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41928266165
-
2 # 深海的超臨界水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意思是: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知廉恥的人不吃施捨的東西
拓展知識: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出自《後漢書·樂羊子妻傳》,《後漢書·樂羊子妻傳》是一篇人物傳記。它透過兩個小故事,讚揚了樂羊子妻子的高尚品德和過人才識。樂羊子妻,是東漢梁國榖丘(今河南虞城縣谷熟鎮)人。 樂羊子妻的兩段話,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並且對不同民族,不同政見,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來說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她告誡人們:做人就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拾金不昧,堅守節操的精神。
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盜泉是一個泉口的名字,被正直的人認為名字不好,象徵偷盜,所以正直的人不喝這裡的水),清廉的人不接受帶有侮辱性的施捨.“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是對做人氣節的稱頌與讚美.提倡做人應有骨氣,寧可剋制自然生理的、強烈的、基本的慾望,直至斷送性命,也不做摧眉折腰、苟且偷生之事.志士不飲盜泉之水,源自“孔子過於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的典故.是說孔子路過“盜泉”,口很渴,但因為泉水的名字為“盜泉”,遂忍耐乾渴,不飲其水.孔子何人?聖人也.聖人忍住一時的口渴,不飲“盜泉之水”,是為了保持名節,因對“盜”的鄙視,而用自己的行為,言傳身教做人的道理.正因為這樣,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流芳千古,傳為佳話.不受嗟來之食典出《禮記》: 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履,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 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這個故事更為慘烈,一個逃荒之人,因為受到富人的不禮貌的待遇,而不接受施捨,最終寧肯餓死.做人氣節之高,無可攀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