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理解,社會總產品在物質上分為兩大部類(類似兩個集合),這兩大部類分別含有好多部門的。第Ⅰ部類就是專門生產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在內部交換;第Ⅱ部類就是專門生產消費資料的,消費資料在內部交換。第Ⅰ部類不能滿足自己的消費資料,第Ⅱ部類也只能向第一部類購買生產資料,兩者之間就形成了交換關係。在價值形態上分為生產資料成本(c),工人工資(v),剩餘價值(m)。
以下推導均是理想狀態下。
前提條件:
在簡單再生產中,為了保證生產和消費的順利進行,必須滿足公式Ⅰ(v+m)=Ⅱc,也就是兩方保持合適的產量比例,否則造成資源浪費。
在擴大再生產中,第Ⅰ部類生產的生產資料,除了滿足第Ⅰ部類和第Ⅱ部類生產所必需的生產資料外,還要有剩餘。即Ⅰ(c+v+m)>Ⅰc+Ⅱc或Ⅰ(v+m)>Ⅱc。第Ⅱ部類生產的消費資料,除了滿足兩大部類資本家和原來工人的消費需求外,也必須有剩餘。即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m-m/x)>Ⅰ(v+m/x)(m/x用於消費,m-m/x用於投資,x表示一個不確定的比例)。
實現條件:
在擴大再生產中,也必須要求生產和消費順利進行!
第一,第Ⅰ部類原有可變資本加上追加的可變資本,再加上本部類資本家用於個人消費的剩餘價值之和,必須等於第Ⅱ部類的不變資本加上追加的不變資本,即Ⅰ(v+△v+m/x)=Ⅱ(c+△c)。
第二,第Ⅰ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必須等於兩大部類原有的不變資本加上追加的不變資本,即Ⅰ(c+v+m)=Ⅰ(c+△c)+Ⅱ(c+△c)。
第三,第Ⅱ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必須等於兩大部類原有的可變資本加上追加的可變資本,再加上資本家用於個人消費的剩餘價值之和,即Ⅱ(c+v+m)=Ⅰ(v+△v+m/x)+Ⅱ(v+△v+m/x)。
PS:前提條件和實現條件頗有點定性和定量的意思。
首先需要理解,社會總產品在物質上分為兩大部類(類似兩個集合),這兩大部類分別含有好多部門的。第Ⅰ部類就是專門生產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在內部交換;第Ⅱ部類就是專門生產消費資料的,消費資料在內部交換。第Ⅰ部類不能滿足自己的消費資料,第Ⅱ部類也只能向第一部類購買生產資料,兩者之間就形成了交換關係。在價值形態上分為生產資料成本(c),工人工資(v),剩餘價值(m)。
以下推導均是理想狀態下。
前提條件:
在簡單再生產中,為了保證生產和消費的順利進行,必須滿足公式Ⅰ(v+m)=Ⅱc,也就是兩方保持合適的產量比例,否則造成資源浪費。
在擴大再生產中,第Ⅰ部類生產的生產資料,除了滿足第Ⅰ部類和第Ⅱ部類生產所必需的生產資料外,還要有剩餘。即Ⅰ(c+v+m)>Ⅰc+Ⅱc或Ⅰ(v+m)>Ⅱc。第Ⅱ部類生產的消費資料,除了滿足兩大部類資本家和原來工人的消費需求外,也必須有剩餘。即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m-m/x)>Ⅰ(v+m/x)(m/x用於消費,m-m/x用於投資,x表示一個不確定的比例)。
實現條件:
在擴大再生產中,也必須要求生產和消費順利進行!
第一,第Ⅰ部類原有可變資本加上追加的可變資本,再加上本部類資本家用於個人消費的剩餘價值之和,必須等於第Ⅱ部類的不變資本加上追加的不變資本,即Ⅰ(v+△v+m/x)=Ⅱ(c+△c)。
第二,第Ⅰ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必須等於兩大部類原有的不變資本加上追加的不變資本,即Ⅰ(c+v+m)=Ⅰ(c+△c)+Ⅱ(c+△c)。
第三,第Ⅱ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必須等於兩大部類原有的可變資本加上追加的可變資本,再加上資本家用於個人消費的剩餘價值之和,即Ⅱ(c+v+m)=Ⅰ(v+△v+m/x)+Ⅱ(v+△v+m/x)。
PS:前提條件和實現條件頗有點定性和定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