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釣魚人老高
-
2 # 鰟皮殺手
味型差別太大,只能呵呵了,不能或者儘可能不要這麼釣,鰱鱅喜酸臭,是要把鰱鱅掛上來的節奏那?這個方法夏季白天釣餐條魚,小白條,那些魚什麼都吃,哈哈
-
3 # 胡蘆娃日記
1.哈哈這個想法挺不錯的呢,如果喜歡就自己嘗試下就知道了,釣魚的魚獲多少取決的因素太多了,比如你選擇的釣點,釣位,窩料,餌料,調漂,線組,魚鉤,天氣等都是有影響的。所以不能一次就說是因為某種原因導致空軍。
2.按照常規來講酸臭的一般是鰱鱅會比較喜歡,打海杆用得比較多,奶香味的就是針對小鯽魚啦,一般鯽魚會比較喜歡的。
3.如果你的資源足夠好,魚口夠活躍,我相信就用你這個釣法一樣能走很好的收貨,但是如果野釣資源本身較差的話,這樣的釣法可能不是很好。
總體來講,釣魚就是為了開心,自己開心就好,想咋玩就咋玩吧。
窩料與餌料的搭配問題,一直是釣魚人極為重視的。經典的搭配有酒米與蚯蚓,老壇發酵玉米與嫩玉米,細細觀察總會發現他們內在的聯絡,那麼回到本題,筆者認為用蒜臭味的窩料與奶香味的餌料搭配,並不合適,雖然也會有魚口,但與魚口頻頻,甚至連竿差距甚遠,至於為何,筆者從下面幾個方面詳細說明。
1、窩料與餌料味型統一和諧:眾所周知,不同味型的窩料誘集到的魚群是不一樣的,比如酒米主要是鯽魚,發酵玉米是鯉魚,麥麩以白鰱居多,窩子的魚引氣味而聚集而來,所以對這種味型是接受的,那麼所用的餌料的味型,要麼與窩料一致,要麼強於窩料,但儘量避免味型相沖或相反,或差距明顯。回到本題,酸臭味的窩料對鰱鱅的極具吸引力,而奶腥味的餌料主要針對的鯽魚,兩者味型差距明顯,吸引的目標魚區別較大,一旦有體型大的鰱鱅進入窩子,小體型的鯽魚也會受驚逃竄。
2、不可忽視的數量差距:為了將更多的魚聚集到窩子,往往窩料投擲的量較大,分散到水底,魚群極易吞食,這就對餌料提出了要求,正如前文所說的味型統一,儘量做到精細,餌料狀態做到醒目、適口性佳。試想一下,這麼多的窩料中,怎麼讓魚在這麼多食物中發現它呢?除了味型更好,狀態更佳,更容易吞食外,也別無他法。
寫在後面
綜上所述,窩料與餌料的搭配是極其重要的,一旦出現偏差,魚進入窩裡,水體渾濁、魚星氾濫,卻就是不吃餌,對於釣魚人來說,是一件相當鬱悶的事情,所以打窩之前,事先安排妥當,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