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髡

    中華文明,是“表象”性,還是“創造”性文化?在回答之前,我先把中華文明的五個特點作簡要的陳述。一個能延綿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必有其豐富而又深刻的思想內涵貫穿其中,成為支撐其生命的堅強支柱。

    1.陰陽觀念:陰陽的本意是對Sunny的向與背來定義的,向太陽是為陽,背大陽是為陰。引申出來,就是物體的正面、前面為陽,背面、後面就為陰。故而在古代中國思想家眼裡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所以就用陰陽來概括兩種對立的事物,認為陰陽是彼此消長的,從而形成了陰陽觀念。

    2.人文精神:人文一詞,在中國出現得比較早,《易.賁卦.彖辭》中這樣寫道:“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謂“文明以止”,是指禁止事物不用威武,而是以禮樂教化。從這段“彖辭”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古代中國哲人是把人文與天文放到對等的位置上,同時闡釋了人和自然是相通的哲學思想。

    3.崇德尚群:其內涵是重視人的節操和修養,注重人之所以成為人的道德素質,進而追求人格的完美,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道德意識,人格意識。崇德意識最早出現在《尚書.武成》中:“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治天下。”尚群,就是崇尚群體利益,群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群體的發展先於個人的發展,這是中華民族的價值觀。

    4.中和之境:中的本意是中間、中央,引申為正、均、恰當等意。“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因此君子不走極端,善於把握平衡點,平正通達,無往不利。和的本義是聲音相應,就是聲音相和,引申為和諧、和順、和協、和衷、和暢、和平、中和、融和、祥和、調和、溫和等意。

    5.整體思維:整體思維注意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性質、事物之間的關係和發展規律。部分是整體中的一部分,任何一個部分都反映整體。這種觀念,最早在《易經》中提出,最典型的說法就是“三才之道”,視天、地、人為一個整體,認為天、地、人存在普遍的聯絡。後來人們說得最多的就是“天人合一”。其實,這一觀念已經在現代科學中得到證實,比如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在全息理論中得以應證。而“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當代的環境科學中也引起了廣泛的注意。

    說到此處,中國文化是“表象”,還是“創造”性的,應該明白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挺好》是如何成為“爆款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