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大丈夫沒有別的志向謀略,總應該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在異域,以取得封侯,怎麼能長久地與筆墨紙硯交道呢?
出自後漢書班超傳,是選擇《後漢書》的一篇傳記,講述班超的生平。班超,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人,是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他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節,但品德很好,在家中每每從事辛勤勞苦的粗活,一點不感到難為情。班超很有口才,廣泛閱覽了許多書籍。
全文(節選)如下: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譯文如下:
漢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招聘赴任校書郎,班超和母親跟隨哥哥來到洛陽。家中貧寒,常作為受官府僱用的抄書人來謀生,長期勞苦,他曾經停止做事棄筆道:“大丈夫沒有別的志向謀略,總應該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在異域,以取得封侯,怎麼能長久地與筆墨紙硯交道呢?”
周圍的同事們聽了這話都笑他。班超說:“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懷呢?”
擴充套件資料:
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收復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做出了巨大貢獻。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世稱“班定遠”。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抵達洛陽,被拜為射聲校尉。不久後便病逝,年七十一。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意思是大丈夫沒有別的志向謀略,總應該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在異域,以取得封侯,怎麼能長久地與筆墨紙硯交道呢?
出自後漢書班超傳,是選擇《後漢書》的一篇傳記,講述班超的生平。班超,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人,是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他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節,但品德很好,在家中每每從事辛勤勞苦的粗活,一點不感到難為情。班超很有口才,廣泛閱覽了許多書籍。
全文(節選)如下: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譯文如下:
漢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招聘赴任校書郎,班超和母親跟隨哥哥來到洛陽。家中貧寒,常作為受官府僱用的抄書人來謀生,長期勞苦,他曾經停止做事棄筆道:“大丈夫沒有別的志向謀略,總應該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在異域,以取得封侯,怎麼能長久地與筆墨紙硯交道呢?”
周圍的同事們聽了這話都笑他。班超說:“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懷呢?”
擴充套件資料:
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收復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做出了巨大貢獻。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世稱“班定遠”。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抵達洛陽,被拜為射聲校尉。不久後便病逝,年七十一。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