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將亡,必有妖孽”最早出現在西漢的《禮記·中庸》。
1、譯文為:國家衰落破亡,必然會出現亂臣賊子。
2、廣為流傳是因為在《封神演義》這書中的蘇妲己,《封神演義》對於殷商的滅亡,大多數人都歸咎於商紂王的無道,說他寵信妖妃妲己,縱情酒色,殘暴殺人為樂,因而周武王要起兵討伐這個無道的昏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是,商紂王被幹掉了,殷商滅亡,西周封建開始。在演義中,有這麼一句古話:“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擴充套件資料:
一、相關故事:
1、龍漦帝后,變幻離奇。所謂“國家將亡,必有妖孽”。然孔子云:“妖孽者,天所以警天子諸侯也。”故妖孽不勝善政,至治之極,禍反為福。周宣果能發憤修政,自可挽回氣運。乃不知恐懼修省,而濫殺無辜,是無異抱薪救火,適自速其亡也。幽王燃燧取笑,誠極媚內之能事。彼媚內取笑時,何遂不計及徵兵莫至時耶。嗚呼,赫赫宗周,褒姒滅之。
2、三代之亡,皆以女色。女色禍人之烈,一至於此,然不足為女子咎也。成周之興,豈不有賴於三太耶。興亡之樞紐,是在男子尚德不尚色而已。
二、譯文為:
1、龍的口水居然生出帝王后妃(褒姒),真是變化莫測,出人意料。所以說一個國家將要滅亡,必定會有妖孽出現。於是孔子說:“所謂妖孽,其實是上天派來警告天子諸侯的。”因此妖孽對於善政無能為力,只要將國家治理得好到極致,便可將災禍的局面扭轉變為福祐。周宣王果真能夠發憤治理國家,自然可以挽回氣運。
2、卻不知道如果一味恐懼修身反省,而導致濫殺無辜,這種做法無異於抱薪救火,只能加速自身的滅亡。幽王點燃烽火博取美人一笑,實在將媚內做到極致了。但他媚內取笑的時候,為何不能想到後來召集救兵而不來的時候呢?嗚呼,如此顯赫興旺的周朝,竟因褒姒而滅亡。
3、夏、商、週三代的滅亡,都是因為女色的禍害導致,女色給人造成的危害,至於如此嗎?恐怕不能將罪過全部歸咎於女子。周成王時期的興盛,豈不是有賴於太師、太傅、太保教育的功勞?而周朝興亡的關鍵,則在於男子應當崇尚德政而不是耽溺於美色。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最早出現在西漢的《禮記·中庸》。
1、譯文為:國家衰落破亡,必然會出現亂臣賊子。
2、廣為流傳是因為在《封神演義》這書中的蘇妲己,《封神演義》對於殷商的滅亡,大多數人都歸咎於商紂王的無道,說他寵信妖妃妲己,縱情酒色,殘暴殺人為樂,因而周武王要起兵討伐這個無道的昏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是,商紂王被幹掉了,殷商滅亡,西周封建開始。在演義中,有這麼一句古話:“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擴充套件資料:
一、相關故事:
1、龍漦帝后,變幻離奇。所謂“國家將亡,必有妖孽”。然孔子云:“妖孽者,天所以警天子諸侯也。”故妖孽不勝善政,至治之極,禍反為福。周宣果能發憤修政,自可挽回氣運。乃不知恐懼修省,而濫殺無辜,是無異抱薪救火,適自速其亡也。幽王燃燧取笑,誠極媚內之能事。彼媚內取笑時,何遂不計及徵兵莫至時耶。嗚呼,赫赫宗周,褒姒滅之。
2、三代之亡,皆以女色。女色禍人之烈,一至於此,然不足為女子咎也。成周之興,豈不有賴於三太耶。興亡之樞紐,是在男子尚德不尚色而已。
二、譯文為:
1、龍的口水居然生出帝王后妃(褒姒),真是變化莫測,出人意料。所以說一個國家將要滅亡,必定會有妖孽出現。於是孔子說:“所謂妖孽,其實是上天派來警告天子諸侯的。”因此妖孽對於善政無能為力,只要將國家治理得好到極致,便可將災禍的局面扭轉變為福祐。周宣王果真能夠發憤治理國家,自然可以挽回氣運。
2、卻不知道如果一味恐懼修身反省,而導致濫殺無辜,這種做法無異於抱薪救火,只能加速自身的滅亡。幽王點燃烽火博取美人一笑,實在將媚內做到極致了。但他媚內取笑的時候,為何不能想到後來召集救兵而不來的時候呢?嗚呼,如此顯赫興旺的周朝,竟因褒姒而滅亡。
3、夏、商、週三代的滅亡,都是因為女色的禍害導致,女色給人造成的危害,至於如此嗎?恐怕不能將罪過全部歸咎於女子。周成王時期的興盛,豈不是有賴於太師、太傅、太保教育的功勞?而周朝興亡的關鍵,則在於男子應當崇尚德政而不是耽溺於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