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有倆個大神,一個是阿里,一個是華為。在許多人看來,阿里華為無論做什麼都是正確的,無論怎麼做,也總是英明的。但這種看法似乎不太符合客觀規律,因為即使是真的神仙,也免不了有打盹走神的時候。
華為發展很快,也很好,這個是事實,但發展好並不意味著華為不犯錯誤,或者不走彎路。華為的錯誤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客觀的錯誤誰都難免,好在沒有阻礙企業的發展。主觀的錯誤則應該提一下,比如08年為了規避新勞動法的約束,一夜之間解聘全部八萬員工,第二天又重新簽訂勞動合同上崗。比如現在的集中清退達到一定年齡的員工。雖然不少人把這些做法歸結於華為的狼性文化,但我覺得即使狼性文化,也應該指的是狼群團結進取的精神,而非其兇殘的殺戮本質。
至於華為的全員持股,我個人認為並不是來自於先進的管理理念,也不是嘗試做超前的探索,而不過是特定時期的一個無奈之舉。公司創辦初期資金困難,貸款融資無門,無奈之下采用內部集資的辦法,以維持運轉,節省工資,還有部分可以投資,當時商定淨利潤的15%用來分紅。其實90年代社隊以及私人小企業很多采用這種辦法,並不新奇。後來因為與思科打官司,產品銷售不暢,離職人員多,又發行內部股票,強制套取員工資金,以牽制離職員工。03年再次大量增發,不過改為虛擬受限股,並把老員工的股票逐漸也改為虛擬受限股,名為期權,不再分紅,而改為享受淨資產的增值,根據持有數量,定為最少4-10年的兌換期限,期間員工離職,則期權失效。再後來,一發而不可收拾,員工入職一年以後,基本都得買公司股票,新老員工的獎金以及老員工的分紅,全部買了股票不說,一般還得貸款。個人籌集15%的資金,其餘由公司擔保到銀行貸款,從而把全員持股推向高潮。
全員持股對華為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不僅最大限度地削減了開銷,盤活了資金,而且還套住了員工。但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財務方面的不規範,這也是華為無法上市的最根本原因,還有財務混亂導致的管理混亂,以及分配不均導致的內部混亂,更有最終的兌付困難。企業良性發展的時候還比較好辦,遇到困難或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其天量的員工股份指不定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華為的全員持股,是特定企業在特定時期的特定辦法,無法照搬。即使借鑑,也應該在人性化與規範化方面加以改進,特別是非強制與可轉讓方面的改進。
中國現在有倆個大神,一個是阿里,一個是華為。在許多人看來,阿里華為無論做什麼都是正確的,無論怎麼做,也總是英明的。但這種看法似乎不太符合客觀規律,因為即使是真的神仙,也免不了有打盹走神的時候。
華為發展很快,也很好,這個是事實,但發展好並不意味著華為不犯錯誤,或者不走彎路。華為的錯誤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客觀的錯誤誰都難免,好在沒有阻礙企業的發展。主觀的錯誤則應該提一下,比如08年為了規避新勞動法的約束,一夜之間解聘全部八萬員工,第二天又重新簽訂勞動合同上崗。比如現在的集中清退達到一定年齡的員工。雖然不少人把這些做法歸結於華為的狼性文化,但我覺得即使狼性文化,也應該指的是狼群團結進取的精神,而非其兇殘的殺戮本質。
至於華為的全員持股,我個人認為並不是來自於先進的管理理念,也不是嘗試做超前的探索,而不過是特定時期的一個無奈之舉。公司創辦初期資金困難,貸款融資無門,無奈之下采用內部集資的辦法,以維持運轉,節省工資,還有部分可以投資,當時商定淨利潤的15%用來分紅。其實90年代社隊以及私人小企業很多采用這種辦法,並不新奇。後來因為與思科打官司,產品銷售不暢,離職人員多,又發行內部股票,強制套取員工資金,以牽制離職員工。03年再次大量增發,不過改為虛擬受限股,並把老員工的股票逐漸也改為虛擬受限股,名為期權,不再分紅,而改為享受淨資產的增值,根據持有數量,定為最少4-10年的兌換期限,期間員工離職,則期權失效。再後來,一發而不可收拾,員工入職一年以後,基本都得買公司股票,新老員工的獎金以及老員工的分紅,全部買了股票不說,一般還得貸款。個人籌集15%的資金,其餘由公司擔保到銀行貸款,從而把全員持股推向高潮。
全員持股對華為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不僅最大限度地削減了開銷,盤活了資金,而且還套住了員工。但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財務方面的不規範,這也是華為無法上市的最根本原因,還有財務混亂導致的管理混亂,以及分配不均導致的內部混亂,更有最終的兌付困難。企業良性發展的時候還比較好辦,遇到困難或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其天量的員工股份指不定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華為的全員持股,是特定企業在特定時期的特定辦法,無法照搬。即使借鑑,也應該在人性化與規範化方面加以改進,特別是非強制與可轉讓方面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