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念東鄰

    別個用碎銀時,對方一般都有稱的,我也是才不久在一篇文章裡看到的。其實碎銀用的少,很多都是本回收溶成整的,打上銀號,重量等標記。古人很聰明的,不然四大發明怎麼造出來。我感覺是我們今人“退”了

  • 2 # 風雲說收藏

    你好,銀子作為主流貨幣基本上明末以後,當時隨著世界海上貿易路線的開通,美洲及世界各地的白銀大量進入中國,使得白銀一舉成為繼銅錢之外的重要流通貨幣。但是並沒有成為主要貨幣,直到清末,白銀貨幣才成為主流貨幣。&明代十兩銀錠

    在出現白銀機制幣之前,銀兩作為貴重貨幣,官鑄或者私人商號鑄造的銀錠往往是被剋扣而不足重,嚴重時一兩銀子往往只有30克左右,離一兩三十六克少了很多,而且每個地方的銀兩重量不一,在流通時兌換十分不方便。在這種情況下,重量穩定的、規格一致的機制銀元便成為一種必然。&清末各地一兩銀子,大小不一,十分不利於流通。

    由於銀子在清末購買力很強,所以在交易時會出現找補的問題,通常情況下,一般使用銅錢來找補,但是有時候銅錢和銀子的比率不太穩定,所以更多時候就直接用碎銀子找補,於是碎銀子在市場流通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碎銀子的價值還是根據各地銀兩的標準來衡量碎銀子的價值,比如一塊15克左右的碎銀子就算半兩。而稱重的工具就是宋代就發明的用來稱貴重金屬和物品的小戥子稱。戥子稱小巧玲瓏,可以精確到釐,古人就是用戥子稱來稱黃金和碎銀子,以方便兌換和找補。

  • 3 # 太常吸貓

    古人用銀子時首先要看銀子的成色。金、銀如果所含雜質比較多,顏色會有所不同。所謂的“雪花銀”指的就是其銀質比較純。古代有不少造假銀的案例,或者外貼銀皮,或者以合金偽造,更有甚者,能夠不用一分銀造出假銀。為了避免受騙,有時會將銀子剪破以驗真偽。

    根據學者研究,明清時期,銀子可以分為銀錠、銀元、碎銀子三類。官府和一些大的錢莊鑄造的一般為銀錠。其形狀多為馬蹄形,民間多稱其為元寶。不過,即使是官銀,其純度也會存在問題。《清實錄》即有“吐魯番現署領隊大臣特克慎、因飭領餉銀。成色不符。疑係廳庫有虧”的記載。《皇朝經世文新編續集》歷數中國錢局之弊:因為 “收料不精”,“熔料麤率”等原因,各地鑄造出來的官銀成色也存在差別。不過,因為這種銀錠會打上標記,用著還是很放心的。

    重量最高的是銀庫的鎮庫銀,重量可達五百兩。宮中銀作局還會鑄造各式金銀錢和金銀豆葉作賞賜用,上面往往會有吉祥語句。銀元早期多為南方沿海傳入的外國貨幣,晚清政府也鑄造銀元。

    《皖政輯要》中記載:“且西北各省向只用銀,東南各省銀與圓並用,本洋與鷹洋等重,而價值大有不同,各省所鑄銀圓與鷹洋等重,而價值亦微有不同,此省銀圓與他省銀圓,同一中國所鑄,而價值亦有不同。”鷹洋、墨圓指的就是外國銀元。碎銀子的大小不一,市面上主要流動的就是這類。

    古代使用銀子找零需要使用戥子和夾剪一類的切割工具。《紅樓夢》裡寶玉使銀子時,婆子就道:“那是五兩的錠子夾了半邊,這一塊至少還有二兩呢這會子又沒夾剪,姑娘收了這塊,再揀一塊小些的罷。”

    《清稗類鈔》記載:“戥秤,一作戥子,亦名等子,所以權金珠、藥物分釐小數之衡器也。”戥子就是用來程稱量金銀、藥品的小秤。清代小說《歧路燈》裡也有使用戥子的情節:“紹聞就於散銀中捏了一個小錁兒,取戥子稱。”書中還有“一百兩整數休要破了”、“取戥子驗收”的文字。

    所以,古人使用銀子先要檢驗銀子成色,用戥子驗收重量,完整的銀錠儘量不破開,日常則使用散小塊付賬。找零用夾子或者剪刀從銀塊上剪下小塊,再用戥子稱了,重量合適即可。如果銀子太過散碎,還可以熔到一起再鑄。交易數額比較小的,銅錢還是更為方便。(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參考文獻:

    《清實錄》、《皖政輯要》、《紅樓夢》、《清稗類鈔》、《歧路燈》

    黃阿明《明代貨幣與貨幣流通》

  • 4 # 文玩講堂

    我是講堂空空——寶玉石文玩知識傳播者,相信大家在古裝電視劇看到,古代人在飯店吃一頓飯就結賬的時候就直接拿一塊銀錠來結賬,然後拍拍屁股就走了,難道真的是這樣嗎?事實是怎麼樣子的呢?

    這純屬扯淡,古代的正常商業交易一般都是用銅錢的,一般情況下都是夠用的。除非是比較大額的商業貿易,例如買房什麼的才會用到銀子。而且銀子的成色大多都不相同,需要到錢莊去驗貨之後確定價值才能夠夠進行交易。而且銀子是價值很大的,不是用來吃飯喝茶這種小的事情,所以電視你吃飯付銀子不靠譜。

    古人如果消費高的話,才會用到的銀子;但是出門就帶一錠銀子出去難免會有點不方便,這個時候碎銀子就出現了。碎銀子是怎樣來的呢?有的是直接在一整錠銀子上剪下來的。一般的小集市都是用銅錢來結賬的,銀子主要是去一些消費比較高的場所,這樣才是會用到銀子來進行交易的。

    那麼碎銀子的大小是不一的,商家和買家是如何收錢的呢?高階場所的商家都是有秤砣的,專門就是用來稱碎銀子的重量的,也就是說古代用碎銀子消費也是按重量來算的,一般都是按兩作單位。但是因為銀子的成色和純度不同,所以銀子的價值當然也就不同的,都是要經過錢莊的鑑定的。

    所以說在古代使用銀子其實也是比較麻煩的,一般情況下都是使用銅錢比較方便,另外是普通老百姓根本沒有那麼多的銀子,更多的是銅錢使用的情況比較多的!

  • 5 # 青春的尾巴72612240

    研究表明,在中國古代鑄造銀子的時候一般會將銀子做成一小塊一小塊兒的,他們分別是十點二十兩五十兩等等。除了銀子的價值不同之外,在鑄造的過程中選材還有完成之後的成色也對銀子的加成造成了影響,古代最好的銀子叫紋銀,製作精美細緻,還有一種在製造過程中出現過褶皺的銀子叫做“低銀”。當然,在古代,一般以紋銀為標準,慢慢的在後來出現了碎銀,雖然是從整塊銀子上割下來的,所以它的大小不一重量也不一樣。

    事實上,古代人如果用碎銀去換取東西,一般碎銀都是會上稱稱的,用稱重的方式來決定碎銀最後的價值,因為碎銀的使用很麻煩,所以在古代人出行時攜帶最多的就是銅錢。

    講到這裡,是不是突然又想起了電視劇裡的橋段,買完東西直接把碎銀給他並沒有稱重這一說。電視劇裡忽略了這一個小細節,因此也有很多人為此誤導。碎銀花起來起來麻煩,其實儲存起來也比較麻煩,有些商戶會把這些水銀都收集起來然後提煉成整塊兒的銀子,這樣重新提煉不僅會再次影響到銀子的成色,還是觸犯朝廷法令的。好了,講到這裡,你們應該知道古代的碎銀是怎樣使用的了吧。

  • 6 # 不老熊二

    感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在古時候用來作為貨幣的貴金屬一般都是以金磚、金條、銀錠的形態出現的,那麼人們在進行交易時,往往就需要用銀剪將大塊的銀錠剪成小塊碎銀使用,那麼題目中所問的古人對結賬時使用的碎銀,因大小不一是用什麼標準來衡量碎銀的價值呢?

    用什麼來衡量,這就涉及到度量衡的問題,就需要用一種東西來進行“計量”,也就是我們今天仍然還在沿用的計量工具“秤”和“天平”。 上圖就是古人用於衡量碎銀大小多少的計量工具“戥子稱”和“天平”。

    正是由於這種方式的諸多不便,後來聰明的古人才發明了銅幣作為貨幣,方便了人們不再需要剪開零星稱重使用,並且少掉了官府再次將不便保管的碎銀重新鑄成錠,又少掉了“火耗”,進而又逐步發明了紙幣,才鑄就了一部貨幣發展的輝煌歷史。

    雖然人們現在巳經不再使用這種麻煩的方式 來計量貨幣,享受著現代方便的交易方式,但作為計量中不可缺少的“稱”和“天平”,卻仍在各種不同的場合在使用,只不過更先進更方便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我太過認真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