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譯文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樹上果實累累,壓得樹枝都彎下去了,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後地奔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的確如此。
2、原文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擴充套件資料:
一、相關典故
晉文公時,在琅邪這個地方,有一個叫王戎的人。他因平定吳國有功,被封為安豐侯。他是竹林七賢之一。
傳說,王戎從小就非常聰明。他7歲時,有一次和幾個小夥伴一塊兒外出遊玩,發現路邊有幾株李樹,樹上的枝條上,結滿了李子,都把樹枝給壓斷了,而且看上去一個個都熟透了。
小夥伴們一見,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於是,一個個高興地競相跑去摘那些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動也不動。
同伴們覺得非常奇怪,就叫喊著問王戎:“喂,王戎,你為什麼不摘啊?又紅又大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著回答:“那樹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來也不能吃。你看,這李樹都長在道路旁,上面結了那麼多李子,卻沒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會這樣嗎?”
“道旁苦李”一成語便出於此,也做“路邊苦李”。
二、出處主要思想
《世說新語》今存最早刊本為宋紹興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門。其上卷為“德行”、“言語”、 “政事”、“文學4門,這正是孔門四科,說明此書的思想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綜觀全書多有談玄論佛的內容,其思想傾向並不那麼單純。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筆記小說”的代表作,為言談、軼事的筆記體短篇小說。從《世說新語》及相關材料中魏晉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晉時期談玄成為風尚,而玄學正是以道家老莊思想為根底的,道家思想對魏晉士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狀況,乃至整個社會風氣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1、譯文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樹上果實累累,壓得樹枝都彎下去了,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後地奔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的確如此。
2、原文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擴充套件資料:
一、相關典故
晉文公時,在琅邪這個地方,有一個叫王戎的人。他因平定吳國有功,被封為安豐侯。他是竹林七賢之一。
傳說,王戎從小就非常聰明。他7歲時,有一次和幾個小夥伴一塊兒外出遊玩,發現路邊有幾株李樹,樹上的枝條上,結滿了李子,都把樹枝給壓斷了,而且看上去一個個都熟透了。
小夥伴們一見,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於是,一個個高興地競相跑去摘那些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動也不動。
同伴們覺得非常奇怪,就叫喊著問王戎:“喂,王戎,你為什麼不摘啊?又紅又大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著回答:“那樹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來也不能吃。你看,這李樹都長在道路旁,上面結了那麼多李子,卻沒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會這樣嗎?”
“道旁苦李”一成語便出於此,也做“路邊苦李”。
二、出處主要思想
《世說新語》今存最早刊本為宋紹興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門。其上卷為“德行”、“言語”、 “政事”、“文學4門,這正是孔門四科,說明此書的思想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綜觀全書多有談玄論佛的內容,其思想傾向並不那麼單純。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筆記小說”的代表作,為言談、軼事的筆記體短篇小說。從《世說新語》及相關材料中魏晉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晉時期談玄成為風尚,而玄學正是以道家老莊思想為根底的,道家思想對魏晉士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狀況,乃至整個社會風氣都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