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到一篇報道:一名北大碩士生,畢業後找到一份月薪8000多元的工作,年底還有獎金。順利找到這份不錯的工作,這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可是這個碩士生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整天唉聲嘆氣、鬱鬱寡歡,原因是他覺得辜負了父親的期望,對不起自己的父親。因為他在北大讀書時,他的父親曾經在鄰居和親戚面前誇下海口,說其兒子將來畢業後,每年可以賺到上百萬元錢。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會為孩子表現出的每一樣才能驚喜不已,然後鄭重地討論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希望孩子能上北京大學”,“我希望孩子將來當個作家”,“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始終保持年級前十名”,做父母的所有這些美好願望都十分可貴,只是望子成龍的父母有時會一廂情願,使期望脫離了現實的基礎,為孩子設定了扭曲的目標。作為家長,我們要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要有一定標準,不可脫離社會的需要和孩子自己身心發展的規律,不要讓孩子感覺到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否則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性格進展。
在我們的生活中,給孩子設定過高的目標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樣的事情,父母對孩子說:“你如果考不好,我就不想活了。”“你如果拿不了第一,別回來見我。”這些極端的例子,可能一方面父母確實花了很大的心血。當個性活潑的孩子考入重點學校時,父母樂開了花,對孩子更是疼愛有加,認為孩子為他們羸回了面子。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會停留在一個標準上,這個基準線不斷地水漲船高,孩子就像後面被鞭子抽一樣,拼命地橫衝真撞與同行者一爭高下。他們忽略了一點,孩子生性活潑的個性變得鬱鬱寡歡,焦躁不安,他沒有達到父母“量身定製”的目標。父母之前威脅的話語在他腦海裡盤旋,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於是,他想了很久,“叛逆”的個性最終決定離家出走,離開這個“是非之地”,脫離父母的管控。
期望高則要求嚴,期望越高則要求越嚴。嚴格要求是家長教育孩子成材的必要條件,但凡事都有個度,嚴格要求有助於孩子成材,但要求過嚴卻常常適得其反。過高的期望會化為失望,愛心就會結出苦果。期望是愛,父母對孩子無限的愛會在不知不覺中轉化為對孩子美好的期望。愛是責任,對被愛者而言甚至能夠成為負擔,成為壓在心頭的沉重的包揪。愛得越深,期望越高,責任越大,包揪越重,孩子稚嫩的肩膀和心靈根本承受不住這樣的重負。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重壓下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悲劇。
曾經看到一篇報道:一名北大碩士生,畢業後找到一份月薪8000多元的工作,年底還有獎金。順利找到這份不錯的工作,這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可是這個碩士生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整天唉聲嘆氣、鬱鬱寡歡,原因是他覺得辜負了父親的期望,對不起自己的父親。因為他在北大讀書時,他的父親曾經在鄰居和親戚面前誇下海口,說其兒子將來畢業後,每年可以賺到上百萬元錢。
看到這則報道,我不禁愕然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會為孩子表現出的每一樣才能驚喜不已,然後鄭重地討論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希望孩子能上北京大學”,“我希望孩子將來當個作家”,“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始終保持年級前十名”,做父母的所有這些美好願望都十分可貴,只是望子成龍的父母有時會一廂情願,使期望脫離了現實的基礎,為孩子設定了扭曲的目標。作為家長,我們要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要有一定標準,不可脫離社會的需要和孩子自己身心發展的規律,不要讓孩子感覺到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否則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性格進展。
在我們的生活中,給孩子設定過高的目標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樣的事情,父母對孩子說:“你如果考不好,我就不想活了。”“你如果拿不了第一,別回來見我。”這些極端的例子,可能一方面父母確實花了很大的心血。當個性活潑的孩子考入重點學校時,父母樂開了花,對孩子更是疼愛有加,認為孩子為他們羸回了面子。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會停留在一個標準上,這個基準線不斷地水漲船高,孩子就像後面被鞭子抽一樣,拼命地橫衝真撞與同行者一爭高下。他們忽略了一點,孩子生性活潑的個性變得鬱鬱寡歡,焦躁不安,他沒有達到父母“量身定製”的目標。父母之前威脅的話語在他腦海裡盤旋,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於是,他想了很久,“叛逆”的個性最終決定離家出走,離開這個“是非之地”,脫離父母的管控。
期望高則要求嚴,期望越高則要求越嚴。嚴格要求是家長教育孩子成材的必要條件,但凡事都有個度,嚴格要求有助於孩子成材,但要求過嚴卻常常適得其反。過高的期望會化為失望,愛心就會結出苦果。期望是愛,父母對孩子無限的愛會在不知不覺中轉化為對孩子美好的期望。愛是責任,對被愛者而言甚至能夠成為負擔,成為壓在心頭的沉重的包揪。愛得越深,期望越高,責任越大,包揪越重,孩子稚嫩的肩膀和心靈根本承受不住這樣的重負。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重壓下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