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諞寒傳123456
-
2 # springswallow
明代貨幣種類繁多,以硬通貨為主,但朝廷禁止黃金、白銀在民間流通,國庫收入(萬曆年間)也只有白銀200萬兩/年。對多數百姓來說,銀子也只是聽說而已。 民間使用只為錢、鈔。“錢”,即銅板,平民多用; “鈔”,布質貨幣,“商賈沿元之舊習用鈔,多不便用錢”(《明史·食貨志》)。
當今影視中商賈整箱金銀的鏡頭,只是戲說而已。 明代實行一斤十六兩制,即:一斤相當於596.8克,一兩相當於37.3克。據《明史·食貨志》: “每鈔一貫,準錢千文,銀一兩,四貫準黃金一兩”;戶部定: “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 所以,1兩黃金=8兩白銀=8000銅錢。以黃金為基準價換算,明末一兩白銀相當於人民幣700元。
在明朝時期如果有幾兩銀子、幾十兩銀子已經算是大戶人家了,有百兩銀子就是富強地主了,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 在當時,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計程車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而平常老百姓使用的大都是銅錢。
綜合來說,明朝整個時期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600-800元人民幣。
大明初,人口銳減,地廣人稀,田價很便宜,不過一二兩銀子1畝。折成當時的糧價,大約值三四百公斤大米,相當於人民幣600元左右。到了明朝中期,田地的價格達到高峰,每畝能賣到50兩到100兩銀子。折成當時的糧價,大約值一二萬公斤大米,相當於人民幣3萬元左右。(引用他人的)
由此看出,明初期,一兩銀子=人民幣900元,到了明中期一兩銀子=人民幣600元
至於明末應當貶值更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