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望月上玄
-
2 # 歲月如金
首先,等不等同看從什麼角度去說了。
要說付出的程度,那沒法等同。
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也是我們常說的“理所應當”承受最多的人。
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我們對父母有著更多無奈的歉疚。
這樣想著,以後我們的孩子對我們也會這樣的吧。
而對孩子,初為父母,都想給最好的,那普天之下,父母對子女的感情不必再贅述。
而等同在什麼地方呢?
那就是——都是“愛”!
我想,只要值得這個字來描述的事情,本身就擁有同樣無法衡量的價值。
這個問題在自己沒有小孩時,壓根沒有想過,直到有一次,一個阿姨在贍養她的父母遇到困難,而小孩又在不斷哭鬧的時候,我們猛然發現,任何一種愛,都是建立在相處之上的,與父母少相處或從來沒有相處,與孩子少相處或從來沒有相處,對愛的程度都是不同的。
假如孩子一直在自己身邊,而父母也是足夠瞻仰自己的情況來說說。
我們對於孩子的愛,首先感覺是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個所有物,ta的行為、聰明愚蠢、ta的每一個進步、每一次成功或失敗好像都與父母有關,父母很自然地把孩子的很多東西歸結到自己身上,這就是因為父母感覺孩子是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當然,這種感覺會隨著孩子長大獨立而逐漸減少。
對於自己的所有物,我們當然珍重、珍惜、珍愛,害怕破壞,害怕損傷,更害怕失去,當所有物發光發亮時,我們會歡呼雀躍。
而我們對於父母,更多是一種熟悉的依賴,累的時候可以找父母,不開心的時候可以找父母,遇到麻煩事也可以和父母講,我們感覺父母是不會傷害自己的一種無傷害的、為自己著想的一種舒服感。
我們對於父母愛是建立在這種舒服感之上的,但要是這種舒服感不太舒服的時候,這種愛就會變少,所以我們對父母的愛不及對孩子的愛那麼單純和無私,尤其是父母不只你一個孩子,你看到父母的愛和資源還需要分給其他兄弟姐妹的時候。
不過有時候,我們會很心疼父母,這也是源於我們深層次的一種對父母的愛,那種愛是在我們潛意識當中的,是這麼多年相處潛移默化的。
不過,世間除了孩子,就是父母,他們與我們血肉相連,都是我們的至親至愛,無需要執著到底需要愛誰多一點,因為你的父母也會很愛你的孩子,他也很理解你為什麼這麼愛自己的孩子,你在經歷的時候,他們同樣經歷過,所以,兩種愛不矛盾,也無需執著,都愛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