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227308
-
2 # 飛0翔609
修圖是為了消除前期拍攝中留下的遺憾,以不失藝術之“真“為限。否則則為過。一張照片的好壞因素很多,首先立意要正,其次考慮構圖、色彩、光影等一系列因素。多看好的攝影作品,是提高欣賞能力的最佳途徑。
-
3 # 明燈智路
雖然我沒做過後期,但這和設計應該都是一個道理,一張照片是好是壞,沒有修過度,還真沒一個標準,因為每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1.掌握好細節
是否被修過度,要看實際情況而定,比如人家小眼睛,你稍微大一點點可能還行,但大的多了,可能就不像了,那這個度的把握,就是是否修過度的標準。整張照片就是由這麼一點點度的把握組成的,有一點沒掌握好,可能就會過。
2.掌握好整體
如果說剛才講的是點的方面的話,那整體就是面的東西,從全域性也就是整張照片的效果來看。整體包括構圖,明暗,色彩等,除了上面的一些細節要把握好之外。整體的這些東西自己心裡也要有數。
3.別太糾結某一方點
在修圖的過程中,可能也會像設計一樣,如果太糾結某一個點的話,那本來是很好的東西,自己審美疲勞了,也會越看越不順眼,最後越修越差。就像我們設計時看一個字一樣,看得多了越看越不對,總感覺哪裡不對勁,其實這個字本身並沒錯。就是因為自己長時間糾結在此造成的。
所以,這個東西要多看,還要多練。多看一些好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審美,再在實際中結合起來實踐。不是光聽別人講,或者說看本書就能解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還要注意勞逸結合,別讓自己太累。
-
4 # 老木攝影工作室
如果基本操作搞定了,就應該在後期製作的資料下做文章了,為什麼那?如果就用眼睛來判斷後期的好壞,一定會出問題,因為對著螢幕,換個角度、燈光的變化,照片在螢幕上都有變化,色彩也會變化。對色彩或者亮度的調整,如果用資料量化,就有了標準。
有了標準,就避免了照片的過度後期,當然特殊的效果除外。
第二個問題照片的好壞,還真的沒有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種的作品都是不一樣的表準。還原現實是一種,適度修飾也是一種,變換色彩也是一種,創意也是一種。
我的標準:適度還原,適度修飾。
回覆列表
定個時間,一張照片,2分鐘搞定,超出時間,都是過度修圖。
照片的好壞在構圖,在內容,有沒有故事感,能不能引起觀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