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氓兔的領域
-
2 # 虎皮青貓
電腦說答案是42,但它不知道終極問題本身的具體表述。於是第一臺超級電腦把地球改造成“行星電腦”,每個人都是電腦的元件,希望找到進一步的解釋。
乍一看,這設定似乎和《駭客帝國》有異曲同工之妙。母體利用人類獨有的創造能力升級自己,以圖突破AI的侷限。論計算能力,60億人加起來恐怕都比不上超級電腦的萬分之一,但人似乎有某種特質是機器無法模擬的。
當然,在《銀》的創作時代(1979),人們對AI的理解還十分粗糙。如果以今天的觀點來看,AI全面超越人類只是時間問題,“行星電腦”毫無優勢。
回到題主的問題。暫且不論行星電腦的實際算力,它真的能建造出來嗎?在這裡要引入一個計算機概念:平行計算。
舉個例子,現在的手機絕大部分都是多核處理器,可以同時進行多個任務,或者把一個大任務拆分幾個部分同步進行,這就是平行計算。而十年前才問世的量子計算機更是把“並行”的概念發揮到極致。
如果把個體人類視為一個核心,每個核心可以計算(思考)、輸入/輸出(語言文字交流),那麼地球就是一枚60億核處理器。
再想象一下,把規模縮小到一家千人公司,裡面有管理人員(任務分配系統)、保安(防火牆)、執行員工(計算引擎)、客服(使用者介面)、規章制度(作業系統)……換言之,這就是一臺完整的平行計算機。
所以,行星電腦並非鬼扯。但具體實現起來仍然有很多問題。在公司裡,員工可能會工作不負責(輸出錯誤結果),或者部門溝通不暢(匯流排故障),錯誤不斷累積以致破產(系統崩潰),表現在整個地球上就是一場文明浩劫。
電影裡的高等文明意識到這一點,便以小白鼠的形象滲透地球,起到系統管理員的作用。另外,基於人類的行星電腦速度奇慢,不過高等文明等得起。
劉慈欣在《三體》裡提過類似的設想:一群人組成方陣,透過舉旗子表示0/1,如果每個人都嚴格按照規則行動,方陣是可以當計算核心用的。結果試執行一堆bug,結論是人太不靠譜。小白鼠們的設計更現實一點。
回覆列表
電影都是根據小說改編演化而成的,關於科幻電影,全部都是虛構出來的,既然是虛構出來的就沒有仕麼是不可能的,別把行星當電腦了,我看過一部電影內幕構思的很豐富,可以把人腦融合在機械軀體上,而且人腦還不會死亡。一句話概括一切都是虛構的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