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重慶劉氏文化傳媒833
-
2 # 甜不胖
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消亡。
過年不再是單一農耕文化作息制度下僅有的,無法取代的,承載了太多意義的年的儀式化行為,這些在多元化職業,多元化娛樂消費等等的現代模式衝擊下徹底的消解,在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這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
但是,我們的集體潛意識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
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是這樣消亡了。
因為各種歷史原因,我們的傳統文化和文明被破壞掉,再也沒有被修復重建,大家也沒有這樣的覺察,國家在努力維持春晚這個象徵春節的最後一塊牌匾,但是,大家不是很買賬。因為我們這幾代人和前人一樣從骨子裡滲透文化的根基,但是,我們的文化輸出能力不強,需要一定程度的推動。
從整個民族來說,我們需要這樣的狂歡,從個人來說,也是這樣。
而且,個人會有更強烈的訴求,認同感,每個人都強烈的需要自己的民族文化,是本能的需要,就像嬰兒無比的依戀自己的母親一樣。
只是,我們現在感覺不到自己是如此的需要而已。
那些異鄉的遊子,才是感受最深的。沒有了文化背景的薰陶,就像內心深處開了一個缺口,隱隱作痛,想要拼命的填補,就像,在國外才能意識到,自己是華人。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中國。
在國外,你會被認作南韓人日本人或者東亞任何一華人,但是沒有人會像你一樣,放鞭炮貼春聯吃餃子,民族的意義,大概就在於此。
嗯,一個巴西的小姑娘,到加拿大去遊學,一臉虔誠的和老師說,要坐很遠的火車去大城市多倫多看足球賽,老師問她你喜歡足球?
不,我從來不看,但是我現在發現,我非常非常喜歡足球。
-
3 # 王欽凌
在過去農民一年眼朝黃土背朝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除了勞動還是勞動,工作人員紀律非常嚴,有時兩人工作一人幹,除了工作還是工作,總盼著過年休息幾天,享受一下好吃喝,親友聚一聚,娛樂娛樂,就覺得幸福歡快。現在生活好了,吃穿住行樣樣不缺,每週兩天假,還有小長假,農民,工作人員都輕鬆,三天一小年,五天一大年,廣場舞,大合唱,下象棋,打麻將,玩古董,寫書畫,想玩就玩,想樂就樂,所以說過春節就不覺得熱鬧了。
回覆列表
放煙花爆竹既影響環境又汙染空氣,打牌取樂多數是為了賭博,少數用來放鬆減壓,應該改變過節方式,開創新的思路過節。比如宗親聯誼會、宗親文化論壇,以聚會形式槁社會攝影展、書畫展、才藝表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