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慾望或者說需求,如食慾、穿衣、用度、安全感、娛樂等等必須的生理心理要求和精神追求,總結成一箇中性點詞就是“需要”。也可以拿“缺少”、“不足”、“要求”、“欲求”等等來形容。

      如人類文明的進步建立在滿足人類個體要求上:

      比如西方近代史的進步是因為西方本身生產力不足,需要尋求進步來滿足生活,所以發展科技、發展海外殖民地;放到中國甚至閉關鎖國都沒問題,人民仍然能有吃、有衣、有住,所以不需要尋求進步,如果不是西方來中國掠奪“落後就要捱打”需要滿足人民的安全感,甚至中國現在仍然可以閉關鎖國。

      如哲學思想、流行的思想浪潮也是建立在這個方面的基礎上:

      比如拜金主義,就是因為金錢誕生後有錢的話一個人就能輕易滿足大部分的需求,可以把精力放在更少的地方,這感覺非常划算,所以才有了拜金主義思維,也就是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中的利實際就是“需要”的一種表現;

      比如20世紀前50年中國的全民救亡,是為了自尊以及安全的需要,如果中國不想辦法強國,一方面被外華人鄙視毫不尊重,另一方面外國列強要殺人奪地,華人的尊嚴、安全需要無法滿足嚴重缺少,所以整個國家能滿足基本生活條件甚至連基本條件都滿足不了的人全都瀰漫著一種強國的民族浪潮。

      如政治、經濟就是這個“需要”的延伸:

      國家、民族就是因為人需要團結的隊友來提供安全、保障等等,於是遵循同性質組隊原則分成了不同民族、國家、宗教,以整體參與到世界利益的劃分角逐,一個個人很難得到的東西靠集體共同獲取再分享,不同集體間表現出從屬、競爭等互動,這就是政治;

      經濟是為了滿足國家的主體——人的需求而存在的,經濟搞不好的話,人民就不滿意,因為衣食住行、娛樂舒適等等都沒得滿足,蘇聯就是這樣解體的。

      綜上所述,能影響到人類生活方方面面的科技、民族、政治等等更多事物在內的,都是決定於人類的個體性需要的。所以最終級的力量就是“需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和老鼠知識卡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