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加特林快評

    嚴格地說,只有履帶式的坦克才能被稱為是坦克。

    但近年出現了多種火力堪比坦克的輪式105至125毫米火炮戰車,某種意義上他們也可以說是輪式坦克。但是,其最大的區別在於火力、防護、越野能力都低於傳統坦克,所以只能說具備坦克一些特點,還不能說是真正的坦克。

    隨著軍事科技的進步,輪型裝甲車在許多效能上已逐漸趕上履帶裝甲車,尤其八到十輪裝甲車,具有較大的平臺空間,執行任務的靈活性更富多樣化,有人開始主張可以輪型裝甲車來取代履帶裝甲車,乃至坦克的角色。

    不過目前全世界絕大部分的各種輪型裝甲車,主要仍是作為裝甲運兵車或步兵戰車使用,僅有少數國家真正以輪型裝甲車執行主要的戰鬥任務。

    世界上接近坦克的輪型裝甲車的研發緣起,可回溯到1980年中期,當時為因應新的戰場威脅,根據汽車設計製造能力發展的情況,同時替代老舊的一些輕型坦克的需求,多國陸軍提出研發一種具備高度戰略、戰術機動性的輪式武器系統,以執行國土防衛、大區域警戒監控、殲滅坦克及偵察等任務。

    具體而言,這類輪式坦克並非真正坦克有這些原因:一、火力不足,火炮口徑雖然大,但是受到車體重量等限制,採用降低後座的低威力設計;二、防護不足,無法配備大量裝甲;三、越野能力不如履帶式坦克,但道路行駛出色一些。

    其中,義大利的人馬座式(Centauro)輪型裝甲車便是著名的例子。人馬座式輪型裝甲車使用一門105毫米火炮,有接近於坦克的威力。

    1986年,義大利國防部與Iveco Fiat及OTO Melara公司簽約,由該團隊共同研製這其中極其有標誌性意義的人馬座式輪型裝甲車。它的一大作用還確實是替代坦克,它取代了義大利老舊的M47輕型坦克。

    兩家研製企業,其中前者負責車輛、動力系統的研發,後者則負責發展炮塔、武器系統,前後共製造6輛原型車進行測試。

    這一戰車研製目的之一,就是取代部分坦克的偵察與快速反應作戰作用,以緩解部隊運營複雜昂貴的履帶式車輛的壓力。

    1989年7月,義大利國防部正式簽約採購450輛人馬座式裝甲車,但後來總數減為400輛。Iveco/OTO團隊在批次生產車之前,還先製造10輛預批次生產車,經過測試、修改後,1991年起才正式批次生產。

    類似的戰車還包括中國105毫米輪式戰車、法國ARC戰車、日本輪式120毫米輪式戰車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敘利亞為什麼有一種迷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