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2.年: 人們常把過春節說成“過年”,而“年”的最初含義與今天根本不同。據說,在遠古的時候,世界上有一種最兇惡的野獸叫“年”。它生長得比駱駝還大。跑起來比風還快,吼起來比雷還響。它一出來,見人吃人,見畜傷畜,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天神為了懲罰“年”,把它鎖進深山,只許它一年出山一次。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了“年”有“三怕”——怕紅顏色、怕響聲、怕火光。於是,有一年臘月三十晚,大夥在門口貼上紅紙,不斷地敲鑼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裡徹夜點上燈。“年”晚上來了一看,家家燈光通明;一聽,處處放炮聲,嚇得它不敢進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來,見還是戶戶門上紅,遍地咚咚響,嚇得它膽顫心驚,調頭又跑回去了。從此後,“年”一直沒敢出來,據說餓死在深山老林裡了。後來,人們才把防“年”、“驅年”,變成安安穩穩地過年了。“年”沒有了,但是過年的習俗仍保持著。鮮紅的春聯,輝煌的燈火,清脆的爆竹,響亮的鑼鼓,年年如此。
1.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2.年: 人們常把過春節說成“過年”,而“年”的最初含義與今天根本不同。據說,在遠古的時候,世界上有一種最兇惡的野獸叫“年”。它生長得比駱駝還大。跑起來比風還快,吼起來比雷還響。它一出來,見人吃人,見畜傷畜,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天神為了懲罰“年”,把它鎖進深山,只許它一年出山一次。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了“年”有“三怕”——怕紅顏色、怕響聲、怕火光。於是,有一年臘月三十晚,大夥在門口貼上紅紙,不斷地敲鑼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裡徹夜點上燈。“年”晚上來了一看,家家燈光通明;一聽,處處放炮聲,嚇得它不敢進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來,見還是戶戶門上紅,遍地咚咚響,嚇得它膽顫心驚,調頭又跑回去了。從此後,“年”一直沒敢出來,據說餓死在深山老林裡了。後來,人們才把防“年”、“驅年”,變成安安穩穩地過年了。“年”沒有了,但是過年的習俗仍保持著。鮮紅的春聯,輝煌的燈火,清脆的爆竹,響亮的鑼鼓,年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