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這句詩出自南北朝詩人陶弘景的一首五言絕句詩《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陶弘景隱居於句容茅山,卻深受早年曾與他交遊的梁武帝所器重。梁武帝希望陶弘景能夠出世,成為輔佐之臣,卻被陶弘景拒絕。
這首詩正是創作於這個背景之下,詩人以詩歌來回答梁武帝的詔書中“山中有何物”而不願意出山入仕,以此來解釋原因,表明志向。因而理解這一創作背景,對於理解這首詩歌有很重要的作用,詩以言志,不可輕視。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首句即開門見山地表明瞭詩人的高情雅緻,志在高山之巔、白雲之間。在梁武帝看來,山中無所有,沒有安富尊榮,沒有錦衣玉食,彷彿空無一物。而在詩人看來,山中之物多矣,僅青山白雲就足以滿足自己的身心之樂。
“白雲”是隱士高人的志趣所在,寄託著自己的幽遠情懷。詩人看似輕描淡寫地丟擲了”嶺上多白雲”的描述,卻不漏痕跡地向梁武帝表達了自己不慕名利和隱居山林地高情雅趣,拒絕了其勸說出山入仕的美意。
與此同時,“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刻畫出了詩人靜觀雲捲雲舒的怡然自得之態。只有情之所鍾,才會體會到雲捲雲舒的悠然與幽遠。這種以隱居山林為樂的高潔志向,自然不會把浮世之中的功名利祿記掛在心間。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則進一步表明了詩人不慕名利而不願出仕的高遠志向。白雲悠悠,飄忽在青山之間,也只有詩人這種以山林為樂的人才能在其中自娛自樂。而作為一國之君,困在紅塵之中,自然無法體會其中的幽遠意境。
白雲飄忽不定,詩人久居山林之中,自然可以隨時欣賞,卻永遠無法摘下來送給皇帝來欣賞。青山白雲,也只能留給懂的人來欣賞。萬物皆備於我也,那是需要一顆親近自然和不慕名利的純淨之心,卻不會屬於那些紅塵之中為名利所困之人。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表達的正是這種以隱居山林為樂而不慕名利、嚮往自然的超塵脫俗之心,和怡然自得、悠閒寧靜的人生意境。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這句詩出自南北朝詩人陶弘景的一首五言絕句詩《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陶弘景隱居於句容茅山,卻深受早年曾與他交遊的梁武帝所器重。梁武帝希望陶弘景能夠出世,成為輔佐之臣,卻被陶弘景拒絕。
這首詩正是創作於這個背景之下,詩人以詩歌來回答梁武帝的詔書中“山中有何物”而不願意出山入仕,以此來解釋原因,表明志向。因而理解這一創作背景,對於理解這首詩歌有很重要的作用,詩以言志,不可輕視。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首句即開門見山地表明瞭詩人的高情雅緻,志在高山之巔、白雲之間。在梁武帝看來,山中無所有,沒有安富尊榮,沒有錦衣玉食,彷彿空無一物。而在詩人看來,山中之物多矣,僅青山白雲就足以滿足自己的身心之樂。
“白雲”是隱士高人的志趣所在,寄託著自己的幽遠情懷。詩人看似輕描淡寫地丟擲了”嶺上多白雲”的描述,卻不漏痕跡地向梁武帝表達了自己不慕名利和隱居山林地高情雅趣,拒絕了其勸說出山入仕的美意。
與此同時,“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刻畫出了詩人靜觀雲捲雲舒的怡然自得之態。只有情之所鍾,才會體會到雲捲雲舒的悠然與幽遠。這種以隱居山林為樂的高潔志向,自然不會把浮世之中的功名利祿記掛在心間。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則進一步表明了詩人不慕名利而不願出仕的高遠志向。白雲悠悠,飄忽在青山之間,也只有詩人這種以山林為樂的人才能在其中自娛自樂。而作為一國之君,困在紅塵之中,自然無法體會其中的幽遠意境。
白雲飄忽不定,詩人久居山林之中,自然可以隨時欣賞,卻永遠無法摘下來送給皇帝來欣賞。青山白雲,也只能留給懂的人來欣賞。萬物皆備於我也,那是需要一顆親近自然和不慕名利的純淨之心,卻不會屬於那些紅塵之中為名利所困之人。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表達的正是這種以隱居山林為樂而不慕名利、嚮往自然的超塵脫俗之心,和怡然自得、悠閒寧靜的人生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