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理學稱之為過度補償的情況。童年成長所出現的情感/物質/人際關係匱乏,甚至被嚴重壓抑的人。會在成年以後,自己可以把握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出現過度補償,也就是對童年的缺失進行的瘋狂佔有!這類情況非常多見,成長過程極度節儉的人會對物質佔有慾特別強,看似情感十分獨立的人會在感情上過度依賴,甚至可以解釋那些農村裡來的乖乖女,如何蛻變成城市裡的交際花,這些情況都是普遍的,但是深層的原因是什麼呢?
童年的匱乏是一種壓抑,這種壓抑造成了道德或行為上的規矩,本分。但並沒有完全控制個人的衝突,所以才會在成年後表現出瘋狂的反撲!這是自我認知與價值觀的缺失,才會在事情裡有著顛覆性的變化。
第二,社會浸染後的功利主義。在融入社會的過程就是從理想主義,情義至上和純粹耿直的品性到利弊取捨,自我主義和私心至上的過程。這中間就是一個人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過程。
就像清澈的水,到混濁的同流。人生最後都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是多麼真切的表達。最後有自我反思和淨化能力的人,會在混濁的社會里慢慢還原,迴歸到,接近著初始的本心,讓自己得以自由和清悅!
其實,這些除了心理學和社會世故的脅迫,還有最隱性的原因。造成多數華人的極端化性格品質。
我們幾千年來都是談中庸之道,取法乎於其中。但是歷史事件和社會生活經歷,從來都是黑白兩種。政權從來都是以革命過渡,文化都是徹底否定,社會肅清也從不折中。常人生活中,吵架都是踩著對方底線走,做事多數是一種立場,掘人後路,處理事情不是左,就是右。所謂的平衡,其實就是極左一次,極右一次。
說個普通的例子,村裡一家人,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夫妻二人對孩子那是毫無私心,全部的奮鬥都是為了孩子,準確說是兒子。前幾年兒子結婚,不到一年老兩口被兒子和兒媳婦趕出來(三層小樓,院子車子給他們提供的一樣不差),他們老兩口青磚紅瓦簡單的在池塘邊搭了小屋子,院牆都是木頭和爛磚堆成的。甚是可憐!
和兒子兒媳婦天天來往,照顧孫子。但是這事情怎麼看怎麼不合情,不合理。
而這些,就是華人代代相傳的秉性。骨子裡的那些關係定式:非左即右,或者是關係裡你極左,我極右(父母對子女毫無私心,一生都奉獻了。子女趕老人出家門,毫無憐憫)
第一,心理學稱之為過度補償的情況。童年成長所出現的情感/物質/人際關係匱乏,甚至被嚴重壓抑的人。會在成年以後,自己可以把握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出現過度補償,也就是對童年的缺失進行的瘋狂佔有!這類情況非常多見,成長過程極度節儉的人會對物質佔有慾特別強,看似情感十分獨立的人會在感情上過度依賴,甚至可以解釋那些農村裡來的乖乖女,如何蛻變成城市裡的交際花,這些情況都是普遍的,但是深層的原因是什麼呢?
童年的匱乏是一種壓抑,這種壓抑造成了道德或行為上的規矩,本分。但並沒有完全控制個人的衝突,所以才會在成年後表現出瘋狂的反撲!這是自我認知與價值觀的缺失,才會在事情裡有著顛覆性的變化。
第二,社會浸染後的功利主義。在融入社會的過程就是從理想主義,情義至上和純粹耿直的品性到利弊取捨,自我主義和私心至上的過程。這中間就是一個人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過程。
就像清澈的水,到混濁的同流。人生最後都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是多麼真切的表達。最後有自我反思和淨化能力的人,會在混濁的社會里慢慢還原,迴歸到,接近著初始的本心,讓自己得以自由和清悅!
其實,這些除了心理學和社會世故的脅迫,還有最隱性的原因。造成多數華人的極端化性格品質。
我們幾千年來都是談中庸之道,取法乎於其中。但是歷史事件和社會生活經歷,從來都是黑白兩種。政權從來都是以革命過渡,文化都是徹底否定,社會肅清也從不折中。常人生活中,吵架都是踩著對方底線走,做事多數是一種立場,掘人後路,處理事情不是左,就是右。所謂的平衡,其實就是極左一次,極右一次。
說個普通的例子,村裡一家人,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夫妻二人對孩子那是毫無私心,全部的奮鬥都是為了孩子,準確說是兒子。前幾年兒子結婚,不到一年老兩口被兒子和兒媳婦趕出來(三層小樓,院子車子給他們提供的一樣不差),他們老兩口青磚紅瓦簡單的在池塘邊搭了小屋子,院牆都是木頭和爛磚堆成的。甚是可憐!
和兒子兒媳婦天天來往,照顧孫子。但是這事情怎麼看怎麼不合情,不合理。
而這些,就是華人代代相傳的秉性。骨子裡的那些關係定式:非左即右,或者是關係裡你極左,我極右(父母對子女毫無私心,一生都奉獻了。子女趕老人出家門,毫無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