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子樸魯
-
2 # WEIWEI7524833145335
如果一個人愛企業愛組織,這個人會推動企業和組織發展進步;如果一個人對企業和組織不滿,現實生活還合不得這份工作,這個人會把企業和組織推向深淵,讓它不存在了,還解恨了!
如果一個人愛企業愛組織,這個人會推動企業和組織發展進步;如果一個人對企業和組織不滿,現實生活還合不得這份工作,這個人會把企業和組織推向深淵,讓它不存在了,還解恨了!
我最近在《得到》APP上面聽到一篇文章,裡面舉了一個非常好的例子,說是在19世紀30-70年代,當時各國擴張策略主要是佔領殖民地,而實際佔領大片殖民地的做法成本太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管理,還需要駐軍,反而成了經濟上的包袱,其中英國的擴張策略就非常明確、簡單,一切擴張都以經濟利益為目的,而經濟利益獲取的核心就是自由貿易,所以英國當時全員達成了一致的行動軸心,即是一致的價值觀,就是隻要是有利於推動自由貿易的事,我就贊同,甚至不惜動用武力,除此之外,我就約束自己的行動。所以英國很快走向了它的巔峰。而在1870年以後,英國因為不能放棄對印度的控制,所以陷入了一個政治怪圈,而且違背了自己“利益至上”的行動軸心,即價值觀。印度號稱是“大英帝國王冠上的明珠”,無論是資源、勞動力,還是地理位置,都讓英國覺得至關重要。為了保住對印度的控制權,所以英國做了一系列的動作,首先是保印度,就必須要保直布羅陀和埃及的蘇伊士運河,保蘇伊士運河就得保埃及,保埃及就得保尼羅河,保尼羅河就得保蘇丹,因為隨著你領土不斷的擴張,你的地盤也越來越大,而你的相鄰國也越來越多,這樣就增加很多潛在的衝突點,為了消滅這種不安全感,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乾脆把新鄰居也吞併了,就是用進一步擴張來消除不安全感。但是這樣做了以後,又會有新的鄰居,新的不安全感。所以整個過程就再來一遍,這就是所謂的政治怪圈。在大肆的殖民地擴張以後,英國看似殖民地達到了巔峰,並稱之為“日不落帝國”,但實際上此時的英國並未從眾多的殖民地中獲利,反而需要補貼,對自身的財政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可以說當時的“日不落帝國”看似很大,實際裡面已經有很多的腐壞,這也是我們中國經常說的物極必反。而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能看出,在30-70年代,英國因為保持一致的價值觀——一切有利於推動自由貿易的事,所以英國國力與日俱增;但是自70年代以後,英國因為針對某一項具體的事物違反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並且掉入了一個政治怪圈,所以最終導致了“日不落帝國”的衰落,所以價值觀對於一個企業、組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最好的行動軸心。最後分享看到的一句話:很多時候成功不是靠各種變換的套路和雕蟲小技,而是長年累月地按照一些正確而簡單的原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