的文明史。慈禧本來就是一個飽受爭議的歷史人物。我的觀點是——過大於功。
她是一個政治女強人,在她長達半個世紀的政治生涯中,由於她的鐵腕政策,確實使大清能夠繼續苟延殘喘。但這半個世紀,她不僅沒能和全國百姓同心協力抵抗列強,不僅沒能使古老的帝國快速拜託腐朽落寞、快速追趕近代化。反而因一己之私,至國家百姓於不顧,向法國求和、耗費巨資修頤和園、奢華高調的過大壽、不顧後果的向11國列強宣戰。結果就是滿清日益頹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樣的國家領導人,反正我是不喜歡。
功過是非,見仁見智吧。
這次事件給中國和清政府帶來那些惡略影響呢?1政治上:付出龐大的賠款,並喪失多項國家主權。
《辛丑條約》規定: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拆除大沽炮臺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臺;在天津周圍20裡內不得駐紮中國軍隊,列強可以在北京駐紮防守使館的衛隊,並在京榆鐵路沿線包括山海關在內的12個要地駐紮軍隊;至少兩年內禁止中國進口軍火和製造軍火的材料;
永遠禁止中中國人成立或參加"與諸國仇敵"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吏必須保護外中國人的安全,否則即行革職,永不敘用;懲辦贊助過義和團運動的"首禍諸臣",在外中國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五年"。
影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慈禧不僅沒能使大清富強,反而使大清土地土地越來越少,使大清的國力越來越弱,使中中國人越來越沒有尊嚴和地位。
影響:鉅額賠款使中國社會經濟更加凋敝,人民生活更加貧困。大清國力空虛,淪為洋人的工具。
3文化方面:聯軍佔領北京後,對北京皇城、衙門、官府大肆搶掠,因而造成大量中國珍貴文物、大量的文史資料典籍(其中包括著名的《永樂大典》)和文化遺產(包括故宮、頤和園、西山以及圓明園)的失竊、破壞,損失無法估計!其中僅嵩祝寺一處,丟失鍍金銅佛3000餘尊,錦繡製品1400件,銅器4300件。就連紫禁城太和殿前存水的銅缸上面的鍍金,也被侵略軍刺刀颳去,至今刮痕斑斑。八國聯軍在北京城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中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中國幾千年文明所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損失慘重,不計其數。至今也難以恢復。
-
20 # 入夢中的時光
對於慈禧太后,有貶低就有讚揚,至於貶低,貶低她什麼呢,說大清朝滅亡在她的手中,可是大家似乎都忘了最基本的
如果說一個朝代會在一個古代的女人身上滅亡,那麼這個朝代也沒有必要存在了,當然,我並不是在貶低女人,事實上,我也是女的,我只是在闡述一個事實
當然,有貶低就有讚揚,那讚揚她什麼呢,事實上,如果沒有慈禧太后把持朝堂,那麼大清朝很有可能岌岌可危了!
我們都知道,當時,大清朝面對的不僅僅是外患,同時還有內憂,這個時候儘管內部已經腐敗不堪,但是有一個人再朝堂之上做主,即使只是做個樣子,人們也會覺得很有安全感,就會覺得‘哦!我們還有來主事的人,我們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的感覺
當時的大清朝要面對的都是想來瓜分土地的各個國家,而我們對於慈禧太后的評價,不能只是單從片面來進行分析,我們先要分析清楚大清朝的各個情況,再來評價慈禧太后這個人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慈禧太后的缺陷吧!不得不說慈禧太后是個只看眼前利益的人,同時也沒有歷史上武則天的果斷,狠辣,從歷史上慈禧太后進行‘訓政’開始,當處的位置越久,就越不希望下臺,一開始慈禧太后雖然只是想著幫大清朝穩定位置,但是當執政得越久,就越發的貪念權利,心裡也就越心疑,總是害怕有人來害她。實際上,慈禧太后並沒有武則天做得好,起碼武則天繼位時,迎來了‘大唐盛世’
我們再來說說慈禧太后的優點吧。不得不說,慈禧太后在與一些列強的戰爭時,把控住了朝堂上的局面,同時慈禧太后一開始為鞏固大清朝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以說在皇帝還沒有成長時期,慈禧太后完全做的很好
實際上,慈禧太后自己也是否定自己的,她自己也知道自己在很多的方面做得並不好,在她彌留之際,她親口對著大臣們說“以後凡是女子都不得親政,這大朝始終是男子的天下”
所以,我們在評價慈禧太后時,不能夠片面的說她不好,或者她很好,一個人誰沒有優點,誰沒有缺點,世界上是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
回覆列表
據網路資料介紹: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這個女人統治中國達半個世紀,從咸豐末年一直到宣統年,參與和掌握三朝皇帝的統治權;她的專權導致了“光宣哀世”。她既推行洋務運動,又支援頑固派對洋務派進行牽制;她害怕失去手中的權力,害怕列強動搖皇室。對外妥協退讓,對內進行殘酷的鎮壓。一生嗜權如命,由於她的專制,使光緒在壓抑中度過了一生,最終含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