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翯常明已改啟明

    一將功成萬骨枯,經過百戰,能存活下來的將軍必是軍中精英,國家棟梁。而計謀和經驗是存活下來的本錢,百戰將軍得殺多少人?功高震主,身後必定沒有好結果。不戰,又會背上不忠不孝的罵名,殺人太多不仁,貪功不義(岳飛幾次推掉岳雲的功勞,怕得到非議)。文化和體制決定了當時大環境下,武將成與敗都註定是悲劇結尾。

  • 2 # 亦有所思

    不僅是“淒涼”,還有“憤恨”!

    我們來看一看,辛棄疾所舉例子之中這幾個人的結局就知道了。先看上片,昭君出塞,死於大漠。阿嬌失寵,廢於深宮。而被送走的歸妾,回到祖國不也肯定是孤苦終老麼?

    再看下片,李陵被冤,家人被殺,一生未回故土,只能遙望南方,鬱鬱而終。荊軻不也如此,明知此去必死,依然悲壯而行。

    這哪裡是離別之詩?

    這分明是悲憤之作!

    我們所讀的離別詩文,哪怕是用典故,也都是折柳,望月,灞岸,歸舟,錦字之類的,就算是用人物,不過是屈原,江淹,劉禹錫,蕭郎之類的。

    我們所讀的離別詩文 ,從江淹的《別賦》開始就都是“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要麼是感傷,要麼是相思,要麼是寂寞,要麼是孤苦,要麼是閨怨,要麼是企盼,哪怕蘇東坡,也只是豁達一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何曾有過如此劍氣縱橫的離別之作?

    辛幼安官位不低,聲名赫赫。自然是不敢,不能,也不會怨恨皇上。哪怕是恨,也必然不會寫到詞裡。

    所以說,全詞裡的恨,恨的不是皇帝,而是自己。

    恨什麼?

    恨廉頗老矣!

    恨北伐無期!

    是的,他在詞時恨自己空懷壯志,卻始終沒有機會實現夢想,一直苦苦地等,卻等來了自己滿頭白髮。

    “滿座衣冠似雪”,這一句不僅僅指的是荊軻,也指的是自己。應當說他還是羨慕荊軻的,雖然必死,但萬死無悔!

    有心報國,

    無力迴天。

    豈能不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最好吃的零食莫過於辣條,80後和90後小時候吃過哪些辣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