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魅力經典
-
2 # 四海飄零827
謝邀!大年三十首先要拜的當然是本家的歷代先祖。由於歷史原因,在我們黔東南的廣大農村,家族宗祠的存量很少,但每家每戶的堂屋(主屋大廳)都設得有供奉先祖的神龕。逢年過節都會燒上幾柱清香、擺上酒及雄雞豬頭等供祀品的。大年三十最為隆重,一家之主、婦,除夕夜當天的首要任務就是祭祖,在神龕上擺上各種供品及香紙蠟燭,把整理好的豬頭雄雞擺上供桌,然後焚香,這樣除夕祭拜先祖的儀式正式開始了。
我們這一帶沒有固定的祖堂,或許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有,在七十年代文革期間“破四舊,立四新”都被拆除了。
現在有家布,家布上按次序寫明祖上各輩的名號。通常,人死後三年才能把名字寫在上面。家裡的人們叫它“祖”。一般墳地在一起的才合用一個家布,就是一個“祖”,第一個墳頭就是“立祖的老爺爺”。
每年陰曆臘月廿六、廿七的時候,就收拾一間乾淨的屋子,把家布工工正正地掛在牆上,供過年祭祀。
除夕和春節這兩天,即一年最後一天和新年第一天,每頓飯前都要在家布前點香、上供、磕頭。
這時候大人們就會告訴孩子們先輩們的名字,講解先輩們留下的美德善舉。一方面紀念逝去的先人,另一方面教誨後代的子孫。
大年初一早晨起五更後,就先到家布前磕頭,然後再輪流給各個長輩磕頭。在家布前要磕四個頭,給長輩每人一個。一般住在附近的,不論同姓或異姓,各家的“祖”都要祭拜磕頭,以示對各家先人的尊重。
各家的女婿和外甥們來走親戚, 要領著到自家的“祖”上磕頭,順便也會說些祖上老爺們的故事。
正月十六傍晚要“送燈”,就是把祖先們送回墳地。這天太陽將落時,在家布前磕個頭,然後口裡念禱著:“回去吧老爺老奶奶,年已過完,都回墳地吧。”在墳地燃放煙火,鞭炮,燒紙錢,最後點燃一支蠟燭。
若趕上這時無風,黃昏的餘輝裡,一點點紅紅的燭光閃爍在年味繚繞的原野上,即是在述說一個個美麗的傳奇,又是在激勵一個個亢奮的生命。
到過了正月二十“接財神”的日子,年基本過完了,本家年長者就會小心地收起家布,仔細地存放好,直等到明年的春節,重複同樣的故事。
在人們心裡,這重複就是新生,這重複就是新的起點,這重複讓人們獲得力量和勇氣,這重複讓幸福和美德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