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61510171610
-
2 # 已經過期了
yǒu yǒng wú móu
成語釋義 勇:勇氣;膽量;謀:計謀;策略。只有膽量;沒有計謀。指做事或打仗只憑勇氣猛衝猛打;而沒有周密考慮。
成語出處 唐 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王)武俊蕃種,有勇無謀。”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近義詞 匹夫之勇,暴虎馮河
反義詞 有勇有謀,大智大勇
成語例句
畢豐有勇無謀,極貪酒色,不恤下人,嘍羅盡皆離心。 (清 陳忱《水滸後傳》第五回)
以下為整理答案1,董仲舒的“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說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匡扶正義而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2,這句出自漢書董仲舒傳意思是,正--合於法則的;
誼:通“義”,合宜的道德、行為;
謀:圖謀。
仁愛的人,言行合乎正義,不謀個人私利 ,宣明大道而不計較功利
3,出自董仲舒的“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說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匡扶正義而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 。朱熹以詞句為處事之要,列入《白鹿洞書院揭示》之中。而清初顏元(1635——1704)提出“正其義以謀其利,明其道而計其功”的命題,衝破了傳統的禁錮,使中國古代對於義、利關係問題的認識近乎科學。4,白鹿洞書院的學規,由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所作,反映出了做人在做學問之前的教育思想。如下: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也。若夫篤行之事,則自修身以至處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別如左: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
右修身之要。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