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onyDeng
-
2 # 史海小白丁
事實上,在皇太極時期,後金雖然改國號為清,建立了與漢族一樣的政權形式,但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前,清朝根本就沒有做好入主中原的計劃和打算,而崇禎的自殺對於清朝來說只能說是一個意外之喜,如果沒有這一出,清朝何時能入關尚不可知,這是當時總的歷史背景。
皇太極時期,清軍雖然數次入關攻下了不少城池,只是劫掠,並未駐守,這是因為在當時,清軍總的戰略計劃還是在遼東方向,入關劫掠只是他採取的調虎離山之際,藉此迫使明朝放棄關寧防線並內撤而已。
第二,清軍的數次入關劫掠還受到了傳統少數民族思維的影響,滿洲所處的東北地區因冬季漫長,常常食物不足、物資匱乏,在明朝在邊境實行堅壁清野後,清軍只能透過入關的方式來取得物資,當然就是搶完就跑。
第三,在入關以前,即使全民皆兵,滿洲八旗也不過數萬人,根本無法在中原立足,如何守住四方都是明軍的孤城。
-
3 # 老夫常談
主要是當時明王朝還不太很爛,而清軍還沒把握佔領控制這些地方,而且清軍連北京城都未攻下和佔領,山海關大道也沒打通,清軍當時的戰略是騷繞搶劫和軍事試探,又是繞道打道北京城下,山海關大道仍是明王朝控制,而明王都還能行成統一對外的抵抗思想,還能迅速調集各地軍隊勤王,如當年清軍不撤,是很難佔住腳的,反而對大明王朝有好處,從而可以調集更多軍隊給清軍致命一擊,有可能把對清的戰爭變被動為主動,較徹底解決問題。所以清皇太極確實也是一位高明的戰略軍事家,他見戰略目的已達到,就主動撤軍,好養精蓄銳,以後再等機會奪取中原。
在皇太極安頓北韓和收編蒙古後,明朝已經事實上無法阻攔清兵進入中原,要不要打下北京,主動權在滿人手上。皇太極之所以不在那個時候取北京,是考慮到遼東暫時被攔,則關內兵後援不直接,另一方面是不想對明和流寇同時作戰,騷擾明朝是讓流寇盡力滅了明朝,故清兵和流寇對明朝的態勢看起來是默契的配合。關於這一點,金庸在《袁崇煥評傳》中提到了,後來在修訂《碧血劍》時也改了一些描述。查《明史》,這些都是有依據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