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ushangying
-
2 # 聽於無聲
現在看,華為與日企合作可能性不大,即便有,也是短暫的,因為結果會和美企合作一樣,都不如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產權自有,這樣儘管可能慢些。目前,引進人才應該是事半功倍、既快速又穩當的選擇。一是要引成熟手,據說,臺積電的頂尖人才已出走流動到大陸100多人。二是要引高材生,前段,任正非相繼拜訪了幾所有名的高校,已有不少收穫。美國的限制,可能耽誤了華為做大,但恰恰也增強了華為的鬥志,加速華為高科技發展的步伐,促進華為做強。不久,華為定會闖出一片新天地!
-
3 # 曾銘瀾
目前不是這問題,是供需相對均衡,僧多粥少。要新電子產品,晶片需求增加,沒有智慧手機,有三星,華為,蘋果。聯發科的晶片嗎。電子產品,包括軍工,汽車,虛擬現實等,智慧終端等,一是共用,二是其一市場大,要想一下誰買,誰有空用。沒空用有錢也是買了十年八年不換嗎,對晶片需求增長有限。
-
4 # 繁星落石
美國製裁中國,日本肯定是站在美國那邊的,否則經濟崩盤的一定是日本。
再者說,日本的半導體公司的製程工藝其實不如三星和臺積電,即使聯合可能也只能提供部分電子技術,而無法幫助在整條路線上彎道超車或者恢復自給。
-
5 # 法的門
估計難度有點大。
國內企業福建晉華就是前車之鑑。
成立於2016年的福建晉華,一期投資370億元,和臺灣第二大代工廠臺聯電進行技術合作,成立一年多,就打造出一座12寸的生產線,形勢一遍大好。未曾想,美國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10月對其發動閃電戰:將福建晉華列入實體名單,嚴禁美國企業進行合作。
美國禁令制裁與福建晉華的邏輯關係,網上應該有,不多說,就直奔結果:
福建晉華官網上的生產進度停留在2018年試投產日,遲遲沒有更新,產品頁直接顯示“頁面正在建設中”。2019年5月19日,福建晉華已開始尋求出租或出售自己的工廠。
一個回合,擔當國家儲存突破的種子選手,就這樣被擊殺在起跑線上。
日本是美國的小跟班,特別是那撇不開的邏輯關係,決定其中國華為合作的難度。
回覆列表
有可能,且日本有公司邀華為合作,但我覺得華為不會同日方公司合作,畢竟日本難免美國政治影響,而華為已走向獨立自創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