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夏浪花一朵

    我認為老師越來越難做,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不好管,另一個是家長不理解。

    有的人認為教師這個職業很好,不苦不累,假期多,壓力小。可做了這一行,才知道不是這麼回事。累一點,壓力大一點,對老師而言都不是問題,最讓老師們不能接受的是,老師辛苦付出,掏心掏肺地對孩子好,可有些家長仍不理解、不滿意,反而還要對老師提出質疑和不滿。遇到一點點小問題就開始指責老師怎樣怎樣,總不能心平氣和的和老師一起解決問題,總是一味地把責任推到老師頭上。換言之,老師也是人,並不是萬能的,遇到問題也想好好解決,為什麼家長就不能理解,站在老師的立場想一想呢?

    分析一下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

    有人在教師身上找原因,認為是教師自身素質不高,教學能力不強,教師職業道德低下,動不動就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對家長和學生服務不到位,等等。

    其實,這種看法是站不住腳的,教師隊伍中肯定有一部分不合格的老師,這是任何行業從業人員中都存在的情況。但是大部分的老師,無論是教師道德還是業務水平,都是跟人民教師的稱號相適應的。

    有人在家長身上找原因,認為現在的家長,與以往的家長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不理解老師,喜歡對老師指手畫腳,處心積慮地找老師的責任,動不動就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告狀。這種認識是片面的,要知道沒有一個家長,天生就喜歡找老師的麻煩。為什麼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比較渣的家長有,但絕不是主流,但是為何會形成趨勢?這值得深思。

    老師難做,家長不理解,導致這種狀況的是政策上劃界不到位,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劃界。涉及學生管理上的有些事情,性質模稜兩可,教師和家長看法不一,又找不到政策的依據,才導致了矛盾的產生和激化。

    就拿對家校關係造成損害最厲害的教師管理學生來說,在《教育法》《教師法》等一些教育法律法規中,只是粗線條的提及,老師對學生有管理權,有批評教育的權利。教師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但是老師對學生有怎樣的管理權,什麼樣的行為就屬於體罰和變相體罰,找不到明確的定義,看不到明確的劃界。沒有界限,產生糾紛時,老師和家長各執一詞。

    每到這時候就需要評判,評判的是學校和管理部門,而學校和管理部門一貫的做法就是打壓老師,息事寧人。這樣會直接帶來兩個結果,一個是教師越來越不敢管理學生,另一個結果就是家長越來越不理解老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幾年沒有回家,老家的院子已經成了“原始森林”,老家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