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城—布衣

    北宋是由“五代十國”的“後周”大將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建立的,至公元1127年,金軍攻入其都城(今河南開封)而滅亡,傳位九帝,享國167年。西夏是由党項族人李元昊於公元1038年建立的,1227年亡於蒙古,傳位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

    中國歷史上的“兩宋、夏、遼、金”是一個民族政權並立時期,各政權之間或戰或和。党項政權原為北宋藩屬,元昊自立為帝建立“大夏”後與北宋爆發過多次大規模的邊境戰爭,雙方互有勝負,損失都很大。雙方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決定停戰議和。

    公元1044年,北宋與西夏最後達成協議。和約規定:夏取消帝號向宋稱臣,宋冊封其為夏國主。北宋每年賜給西夏銀7萬兩(舊制,下同),絹15萬匹,茶3萬斤;另外,每年還在各種節日賜給西夏銀22000兩,絹23000匹,茶1萬斤。

    慶曆和議並不是北宋在取得與西夏邊境戰爭絕對勝利或是絕對優勢下進行的。加之,談判本身就是一個相互妥協的過程,雙方都要作出一些努力求取邊境的和平。這樣,西夏出了“面子”向北宋稱臣,北宋就要“破財”向西夏“歲賜”。

    “歲幣”和“歲賜”雖然在中國歷史上都是中原政權向少數民族政權輸納“財貨”,但“歲幣”是指向臣屬向宗主或是平等政權之間的貢奉,而“歲賜”則是宗主向臣屬賞賜“財貨”。所以,準確的講:北宋給西夏的是“歲賜”,而非“歲幣”。

  • 2 # 使用者4691955236311

    滿意答案熱心問友2009-08-26北面的女真遼國、西面的党項西夏,都是北宋的心腹之患,若以武力的戰爭方式徹底解決,顯然北宋沒有那個能耐。北宋朝廷只想要過上苟且偷安,相對太平的日子,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議和。之前的戰爭大抵也可以看作是為議和服務的,三方朝廷也都明白,繼續打下去,無非勞民傷財,實際上誰也吃不掉誰。

    西夏國力還是較弱的(夏還有其他的威脅),只能向宋稱臣,但為了面子也好,損失也好,提出了歲幣的要求。北宋的主要敵人依然是正北面的遼國,北宋朝廷也想息事寧人,且宋本來也富庶,能夠議和,即使吃點虧也無所謂,所以這樣的議和達成了。

    議和之後,西夏與宋的兩國邊境可以互通貿易,宋朝物產豐富,給西夏的那點歲幣很快也就掙回來了。

  • 3 # 林城—布衣

    北宋是由“五代十國”的“後周”大將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建立的,至公元1127年,金軍攻入其都城(今河南開封)而滅亡,傳位九帝,享國167年。西夏是由党項族人李元昊於公元1038年建立的,1227年亡於蒙古,傳位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

    中國歷史上的“兩宋、夏、遼、金”是一個民族政權並立時期,各政權之間或戰或和。党項政權原為北宋藩屬,元昊自立為帝建立“大夏”後與北宋爆發過多次大規模的邊境戰爭,雙方互有勝負,損失都很大。雙方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決定停戰議和。

    公元1044年,北宋與西夏最後達成協議。和約規定:夏取消帝號向宋稱臣,宋冊封其為夏國主。北宋每年賜給西夏銀7萬兩(舊制,下同),絹15萬匹,茶3萬斤;另外,每年還在各種節日賜給西夏銀22000兩,絹23000匹,茶1萬斤。

    慶曆和議並不是北宋在取得與西夏邊境戰爭絕對勝利或是絕對優勢下進行的。加之,談判本身就是一個相互妥協的過程,雙方都要作出一些努力求取邊境的和平。這樣,西夏出了“面子”向北宋稱臣,北宋就要“破財”向西夏“歲賜”。

    “歲幣”和“歲賜”雖然在中國歷史上都是中原政權向少數民族政權輸納“財貨”,但“歲幣”是指向臣屬向宗主或是平等政權之間的貢奉,而“歲賜”則是宗主向臣屬賞賜“財貨”。所以,準確的講:北宋給西夏的是“歲賜”,而非“歲幣”。

  • 4 # 使用者4691955236311

    滿意答案熱心問友2009-08-26北面的女真遼國、西面的党項西夏,都是北宋的心腹之患,若以武力的戰爭方式徹底解決,顯然北宋沒有那個能耐。北宋朝廷只想要過上苟且偷安,相對太平的日子,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議和。之前的戰爭大抵也可以看作是為議和服務的,三方朝廷也都明白,繼續打下去,無非勞民傷財,實際上誰也吃不掉誰。

    西夏國力還是較弱的(夏還有其他的威脅),只能向宋稱臣,但為了面子也好,損失也好,提出了歲幣的要求。北宋的主要敵人依然是正北面的遼國,北宋朝廷也想息事寧人,且宋本來也富庶,能夠議和,即使吃點虧也無所謂,所以這樣的議和達成了。

    議和之後,西夏與宋的兩國邊境可以互通貿易,宋朝物產豐富,給西夏的那點歲幣很快也就掙回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的是美的麵包機,想做一個750g鬆軟的麵包,想要成功的詳細配料。該如何做。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