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57070978277

    一戰時期的奧匈帝國沒有什麼大的勝利

    奧匈帝國參與的一戰,基本上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14年8月戰爭爆發開始,到1915年3月為止,這個階段主要由奧匈帝國自己獨立指揮,在南線以兩個集團軍三次攻打塞爾維亞,但三次均以失敗告終。在東線以4個集團軍對陣俄羅斯,經過加里西亞戰役,包括克拉希尼克、科馬洛夫、倫貝格與拉瓦魯斯卡等戰役,以及後來的喀爾巴阡山戰役,損兵折將,丟城失地。兩個戰線在短短7個月內總共損失了180多萬兵力。

    就加里西亞戰役而論,具體說就是奧軍650個營對俄軍720個營。加里西亞戰役分為四個部分,在前兩場戰鬥(克拉什尼克之戰和科馬洛夫之戰)中,奧軍儘管損失頗大,但都取得了戰術性勝利。尤其是後者,奧軍在總兵力弱勢的情況下甚至在關鍵地域形成了區域性優勢,在科馬洛夫集中兵力,以144個營壓倒了俄軍的106個營,並且差點合圍俄軍的2個軍。如果不是情報錯誤,康拉德本可以取得加里西亞戰役的全勝的。

    但是在科馬洛夫放過俄軍右翼主力後,在動員20天后,奧軍的損失過大而得不到有效整補,而與此同時俄國的後備師卻源源不斷地開到,於是終於在奧軍右翼取得重大突破,以2個半集團軍打垮了奧軍被削弱了的第三集團軍,終於導致奧軍的全線潰敗,這就是拉瓦之戰。隨後是漫長、血腥的普熱梅希爾要塞圍城戰,半年之後終於城破,俄軍進城時整個城市已經屍臭熏天,光搬走死屍就花了一個多星期。

    第二階段從1915年4月開始,直至1918年戰爭結束,奧匈帝國解體。由於經過第一階段的慘敗,奧匈帝國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無力再繼續打下去,只能請求德軍支援,並逐漸由德軍接管部隊的指揮權,由德華人主導戰局,甚至主導了帝國的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臉部長痘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