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邀自來,只因為托馬斯曼,是我很喜歡的作家。我喜歡這部小說。阿申巴赫來到威尼斯,其實是帶著喪失——對愛和親密關係的喪失,憂傷和自我的破碎,阿申巴赫被美少年的美所深深吸引,導致了進一步的迷戀。他試圖透過與美少年塔奇奧發展一種緊密的“迷戀”關係來逃離情感的更進一步的惡化,更進一步的惡化象徵自體的崩解。。托馬斯·曼把這“迷戀”置於故事的中心位置,心理學家科胡特認為,理想化的迷戀,能對主體起到修復的作用。阿申巴赫深愛著塔奇奧,就如同阿申巴赫希望他的父親也愛過他一樣。阿申巴赫的情感有一個佛洛依德式的俄狄浦斯式的核心——這與阿申巴赫對待父親的內部衝突相關。他對美少年塔奇奧的迷戀與孿生移情,自戀性認同有關。在故事的結尾處,阿申巴赫做了一個夢,在夢中,“秩序”變成了“混亂”。這是潛意識對於破碎的自我(a disintegrating ego)的表達,夢境無法將其整合成內聚性的狀態。分裂(Fragmentation),也是一種碎片化的狀態,在主觀體驗上,自體的分裂使人產生“失去了自體在時間上具有延續性的感覺,失去了自體在空間上具有內聚性的感覺……” 自體的分裂之所以會讓人產生這樣的感受,根本原因在於自體結構中存在著缺陷。由於失去自體在時間上具有延續性的感受,自體分裂的人會感到生命之虛幻、未來之難卜,由於失去自體在空間上具有內聚性的感覺,自體分裂的人會感到身心各部分不復為統一的整體。為了控制焦慮,無意識的防禦便被激活了。寫作,繪畫塗鴉,便是這樣的防禦。透過從事像寫作或者藝術創作這類的智力活動,注意力就被放置在觀念和表達上,而不是放在痛苦的驅力和情感上。從而達到某種整合。最後。文學藝術是人類潛意識和慾望的表達和深化。智力和創造力能夠讓真正的人性深化,言語化與隱喻化,這就是身而為人的高貴之處吧。而不要與現實中的道德譴責混為一談。你可以在文字中創造一部《洛麗塔》,但絕不能在現實中染指一個未成年人。
不邀自來,只因為托馬斯曼,是我很喜歡的作家。我喜歡這部小說。阿申巴赫來到威尼斯,其實是帶著喪失——對愛和親密關係的喪失,憂傷和自我的破碎,阿申巴赫被美少年的美所深深吸引,導致了進一步的迷戀。他試圖透過與美少年塔奇奧發展一種緊密的“迷戀”關係來逃離情感的更進一步的惡化,更進一步的惡化象徵自體的崩解。。托馬斯·曼把這“迷戀”置於故事的中心位置,心理學家科胡特認為,理想化的迷戀,能對主體起到修復的作用。阿申巴赫深愛著塔奇奧,就如同阿申巴赫希望他的父親也愛過他一樣。阿申巴赫的情感有一個佛洛依德式的俄狄浦斯式的核心——這與阿申巴赫對待父親的內部衝突相關。他對美少年塔奇奧的迷戀與孿生移情,自戀性認同有關。在故事的結尾處,阿申巴赫做了一個夢,在夢中,“秩序”變成了“混亂”。這是潛意識對於破碎的自我(a disintegrating ego)的表達,夢境無法將其整合成內聚性的狀態。分裂(Fragmentation),也是一種碎片化的狀態,在主觀體驗上,自體的分裂使人產生“失去了自體在時間上具有延續性的感覺,失去了自體在空間上具有內聚性的感覺……” 自體的分裂之所以會讓人產生這樣的感受,根本原因在於自體結構中存在著缺陷。由於失去自體在時間上具有延續性的感受,自體分裂的人會感到生命之虛幻、未來之難卜,由於失去自體在空間上具有內聚性的感覺,自體分裂的人會感到身心各部分不復為統一的整體。為了控制焦慮,無意識的防禦便被激活了。寫作,繪畫塗鴉,便是這樣的防禦。透過從事像寫作或者藝術創作這類的智力活動,注意力就被放置在觀念和表達上,而不是放在痛苦的驅力和情感上。從而達到某種整合。最後。文學藝術是人類潛意識和慾望的表達和深化。智力和創造力能夠讓真正的人性深化,言語化與隱喻化,這就是身而為人的高貴之處吧。而不要與現實中的道德譴責混為一談。你可以在文字中創造一部《洛麗塔》,但絕不能在現實中染指一個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