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旅行的蟲子
-
2 # 不一樣的繁星
想知道狄青和包拯有沒有關係,就要去看看兩者的生平。
狄青: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市)人,1008年-1057年;
包拯:廬州(也就是今天的合肥)人,999年-1062年 ;
初出茅廬:狄青,公元1024年代兄受過,被“逮罪入京,竄名赤籍”,從而從軍,早期是隸屬於御馬直的一名騎兵,後選做散置。一直到寶元初期(1038年)西夏反叛,狄青被派往西北。包拯,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及第,隨後出任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知縣;沒幾年回家守喪,一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聽選,獲授天長(今屬安徽)知縣。從這裡看出,早期兩者並沒有什麼樣的交匯,可能連對方的名字都不一定知道。名動四方:狄青,在軍伍中打磨十年以上在混出名氣,在與西夏的戰爭中先後獲得韓琦、范仲淹、尹洙等人的欣賞,從而一步步獲得重用,官職也一步步往上升。從1038年,狄青一直在西北方向當官,期間也有回到開封。後來升任樞密使,1052年出征廣源州蠻儂智高。包拯,1037年出任天長(今屬安徽)知縣後,陸續出任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府,1043年殿中丞,1045年出使契丹,1048年河北路(治今河北大名)轉運使,1052年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等期間,兩者屬於同僚關係,粗粗翻史書,並沒提起兩者相互有什麼特殊關係。英雄暮年:狄青,樞密使一當就是四年,最終於1057年二月抑鬱而終。包拯,1053年到1056年一直在地方為官,期間還被貶官過,直至十二月才出任權知開封府,遷升右司郎中。而此時的狄青在陳州任通判,生命也已經步入倒計時。雖史書上無兩位“明星”的具體交集的記錄,但民間一直把他們兩個當成“文曲星”和“武曲星”。又恰好“文曲”威武,“武曲”清秀,被人樂道“換頭下凡”。狄青很可惜!
狄青和包拯,同為北宋年間名臣,一文一武共同撐起當時岌岌可危的北宋皇朝。
民間傳說之中宋仁宗是赤腳大仙下凡,而狄青和包拯就是玉帝派下凡間輔助宋仁宗的武曲星和文曲星。
事實上是因為狄青作為一名衝鋒陷陣,戰無不勝的武將卻生就一副俊俏無比的面孔,為了在戰場之上震懾敵人,於是其臉上覆蓋了一張猙獰的青銅面具,增加自己的威嚴。而包拯身為文臣,卻天生臉黑如碳,不過其人不畏權貴,秉公執法,故民間多稱之為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