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洋網

    颱風不僅僅對周邊環境造成破壞,過後還會給群眾的健康帶來隱患。因此,颱風過後,市民務必防範疾病傳播。

    防接觸性傳播疾病

    狂風暴雨之後,路上積水較深,雙腳在汙濁的雨水中行走,此時接觸傳播類疾病的發病率可能增加,例如浸漬性皮炎、手足口、紅眼病、流感等等。

    預防接觸性傳播疾病,應當:

    1、不要接觸受汙染的水體,接觸後儘快用清潔水清洗;

    2、避免共用洗臉水或毛巾等物品,防止紅眼病暴發;

    3、注意手部清潔,飯前便後、觸碰不潔淨的物品後要勤洗手;

    4、為預防面板擦爛,應保持面板清潔乾燥,隨身用毛巾等擦汗;

    5、避免接觸可疑患者。

    防腸道傳染病

    暴雨容易導致飲用水源受地表垃圾汙染,容易發生飲用水汙染;汙水使食物受浸泡汙染,因此容易導致腸道感染性傳染病的發生;颱風過後氣溫升高、強降雨令環境溼度增大,食物容易滋生細菌、黴菌而變質;環境的髒亂帶來蒼蠅大量繁殖,容易引發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

    常見的腸道疾病有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有霍亂、傷害、痢疾、甲型肝炎、感染性腹瀉等。

    防腸道傳染病,要做到防止“病從口入”:

    1、不吃生食,不喝生水,剩飯菜要徹底加熱後食用;

    2、不用髒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

    3、碗筷應煮沸或消毒碗櫃消毒,刀、砧板、抹布也應嚴格消毒;

    4、熟食品要有防蠅裝置;

    5、不吃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

    6、災區群眾在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不吃“大席”。災民出現腹瀉症狀時應及時就診、自覺隔離。

    防病媒傳播傳染病

    洪澇後積水增多導致蚊子、蒼蠅孳生,同時居民區或臨時安置點可能成了老鼠的逃生地,由蚊蠅鼠等病媒傳播的傳染病因此增加。

    常見的病媒生物引發的傳染病有登革熱、流行性乙型腦炎、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等。

    預防有害生物傳播疾病,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在不乾淨的水中游泳、洗衣服,在水中行走時儘量穿長筒膠鞋等;

    2、利用蚊帳、防蚊紗窗、驅避劑等方法防蚊;

    3、打掃環境衛生,清除雜草和積水,減少房屋周圍的蚊蟲;

    4、在做好個人防護基礎上掩埋這些動物屍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黨如何根據自己的身材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