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44319796352

    “海市蜃樓”是一種因遠處物體被折射而形成的幻象,可在陸地或者海上看見,其產生原因是太陽使地面溫度上升後形成的一種氣溫梯度。由於密度不同,光線會在氣溫梯度分界處產生折射現象。我們的大腦認為光線總是沿直線傳播,但是當光線透過下方溫度低、密度大的大氣時,就會向下折射,所以大腦中顯現的遠處高樓就會比實際高。

    “海市蜃樓”經常發生在海上,因為海上一定範圍之內的空間空氣溼度較大,厚度也比較大,這樣大面積的水蒸汽在運動下陰差陽錯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透鏡系統。當近地面的氣溫劇烈變化時,則會引起大氣密度的巨大差異,遠方的景物,在光線傳播時則會發生異常折射和全反射,從而造成蜃景。

    另外,“海市蜃樓”的發生還與不同高度空氣層的折射率有關,水汽含量是直接影響折射率的重要氣象要素。同時,與氣溫、相對溼度突變也存在著一定關係。靠近海面的空氣由於海水溫度較低,且水蒸汽潮溼,因而折射率較大,而上方的空氣因受日照影響溫度較高。海面上空空氣層的折射率是由下而上隨高度逐漸減小,由於氣象要素變化的不連續性,導致光在空氣中折射率變化也呈現不連續性,光線穿過折射率大的空氣層頂時,在晴朗、無風或微風的氣象條件下,則容易形成全反射,從而產生“海市蜃樓”的奇觀。

    擴充套件資料

    海市蜃樓現象,古代文學作品多有描述。

    南宋林景熙的《蜃說》,全文一百多字,是描寫海市蜃樓最好的散文之一。

    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蜃氣樓臺之說,出天官書,其來遠矣。或以蜃為大蛤,月令所謂雉入大海為蜃是也。或以為蛇所化。海中此物固多有之。然海濱之地,未嘗見有樓臺之狀。惟登州海市,世傳道之,疑以為蜃氣所致。蘇長公海市詩序謂其嚐出於春夏,歲晚不復見,公禱於海神之廟,明日見焉。是又以為可禱,則非蜃氣矣。”

    明朝方以智《物理小識》:“睢陽袁可立為撫軍,時飲樓上。忽艨艟數十揚帆來,各立介士,甲光耀目,朱旗蔽天,相顧錯愕。急罷酒料理城守,而船將抵岸,忽然不見,乃知是海市。”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必要買輔食機嗎?買什麼牌子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