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許雲輝
-
2 # 使用者3120385727362
歷史背景:建興四年(316年)漢劉曜陷長安,俘愍帝。西晉亡。次年三月,司馬睿即晉王位,始建國,改元建武。司馬睿於318 年即皇帝位,改元太興 ,據有長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區,史稱東晉。司馬睿就是日近裡面的元帝,就是明帝坐大腿的那個。世說新語關於日近的原文如下: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訊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叢集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表明了他們思念故土,以及懷念之前美好歲月之情。
晉元帝名司馬睿,司馬懿曾孫,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15歲承襲琅琊王爵,與名士王導等王氏大族交好。西晉“八王之亂”後,司馬睿攜王導渡江至建鄴(今南京)。316年12日11日,晉愍帝降前趙昭文帝劉曜,西晉亡。司馬睿遂於次年4月初即晉王位,史稱東晉。318年2月初,降前趙的晉愍帝遇害,司馬睿遂於4月26日“上尊號"即帝位。
晉元帝“潸然流涕”情節,出自志人小說《世說新語.夙慧篇》,原意是誇讚其子司馬紹(晉明帝)自幼聰慧,“聰明有機斷”,能機敏回答長安與太陽誰離建鄴遠近問題(《晉書》與《世說新語》均有記載)。但此回答與本文無關,故不錄,只錄《世說新語》的相關部分原文: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訊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元帝)具以東渡意告之。”
可見,晉元帝“潸然流涕”之因,一是得知西晉故都洛陽訊息後心情沉痛,二是恨無力收復失地而心痛,三是無顏面對兒子的愧疚,只得將西晉亡與東晉建的歷史告知他。
無論如何,晉元帝衣冠南渡,既將先進的中原文化帶往南方,又避免其毀於異族鐵蹄,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