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孤簫寒

    現在的新歌能叫歌嗎?快餐文化都-稱不上!偶有一點不錯的基本就是繼承了傳統的,至於其他的我不懂,至少他們語文要從小學重新來一遍!

  • 2 # 帝狼浩天

    80、90年代的歌是非常有意境、有深度、有韻味,作詞水準非常之高,甚至可以當做詩歌來朗誦的!沒有點文化寫作水平是作不了詞的!不像現在,是個人都作詞,太口水、太直白,哼哼唧唧不知道唱的啥,還在那搔首弄姿、嬌柔做作!噁心

  • 3 # 423489平凡之路

    有一次我帶一個年輕人,他說我的歌太老了,換他的,聽了幾首後,如果不是高速,我想跳車了,特麼就是各種喊,沒韻味,歌詞沒含義。我的歌也不老,倩女幽魂、周杰倫之類。

  • 4 # 6莉莉9

    我也是喜歡聽港臺歌曲,大陸現在的歌曲音樂和人聲都不知道怎麼搭配的,歌詞沒內涵得不到共鳴,特別是有些歌曲還加工一些DJ就更受不!

  • 5 # 無語9418250823791

    倒不是說非要粵語歌,國語歌都有些不錯的,張宇,李宗盛等等。以前的老歌有文化傳承,有內涵,現在的?只有嘈雜。所以我開車的時候,都喜歡聽那些老歌。

  • 6 # 鳥言夷面

    第一,因為開車司機是百越仔。

    第二,群鳥般的嘈雜所以被稱為鳥語,可以提神!

    雞叫是 " 各個國家 "(咯咯咯噶)

    鴨叫是 " 價格改革 "(嘎嘎咯嘎)

    如果" 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國歌 "來說

    畫風就徹底失控了。

  • 7 # 日出8458

    粵語白話廣州話歌,是古漢語音的主根脈。詞句內涵豐富,與音樂搭配天衣無縫相得益彰,九音六調,音域廣闊,氣勢磅礴,抑揚頓挫,婉轉押韻,繞樑三日,粵語白話廣州話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語言之一。

  • 8 # 上古中醫岐黃迷

    如果就歌曲來說,粵語老歌更能讓人心裡清靜舒適,現代的新歌的則沒有這方面效果。

    究其原因,可以借用很多原理來明白。

    比如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是一直比較亢奮的多,還是一直比較舒適安逸的多,相信是後者,那麼粵語老歌確實讓人容易舒適了,其創作環境在70-90年代,那個時候的港臺欣欣向榮,人心富足,而創作領域的空白很多,詞曲都用心了,其意境確實不錯。而今卻大不相同,就歌曲來說,各種高峰在哪擺著,要超越比較難,而快節奏的生活工作方式,讓創作者失去了一個“舒適”的環境,又如何創造出讓人舒適的詞曲呢?此處略去一萬多字,要說起原因來,可以寫本書嘍。

    甚至現在佛家的有些法師也在用這個方法度化他人,如祺雲法師的佛頂尊勝陀羅尼咒,真是難得的一個歌曲,或者聽過之後,港臺歌曲又顯得蒼白一點了。

  • 9 # 自甘低俗

    一說我就去看了一下歌單 不開車 但歌單裡面大部分都是一些老歌 我覺得老是在一個圈徘徊不好 像電音 說唱這些我也聽 現在都覺得太鬧騰了 不適合我 我希望你們去發現新的好歌 而不是停留

  • 10 # 鎮塑金花

    娛樂文化和社會發展有關係,早期的歌曲大多學習港澳臺,港澳臺又是學習日本,大部分都是勵志歌曲,還有臺灣的校園歌曲都是催人進步,當時的社會媒體就是亞洲四小龍的故事,最近10-20年,社會發展進入調整期,很多人感到迷茫,那些歌曲很多都是自說自話的意境,沒有了對社會的理解,這是個悲哀!

  • 11 # 爾爸爸

    因為粵語歌曲確實經典!粵語保留古代詞彙讀音眾多,比較傳承語音文化豐富。粵語一般說來是古代官話流傳到廣東!

    古代官話不是現在官話!古代漢語有入聲!

    現代官話北方一帶的話沒有入聲了,南方一帶的官話還保留入聲,南方方言很多代有入聲!

    好奇的是為何把南方一帶的有入聲官話和北方一帶沒有入聲官話歸納北方話系統!而且南方一帶發言和北方一帶官話區別很大,而且北方人很難聽懂!

    有說法是古代官話是現在南方一帶的方言!因為古代戰爭士族大家移民南方話也隨著來到南方!北方由於外族入侵各類古代異族來到北方(也就是古代說的雜胡)!在這裡生活,帶來了他們的語言生活習慣,然後慢慢的形成了現在北方話!

    在古代北方一帶就是西戎,東夷,北狄等蠻夷!都有各自的語言,這些都組成了北方話的根基!在這樣情況下肯定官方為了更好的管理聯通這些群體,就發展出來了一種統一話,官話出來了!不然各個群體不同,說話交流不成了雞同鴨講!後來官話就是前面說的隨著外族雜胡入侵後,士族大家南下後帶到了南方,就成了現在南方方言!後來的歷史上其他族群移民和入侵北方帶來的言語習慣融合學習漢人話形成了現在北方話!

    現在北方話也很有意思,雖說都是北方話但是發言也有區別!比喻用北京灤平一帶北方話為底子的普通話讀詩(下圖請看)就成了另一種北方話!而且不像讀書,像髒話,而且意思變了!從這點話北方話也不太互通,有點雞同鴨講!所以用現在統一的普通話交流才更好!前提不能想象成某一地話,不然容易鬧笑話!就像下圖!

  • 12 # 畫廊叔叔

    作為一個三十多年的粵語歌迷,我回答一下。

    當年的粵語流行歌手,都有一副特別的,高辨識度的嗓音,可以說是用原聲演唱的。比如說張學友、劉德華,講話嗓音和唱歌嗓音幾乎一樣。這樣一來,聲音天生好聽的人才能當歌手,聲音不好聽的勉強不來,嘗試著唱一下就不唱了(梁朝偉、張柏芝)。國內,除去早年成名的歌手,近年極少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好嗓音了(“好聲音”是個好節目,可惜慢慢走樣了,沒有達到挑選真正好聲音的效果)。隨抖音流行起來的中文歌曲,都是以特別的風格、歌詞,掩蓋了聲音和唱功,都不用關心歌手是誰。這些“抖音歌曲”是歌曲本身好,有流行度,但唱得不好聽,所以在沒有了流行度之後,只剩下“不好聽”了。

    從歌曲作品本身來看。90年代是唱歌最賺錢的時代,“穩錢最緊要”的香港,自然有大量的人才、資金物力去投入製作歌曲,所以能製作出高質量的作品。90年代黎明跟和記電訊合作的幾首廣告歌就是好例子,作曲作詞、配樂、MTV都是精良製作。國內現在的流行曲,靠的是創作人的靈感才華,投入不大,配樂相對簡單,好作品自然就少了。

  • 13 # les5332295

    現在許多歌詞,你看完不知道講什麼,也不壓韻。許多八九十年粵語歌,歌詞寫得很好。比如陳百強,不要問究竟,我很喜歡林振強的這手詞。歌詞名與詞意,渾然一體,簡單明瞭

    中文名稱

    歌曲原唱

    陳百強

    填詞

    林振強

    歌曲歌詞

    茫茫然在數星星

    天際多麼平靜

    獨站夜街中

    獨懷念她

    不知一街童正踏著我影

    頑童還大膽開聲

    他說:哥哥眼睛

    怎麼怎麼

    又紅又腫如像剛剛哭了十聲

    ULLa只好苦笑十聲

    並輕抹眼角

    淡淡的眼淚影

    ULLa只好解釋有淚水

    乃因風砂吹入了眼睛AIAI……

    茫茫然在數星星

    心裡多麼難靜

    獨望著星空

    獨懷念她

    身邊的街童發悶在跳繩

    頑童還大膽開聲

    他說:哥哥眼睛

    怎麼怎麼

    在呆望星難道哥哥想去摘星

    ULLa只好苦笑十聲

    並輕抹眼角

    淡淡的眼淚影

    ULLa只好跟他玩耍

    祈望他不再問究竟AIAI……

    還有林敏聰,這手詞,也是非常經典

    已錯過了你的生日

    急趕而來失望而回

    是你已遠去

      共你的友好在不知處

      陪同渡這破曉

      在這酒店內

      燈影照我的痴呆

      還在自信

      從來這點愛未嘗變改

      在這酒店內

      花店邊的酒廊

      仍留著這濃濃盛開的清香

      就算多平凡

      就算就算多平凡

      總亦有關心他的伴侶

      就算多平凡

      總有互愛的情人

      怎麼偏偏我現時失掉你

      已錯過了你的生日

      急趕而來失望而回

      是你已遠去

      共你的友好在不知處

      陪同渡這破曉

      在這酒店內

      燈影照我的痴呆

      還在自信

      從來這點愛未嘗變改

      在這酒店內

      花店邊的酒廊

      仍留著這濃濃盛開的清香

      就算多平凡

      就算就算多平凡

      總亦有關心他的伴侶

      就算多平凡

      總有互愛的情人

      怎麼偏偏我現時失掉你

      就算多平凡

      就算就算多平凡

      總亦有他身邊的伴侶

      就算多平凡

      總有互愛的情人

      怎麼偏偏我現時失掉你

  • 14 # 一介書童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語言發音差異性很大,也就是說方言眾多。自然,各地用方言傳唱的歌曲也就有很多種。但總的還說,流傳廣泛的歌曲還是以普通話、粵語、閩南話等幾種為主。從歌曲數量上來看,普通話居於首位,其次粵語、再次閩南話。

    3、21世紀以來。

    這個時代,大陸歌曲已經走向成熟,粵語歌曲開始逐步讓位於普通話歌曲市場。但是不要忘記,這個時候,已經逐漸變老的六零後和七零後,開始娶妻生子,條件好些的,家裡也讀購置了汽車。

    再加上現在的綜藝節目《蒙面唱將猜猜猜》《跨界歌王》等,也經常有歌手翻唱粵語經典老歌,使得有些已經塵封的粵語老歌,再次被唱出熱點,而這些綜藝節目定位的觀眾群恰恰就是以年輕人為主,這些粵語歌曲就越來越多地被孩子們熟知和喜歡了。

    如今,這一波孩子也已經長大了,許多粵語經典歌曲也成了他們演唱的經典保留曲目。並且,他們也正在影響他們的孩子,在收聽這些粵語歌曲。

    總結:

    粵語經典歌曲,雖然歌詞有些聽不懂,但我們都能聽懂這些歌曲表達的思想,他們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長,已經成為了幾代人的共同記憶。反觀,普通話歌曲,尤其是現在抖音等自媒體上流行的新歌,都是快餐式的歌曲,這些歌曲可能在短期內能夠吸引我們的目光,震撼我們的耳膜,但是一旦時過境遷,就被拋屍腦後了。

    所以說,車載粵語老歌在過去、在現在、在將來,都將是我們的最愛。因為,正是這些歌曲,伴隨著我們長大,聽著這些歌曲,就彷彿看到了我們的童年,就讓我們想起了那些青蔥而難忘的歲月。

  • 15 # 影視綜藝吧

    小七平時也喜歡聽歌,但是不限於粵語歌,英語、中文、韓語、日語的,都聽。甚至有段時間,我看了《暹羅之愛》後,還聽了一段時間的泰語歌。只要是旋律優美的,我都愛聽,要是歌詞有意境的,就會變成我的單曲迴圈庫裡的庫存曲。但是不得不說,大部分的時候,我聽的還是老歌多。

    我仔細回想了下,大概因為:

    一是現在的世界節奏太快,快消費、快娛樂的主導使得整個社會和心氣都比較浮躁,這時候的流行歌曲也跟著時代開始浮躁淺薄,當然也不能說沒有深沉的好作品,只是機率上來說快消費之作比深沉之作更多,典型的表現就是嘻哈音樂、以廣場舞和網紅口水歌音樂為代表的型別,當然也不能說這完全不是好事;

    二是對比所謂的老歌和現在口水歌、嘻哈音樂,會發現兩者完全是兩個極端,以前的老歌並不僅限於談情說愛,也還有其他的主題,相對來說歌詞和旋律有美妙迴腸的美感,很多經典之作的歌曲和歌詞充斥了中華文字的古典底蘊和優雅美;

    三就是現在大部分的開車族多半集中在30、40、50、60歲這個年齡段,他們的中青少年階段,正好是流行粵語歌、流行武俠、流行古典的時期,以粵語歌為代表的老歌陪伴了他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候,有時候,人聽歌聽的是回憶和情懷;

    四就是從心理的角度老說,人聽歌有時候是為了舒緩情緒或者獲得共鳴,相對而言,老歌的旋律比較舒緩、悠揚,更容易被人選擇。

  • 16 # 暴走張麻子

    大家都知道,長時間開車,單一而枯燥,人易疲勞而導致車禍,什麼樣的音樂能緩解疲勞?粵語老歌成了首選。

    下面,我簡單地從粵語歌的引進、歌詞、發音、開車人心理4方面進行說明。

    1、 粵語歌的引進:

    八九十年代的經典粵語老歌,很多是翻唱國外經典的流行曲,在引進的時候就進行了一番篩選。

    譬如張國榮的《Monica》,翻唱自日本歌手吉川晃司的《モニカ》,不僅奠定了張國榮在香港樂壇,與譚詠麟齊名的地位,也為他獲得了十大中文金曲獎;

    還有李克勤的《紅日》,翻唱自日本歌手立川俊之的《それが大事》;

    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同樣翻唱自日本歌手中島美雪《とり上手》。

    粵語發音有九個調,普通話只有四個調,聲調變化多了,層次感自然更明顯。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說:TVB裡的演員說話很溫柔,想吵都吵不起來。

    3、 發音:

    粵語歌詞配合樂曲旋律時,要考慮協音,即聲調變化和歌曲旋律要儘量保持一致。

    再加上,粵語本身發音婉約,配上合適的曲子,更加圓潤好聽。特別是一些抒情的粵語歌,聽起來特別的憂鬱傷感。

    喜歡粵語老歌,更多的是對過去的一種懷念。

    所謂我聽的不是歌,而是心情,在追憶中找到一種安全感,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一片安逸。

    在舒緩的音樂中,放鬆心情,安撫情緒,開車雖然枯燥,但可以隨時欣賞沿途的風景,何樂為不為呢。

  • 17 # 紅旗五哥

    我本人其實就很喜歡聽粵語老歌,很多粵語老歌真的是百聽不厭,我不想講太多理論性的東西,好不好聽,你一聽就能聽得出來,有的聽第一遍的時候可能沒啥感覺,但聽了兩三遍之後就會喜歡上。但有的歌,就算聽個十遍八遍,每一次都感覺是折磨。

    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就題目中“開車的人”,一般平時開車的人基本都是成年人了吧,那麼大部分應該是2000年以前出生的人;60歲以後開車的人也不多了吧,那麼主要是1960年以後出生的人,1960~2000間出生的群體中,其實很大一部分人受港片、粵語歌曲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就我本人而講,我是80後,我從小看到的電影、電視劇很多都是港片,聽到的流行歌曲大部分也是粵語歌曲,從小就受這種文化的影響,長大了自然就會認同和喜歡這種文化。

    其次,就歌曲本身而言,雖然聽不懂粵語歌曲的歌詞,但很多粵語老歌的旋律都很動聽,要麼聽起來熱血沸騰,要麼聽起來纏綿悱惻,要麼讓人激動興奮,要麼讓人在歌曲的旋律中有感同身受的感覺。而且這些經典老歌的歌詞都是朗朗上口,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這些歌詞串在一起聽起來就感覺挺順耳的。這可能跟粵語的發音也有關係,粵語不但在歌曲中好聽,就是在平常的講話中也感覺很好聽,反正我個人是認為,中國這麼多的方言裡面,還沒有哪個方言比粵語更好聽的。

    再者,很多粵語老歌確實都是良心之作,這裡面凝結了創作者、演唱者和出品方的智慧、心血、感情和汗水,反觀現在的很多大陸歌曲,太水了,唱功不怎麼樣的、跑調的都敢出來唱,歌詞胡拼八湊的、曲調稀奇古怪或平淡如水的都不在少數,這種歌曲能讓人喜歡才怪呢。

  • 18 # 一鳴文史

    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原因

    第一,懷舊情懷。我說的這個懷舊情懷指的是人總是懷念自己的青春時代,青春年少時的激情洋溢是人生最難忘的回憶。而青年時代的歌曲是青春回憶的一個座標,一個圖騰。至於開車的時候很多人喜歡聽粵語老歌,大概題主的這個很多人指的是40歲左右的中年,他們的青春時代處於改革開放年代,那時候的年輕人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大家都追逐著從世界傳來的潮流,而香港和廣東一個是中國接觸世界視窗,一個是改革開放的橋頭堡,而彼時的香港的音樂產業發達,人才輩出,金曲不斷,粵語歌曲從香港誕生,在廣東傳唱,藉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很快傳至全國,那個年代缺乏精神娛樂的內地的年輕人哪頂的住這個,紛紛驚為天人,而這些粵語金曲也先入為主的成為這批年輕人的最喜歡的歌曲。青年時代是一個人形成三觀和愛好的重要時期,這個時候喜歡的東西大概率一生都會喜歡,歌曲自然也包含其中,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好奇心開始減退,變得逐漸保守,聽新歌的意願嘴賤降低,畢竟聽歌也需要時間成本,而中年人的時間是寶貴的,他們更願意聽那些經過時間篩選他們依舊喜歡的歌,順便順著這些歌曲回憶一下自己的青年時代。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70後,80後喜歡粵語歌曲,而85後和90後喜歡臺灣歌曲,而95後和00後喜歡的是大陸歌曲。以為他們的青年時代分別對應香港音樂圈年代、臺灣音樂圈活躍年代和大陸音樂圈活躍年代。

    第二,時代傳唱度。80年代,90年代和00年代大眾娛樂方式較為單一,80年代主要是廣播也就是收音機,90年代主要是電視、錄音機,00年代主要電視、MP3、DVD,網路開始展露頭角,但電腦和網際網路普及是07年以後的事了,收音機、電視、錄音機這些產品大放異彩的時代,由於傳播模式,普通人處於被動接受娛樂產品的狀態,由於渠道比較集中,娛樂市場較為壟斷,一首歌曲只要能打通渠道,就能迅速傳遍全國。導致了兩個結果:由於資源集中,市面上的唱片公司和歌手也較少,行業較為壟斷,這些唱片公司和歌手得以聚集人才和資本進行努力創作,精心打磨,一首首時代金曲也就接連誕生,由於渠道集中,這些金曲通過電視臺、廣播、錄音機傳遍大江南北,聚集了一大群粉絲,從而誕生了一位位天王巨星。而這些歌曲也永遠的記在了這代人的腦海裡,而人永遠會喜歡那些懷念深刻的歌曲。去年的周杰倫打榜事件可以作證。

    第三。當代歌曲質量下滑。歌曲質量的下降導致普通人很少再願意花時間找新歌,甚至會在聽到這些新歌的時候默默的吐槽一句,這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簡直就是噪音,對老歌的評價再次上升。網際網路時代資訊交流成本大幅降低導致小圈子音樂和粉絲文化形成。再小眾的音樂也有了傳唱之地,同好者再網上聚集,形成一個個小圈子音樂聚集地,普通人音樂人小歌手也有了一席之地,而歌曲數量也急劇增多,但同時也再難出現現象級傳唱全國的金曲。網路時代的另一個特徵粉絲文化也對歌曲的質量不斷下滑的一個終於原因。只要外貌和人設力的好,歌唱的再爛也有粉絲買單,還宣稱自家哥哥唱歌是多麼的努力。而資本喜歡的永遠是低風險高利潤行業,偶像行業有利可圖還搞什麼音樂公司,招幾個形象好的藝人,再設計好人設打造成偶像,隨便找個人寫首歌讓偶像唱一唱,也不用管他唱的好不好,反正會有粉絲買單。但這些平平無奇的歌曲對普通人可不那麼友好了,他們尋思一下還是聽老歌吧。

    第四:方言的魅力,有些語言總是充滿各種魔性,而用粵語特別適合唱歌。在一個大多數人聽不懂粵語,這樣對歌詞的需求要求自然也就降低了不少。

  • 19 # 火烈鳥少女

    我認為技術層面的原因並不重要,因為大陸現在的歌曲製作技術毫無疑問是領先的,那問題在哪裡呢?我認為還是創作功底和文化氛圍的原因。一首成功的歌曲,至少有三方面需要成功。歌詞的情深義重,或者清新雋永,考驗的是詞作者的文學功底;歌曲的悠揚悅耳,沉鬱頓挫,考驗的是曲作者的音樂陶冶;演唱者的對詞曲的理解和唱功,直接影響這首歌的演繹。

    粵語老歌,是歌詞、歌曲、歌者三個方面組合起來的成功,甚至演唱者的個人經歷,都可以引起聽眾深深的共鳴;而大陸的新歌,歌詞莫名其妙,歌曲急促而就,歌者更是一些年輕的,毫無生活閱歷的年輕人,這樣的作品註定只能給聽眾帶來一時的新鮮,無法帶來長久的沉澱。

    舉一些粵語老歌作為例子。

    比如劉德華的《十七歲》,這是劉德華自己參與作詞的一首歌曲,歌詞裡“十七歲那年不要臉,參加了挑戰,明星也有訓練班,短短一年太新鮮,記得四哥發哥都已經見過面,後來榮升主角太突然”寫的就是自己的親身經歷。

    試問,沒有這樣豐富的人生經歷,怎麼寫得出這樣因為寫實而動人的歌詞呢?任何一個少年聽了這首歌,一定都會暗暗地想,以後要成為劉天王那樣的人,而任何一個和劉德華一樣已經年近中年的人聽到這首歌,一定也會想起自己的十七歲,和劉德華一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

    而且這首歌裡還有一句寫“如今我五十看從前,沙啞了聲線,回憶我冀望那掌聲到今天,那首《追憶》、《忘情水》都不再經典,仍長埋你心中從未變?”

    歌詞記錄著天王一路成長的經歷,而作為聽眾的我們,也聽著那些經典的歌曲同天王一路長大。我們聽的僅僅是歌曲嗎?不,我們聽的,還是那些我們在不同的歲月裡,以天王不同的代表作為里程碑的個人記憶啊。

    與這個同樣道理的,還有梅豔芳的《女人花》,一句“愛過知情重,醉過知酒濃,花開花謝終是夢”,結合她一生未嫁,最後孤獨地香消玉殞的個人經歷,誰能不動容,誰能不反反覆覆扼腕嘆息?還有徐小鳳《每一步》,裡面唱“道路段段美好,總是血與汗營造,感激心中住在每段道路為我鋪。”唱的是一個女子的堅強勇敢,不屈不撓的精神,是一個女子在坎坷的人生路上永不停步,不斷為自己加油打氣的經歷,是一個女子相信努力終有收穫,相信要不斷闖出新成績的精神。

    粵語老歌的好,好在題材的包羅永珍,《十七歲》的題材是成長,《女人花》的題材是女性,《每一步》的題材是面對生活的勇敢和樂觀,題材的主導下,詞曲作者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深厚功底讓字字句句和每一個音符撥動人心絃,演唱者憑藉演唱工地把那些豐厚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我們在粵語老歌裡,不僅能找到共鳴,更能找到指導自己生活的箴言。

    而大陸新歌,我們看看這幾年最火的歌曲的歌詞:

    “燃燒我的卡路里,麵包甜甜圈,拿走拿走別客氣!”

    言之無物,編曲空洞,一群沒有任何人生經歷全憑包裝的年輕人站上舞臺唱唱跳跳就能收穫流量。試問,這樣的環境,怎麼能誕生出粵語老歌那樣厚重的音樂作品呢?

  • 20 # 馬卡卡

    英國的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曾經總結過關於科技三定律:

    1、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科技都是稀鬆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2、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3、任何在我35歲之後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中國的科幻作家寶樹按照這個說法寫了一個關於流行文化和流行音樂的三定律

    1、大多數我出生時已經有的流行文化都是陳舊老土不值一提的。2、大多數在我10-30歲之間誕生的流行文化都是無法複製的經典。3、大多數在我30歲之後誕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愚蠢膚淺,幼稚可笑的

    也就是說,你在青春期聽什麼樣的歌曲,也就意味著你將來總是會喜歡這些歌(如果你不是流行音樂從業者的話)。

    青春期聽到什麼樣的歌,你有可能一輩子都喜歡這種音樂風格,除非你花大量的時間提升自己的音樂品味,或者花大量的世界聽別的音樂,很顯然,大部分人並沒有這種時間和精力來花費,所以一輩子都是喜歡這種音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婚率居高不下,是男人問題多還是女人問題多,請你說說個人觀點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