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要旺一起旺
-
2 # 鄒三山的玩表祕術
Ariel Adams :人們對於機械機芯的價值與心理感受往往是不合邏輯的。我認為從一流機芯廠採購的機芯在很多情況下都和自制機芯相差無幾,甚至更好。但收藏家們卻總是不以為然,他們一直對後者懷有極大熱情。大家可以這樣看:首先,腕錶機芯像是一個微型引擎,其效能表現與可靠性對用家來說至關重要。如果要一臺機器達到完美狀態,那麼製造商就必須對其進行徹底的測試和優化,這一調校過程(有時)會耗費數年時間。即使是由專業電腦對機械結構進行模擬測試,也不一定能 100%確定其實際運作效果。
那麼誰會自發地進行這些測試和調校呢?會是自行研發機芯而產量僅千枚的企業,還是以批發機芯為主業並對生產線投資巨大的專業工廠呢?雖然自制機芯的原創性和觀賞性值得推崇,但機芯運作的穩定性和耐久度不是更加重要嗎?況且在日後的保養維修中,如果零部件易於獲取而技術人員也都訓練有素的話,也會減少許多麻煩。
David Bredan :俗話說得好:凡事都有第一次。在過去的 15年裡,自制機芯也「第一次」遍地開花。大大小小的腕錶品牌都打著「瑞士製造」的旗號瘋抬售價,但往往提供的只是同質化的產品——它們可能都漏掉了備註:瑞士製造 =(大部分由)瑞士(其他供應商)製造。可靠的效能是任何機芯的基礎要素,即使是自制機芯也不能例外。
你提到:自制機芯的「原創性」和「觀賞性」不如「可靠性」、「耐久度」和「維修難易度」那麼重要。對大多數人來說的確如此,但自制機芯就無法做到兩全其美嗎?我認為不盡然。雖然有一些自制機芯的確誠意欠奉,但也有很多簡單或複雜功能的自制型號能夠全面超越從外部採購的基礎機芯。
如果腕錶搭載的都是同一基礎機芯,那麼不管款式如何改變,它們也還是令人興致索然。雖然這類機芯確實可靠,但在長年的收藏和鑑賞過程中,幾枚(或一枚)就已經足夠多了。許多表迷都不會考慮換殼不換芯的錶款,因為對他們來說同樣的基礎機芯沒有太大意義。那些希望一睹當代製表全新里程碑(或者只想添置點新花樣)的人們一定會傾向於更加精美的自制機芯。儘管價格更高,但他們從中獲得的視覺享受以及更為入時的效能表現(想想大尺寸腕錶)就已經能值回票價,畢竟許多基礎機芯的設計已有數十年曆史了。
最重要的是,一些效能可靠、細節精美的現代自制機芯很有可能就是未來的基礎機芯。
Ariel Adams :一枚搭載獨家機芯的時計確實能提供重要的情感價值。對任何收藏家而言,最理想的莫過於一枚從內到外都由同一品牌打造的腕錶。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價效比。我們都同意一枚腕錶應該在技術、藝術層面上都達到較高水準,但消費者需要為此付出多大代價呢?我認為自制機芯缺乏邏輯的價值主張並不符合許多消費者的利益需求。
在垂直整合的產業鏈中,如果一家企業能獨立生產腕錶或是其他任何商品,那麼它便能通過控制所有部件的製造成本降低售價。當企業製造能力已達到外部採購產品的水準時,這一規律便會表現得更加突出。如果一枚機芯的採購價格是 100 美元,那麼理論上自制機芯(平攤了研發、勞力以及裝置成本後)的單價應當更低,因為企業無需再為第三方公司的利潤埋單。而產量較低的企業自然無法負擔自建生產線的成本,那麼它們便會從第三方供應商處大量採購部件。在這一經典模式中,「獨立製造」只是控制成本和降低售價的手段而已,產品的獨特性不過是順帶產物。
但在時計領域卻是另一番怪象,大多數搭載自制機芯的腕錶都被定位為高階產品,並且售價遠遠高於組裝產品。這些品牌都試圖將自制機芯的獨家特性作為溢價的理由,而其產品在效能與美學水準上卻鮮有進步。推而廣之,這也是大環境的風氣使然。大家除了擺輪擺頻、動力儲存等基礎資訊外,對更深入的效能指標幾乎都是避而不談。
ETA 及其他瑞士機芯廠多多少少都會追蹤記錄其產品的效能表現、優勢與侷限。而消費者也能借此對其產品價值有所預期,繼而結合錶殼、錶盤、錶帶、機芯以及名聲等所有因素評定一枚腕錶的價效比。這樣一來,市場才會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價格也會由消費者的需求決定,一枚機械腕錶才能真正做到物有所值。但目前一旦涉及到與自制機芯有關的話題,品牌和媒體總會要求消費者無條件地信任、甚至是盲從一種說法:自制機芯的成本和品質都比批量生產的外購機芯要高,而品牌也會在未來提供完善的保養維修服務。
我並不是全盤反對自制機芯,市面上也有來自知名品牌的優秀作品。其產量較大,並且背後也有完善的體系支援,其中不少款式的價效比也很高。
我有時確實會與那些採購 ETA 、 Sellita 等機芯開展折扣批發業務的公司唱反調。但即使是見多識廣的消費者也會不假思索地覺得這類產品十分無趣,或是簡單地認為採購的機芯沒有太大價值。在我看來,除非一款自制機芯要比外購機芯優秀很多,否則我還是會傾向於後者。任何機芯都必須能為消費者帶去真正的利益,而不是吹噓一些似是而非的尊貴、獨家屬性。在我看來,那些並不是人們首先應該考慮的。在腕錶的價值構成因素中,機芯也只是其中一個部分。
David Bredan :我非常支援為自制機芯設立嚴格品質標準,以便證明其確實優於外購機芯。在任何情況下,自制機芯都理應呈現更高的效能、美學和價值水平。但如果要令自制機芯更物有所值,那麼還需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提升其效能,而製表業離這一階段尚有一段距離。
說到成本,你剛剛提到一個主要因素 「平攤研發、勞力以及裝置成本」。在很多情況下,即使不看各家品牌的內部賬本我也知道:「平攤」的內容遠遠不止這些。有時候在近期研發中就需花費數億瑞郎,而僅靠新增產能還無法自負盈虧。所以搭載自制機芯的腕錶往往售價偏高而提升寥寥(我承認這一現象在今天也很常見)。從賬面來看,其原因在於這些自制機芯的成本(將前期投資也納入考量的話)的確比外購機芯要高很多。
我不禁覺得如今的自制機芯就像 15 至 20 年前的陀飛輪一樣:最初商業廣告(有的還缺乏事實依據)不斷鼓吹其效能優越性,巨大市場泡沫促使產品價格一路上揚。早期的購買者主要在為獨佔權(以及先期研發與生產的高昂成本)埋單。隨著更新、更先進的機芯實現批量生產,市場泡沫在十餘年間消失殆盡。產品生產成本大幅下降,市場供應量也隨之提升,最後價格競爭也變得激烈起來。
我們知道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而近幾年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案例。得益於生產效率的提升,大大小小的品牌都以更具競爭力的價位推出了新款自制機芯。但這是否意味著任何人都能輕易買到高性價比的自制機芯了呢?並不盡然,但至少我們看到這一平價化的趨勢正在慢慢發生。
總的來說,人們的思維方式還沒有跟上市場風向的變化,因為價格是在緩慢降低(還不是全部同時進行),而效能表現也是整體提升。不可否認的是,現在許多自制機芯(過去的比例更大)與同等配置的外購機芯相比並無顯著優勢,其價格也不夠合理。但目前市面上不斷湧現的新制機芯可能會促進行業向健康方向發展,並且令我們欣賞到真正獨特的品牌、機芯和腕錶,而非流於表面的重複創意。基於這一理由,我對自制機芯表示支援,並且希望未來能有更優秀、更美觀、更平價的型號出現。
Ariel Adams :自制機芯因為種種原因變成了高階製表界的流行詞彙,我想其根源在於一些品牌曾為自己的獨家產品研製過頗為有趣的機芯款式。話雖如此,我認為對於一枚機芯而言「有用」比「有趣」更加重要。很多品牌總在迴避一個常識:腕錶應當是人們可以信賴的隨身機械。我開一輛車首先是因為它「有用」,而不是因為它「有趣」。所以在腕錶機芯上,我覺得(尤其是新一代的)消費者會希望先有良好的使用體驗,再談尊貴、獨家的享受。
不可否認的是,相比其他國家的產品,消費者選擇以瑞士 ETA 的機芯打造的腕錶會更容易得到始終如一的使用體驗。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 ETA 都為瑞士機芯確立了品質標竿。如果一個品牌想要消費者為其產品付出額外成本,那麼它們必須比 ETA 做得更好,比如在手工潤飾和裝飾上有所提升。
有些企業已經通過長期實踐解決了自制機芯的價值問題,它們遵循的成本模型也如我之前所說的那樣,企業一旦獲得完整的製造能力,其產品成本便會隨之降低。最好的例子就是星辰、精工、東方等日本錶廠,它們毫無疑問都在獨立生產機芯。但當消費者看到 Seiko 5 這類僅售幾百美元但卻搭載自制機芯的錶款時,往往還是會覺得困惑。因為如果換作是 IWC 的話,其自制機芯與外購機芯錶款之間的價格差額就已高達上千美元。
我個人覺得,消費者要懂得分辨的不應只是「自制機芯」和「外購機芯」,人們還應通過機芯的美觀程度、功能特性、整體效能等指標綜合判斷其內在品質。一枚僅用一天組裝但沒有手工打磨的機芯,與另一枚花費了一週時間並且擁有豐富潤飾的機芯相比,高下立見。這些都是機芯價值最顯而易見的事實證據。如果一家企業無法為其自制機芯的優越性給出有理有據的說明,那麼消費者也沒有必要為其付出更高的成本。
我想我們都同意自制機芯是腕錶收藏之路上的終極目標,但問題在於它們是否在任何時候都比外購機芯更好?可能只有精通門道的表迷才懂得如何判斷機芯的價值,所以消費者們在積累足夠經驗之前,最好還是選擇相對「乏味」的外購機芯。至少其效能可靠、維修便利,並能提供令人滿意的使用體驗。
-
3 # KOLA意見領袖聯盟
很多愛表人士都知道,許多名錶都是搭載ETA機芯,如:浪琴、帝舵、豪雅、名士等等。
那麼擁有自產機芯是否就意味著其腕錶的地位和效能就優於其他腕錶呢?首先這個問題我認為稍有瑕疵哈(扎心了吧老鐵)即使是工藝純熟的ETA機芯廠的機芯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任何事物的優劣都是相對而言的,目前有許多名錶都有自產機芯,如果拿自產機芯最好的去比較ETA最低端的那無疑是以卵擊石,道理就如同田忌賽馬。
能自己設計研發機芯,足以證明其品牌實力的。先說一說那些既有自產機芯又有地位的名錶:勞力士主力機芯的型號為3135,這款機芯直徑28.5毫米,厚6毫米,含31顆寶石軸承,動力儲存為48小時。
歐米茄:腕錶搭載8500機芯,機芯直徑29毫米,擁有39顆寶石軸承,振頻為每小時25,200次,採用兩個串聯的發條盒,動力儲存達到60小時。
除了以上手錶,擁有自產機芯的品牌還有百達翡麗、真力時等等,這些品牌腕錶不僅名聲響亮,自產機芯質量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說你對腕錶的機芯非常在意並且很感興趣,那麼建議您針對自己的需求來購買適合自己的腕錶,Swatch集團ETA機芯已經立足於腕錶節200餘年,具有穩定的精準度,相比較一些剛剛誕生的自產機芯有經驗上的優勢但缺少創新性的不足,一些自產機芯雖然問世不久,但卻剛好以其獨特性彌補了愛表人士的這個遺憾。
當然,對於有些消費者來講,他只對某一品牌的文化認同且感興趣,那麼就可以選擇你所鍾愛的那個品牌(畢竟大牌的製作團隊也是很強的,質量倒是大可不必擔憂)無所謂是不是自產機芯。
-
4 # WilsonWei
看你是買塊表戴來玩玩,十萬以下;還是斥重金購入作為收藏了。ETA機芯產量巨大,隨便一個阿貓阿狗都能做個外觀設計然後套個ETA,何來收藏價值?但ETA久經考驗,結實耐用,又好保養,作為日常戴戴玩的,就不用追求自產了。玩到深處,何止機芯自產,最好連部件螺絲都是自產
-
5 # A哥AVR
回答這個問題,感覺就是一篇論文,還是用比較幽默的言語來說明這個問題。
20年前,我開始買表的時候,有能力自產機芯的廠家不多,pp、rolex、zenith、伯爵、積家,肖邦..10隻手指算的過來,
如果說全系列產品都用自產機芯,那更少。百達翡麗、rolex的計時機芯還是外購機芯改裝,vc 、ap、卡地亞,也在用外購的機芯改裝。 jlc zenith 確實牛逼,算都是自產還外供應機芯。
今天很多人問,為何大品牌竟然不自產?
一直相安無事,直到慢慢的鐘表公司被集團化,其中斯沃其、歷峰2大鐘表集團旗下比較多牌子,swatch 又是基礎機芯最大的提供商。
越來越多的自產是怎樣發生的呢?
1. swatch 突然發現其他品牌裝它的機芯賣得比它還好,就開始說:‘我們自己不夠用,慢慢不再提供機芯給各位了。“ 大家嚇死了,開始被逼自產,2016 年swatch 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又宣傳繼續供應而且降價 殺個回馬槍,等看好戲吧。
2. 媒體的推波助瀾,華語區最搖旗吶喊的是鍾泳麟先生,鼓吹自產值得買,就這樣客戶被慢慢教育,逢ETA 必反,好像ETA是爛機芯
3. 背透的普及,以前的手錶是密底蓋,看不到機芯,現在只要是表都會透,未經打磨的基礎機芯真的不好看,所以也導致品牌要換換門面
4.CNC 的大量使用, 不管多難的零件都可以生產,包括鐘錶設計軟體,可以在軟體上先模擬,跑通以後再做樣生產 。
5.商業考慮,用了自產,羊毛出在羊身上,漲價有理由了,可以舉出很多品牌例子。
我的理解
那麼自產機芯好嗎? 答案: 有些自產機芯還不如通用機芯可靠!
機械的東西完善是需要時間考驗,鐘錶結構已經完善了幾百年,能革新的不多,現在多數在材料方面下力氣,所以萬變不離其宗,所以新機芯剛出不建議買,要等等,等過了磨損期,不做白老鼠。
買已經生產很久的機芯放心,還是要給ETA正個名,ETA其實是很可靠的,6497 7750 這類維護也方便。
軟體模擬出來的機芯,實際工作中有溫度,磨損,運動撞擊,零件加油多少等等不可預測,一個機械機芯的成熟沒有10年磨合是很難看出問題的。
問大家一個問題: 您買電視機會關心裡面的控制系統? 您買汽車,也關心發動機內部結構?
我個人覺得,還是人的消費概念,化那麼多錢買一個通用機芯不值得啊,自產至少是自己做的,感覺高階。
那麼jlc 的通用機芯和eta 的通用機芯的區別在哪裡呢? 自產做多了,與通用的區別在哪裡了?
ak47 與M16 的區別?
大部分的使用者只是滿足眼睛需求,密密麻麻的機芯在後面感覺很爽就好了。
個人建議: 如果1w-2w以下的表不要去考慮機芯,款式好看,可靠,就行!
反正說多了,pp的非自產的計時機芯值得收藏
一家之言,不必當真。
-
6 # 腕錶天地
對於一個鐘錶品牌來說,能夠自己生產機芯,首先這點值得肯定,因為這表示它具有勇氣和魄力,不願意依賴,或者不願意完全依賴專業的機芯廠,開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歐米茄大幅採用效能優異的自產機芯
很多品牌充其量只能算“裝配廠”。因為它們做的事情,就是把買來的機芯裝進錶殼,再進行一定程度的打磨後,印上品牌Logo,就算完事了。當然這也並不是不能接受,因為自己生產機芯,意味著需要進行大量投入。這個投入,可不僅僅是精力的投入,還需要很多金錢和時間,通常耗時數年,還要對新機芯進行各種測試後才能推出市場。總之,前期的各種投入非常巨大。
MB&F這款表,無論是造型還是機芯,都非常奇特
採用自產機芯的理查德朗格腕錶號稱“最美大三針”
而且,自產機芯最多隻能證明機芯是自己生產的,但並不能證明這個機芯一定是優異的。鐘錶行業和手機行業不一樣,手機通常作業系統越新越好,但是一個機芯剛剛問世,需要長期的市場檢驗和使用者反饋。自產機芯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穩定。
朗格的機芯非常富有藝術魅力
百達翡麗經典的自產機芯240
亞諾的自產機芯A&S1309
像很多品牌用的ETA機芯,雖然來自專業機芯廠ETA,但是這個機芯本身精準穩定,已經完全經過了市場檢驗,比某些自產機芯實在是要強不少。當然有些品牌的自產機芯,比如勞力士,歐米茄,真力時,精工,以及頂級的百達翡麗,愛彼等等,一直在業內有口皆碑,採用這些自產機芯的表,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購買。所以,我們要辯證地看待自產機芯這個問題,擦亮眼睛,分辨哪些才是真正靠譜的自產機芯。
回覆列表
ETA的幾款穩定機芯是經過歷史考驗的,很多自產芯必須經過歷史的檢驗由客戶來評價。二十年前百年靈出了B01卡地亞出了卡利博,二十年時間過去了口碑都不怎麼樣。沛納海的二手市場,用ETA芯的老款一定比自產芯受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