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在40881979
-
2 # 自娛自樂知
王陽明心學給我印象深刻是“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兩個定理。知是顯現,行是波動變化。打個比方!我知道肚子餓了,餓是身體在變化波動,知道和餓是統一的,因為“
沒有餓”就沒有“知道餓”,反過來也是一樣,是有無相生一個道理。
致良知是人致虛極後的知,沒有雜念的知。
打個比方!一個小孩在馬路上摔倒了,你的良知會告訴你要去扶人,但雜念多的人良知就不顯現出來,他會想會不會是碰瓷的,會自己被車撞等而不去扶人。
做事尊巡良知就對了!
-
3 # 使用者6583039556
知行合一,是王陽明 心學的中心思想。和儒家學說的知之謂知之,不知謂不知,是知也。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相吻合。以天人合一的比喻,知行合一的精神,使人們懂得更加完美的人生規跡。
談陽明學概要(序言)
去年冬以來,如同讀了一個陽明大學,雖然有空就讀,寫,想,還是才疏學淺,未見長進。陽明之學,乃身心之學,關鍵在於修與行,此如他常說的“徹根徹底不使一念不善潛伏胸中",這種功夫不能一般人能做到的,如宗教般的虔誠,如信仰般的堅定,如傳銷般的狂熱或許還有可能。人的思想,習性不是容易改變的,洗腦洗心一般都是一時的,洗心革面談何容易。陽明之說看易實難,知易行難,粗易精難。講到底不在於他學了什麼,講了什麼,在於做了什麼,成了什麼。在潮流中能否遵從良知,獨身自好,或能兼濟天下,引領風氣,或能中流砥柱,浪遏飛舟。
設想學習一百篇左右,一部分學習他的人生歷練(現已寫完),波瀾狀闊,情節起伏,五溺三變,武功文膽,令人觀止。一部分學習他的學說概要,思想體系,前因後果,如同知識大樓之框架,窺其全貌。再一部分學習他學說之精華,細微處,某句某論之詳說,如建築之詳圖,熟記於心。國學大師錢穆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曾寫過《陽明學述要》,其中搞了一個王學大綱,七個方面。一是良知,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四是誠意,五是謹獨(慎獨),六是立志,七是事上磨鍊。可以借鑑學習陽明說。
姚江之學源淵流長,引江入海工程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愚公移山,一定要感動上蒼才能完成,陽明之說能改變一個人,心滿意足,若能改變其他人,那就功德圓滿了。若能改變許變許多人,那就謝天謝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