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760382359173
-
2 # 使用者2605420499096
印刷中的出血是為了在印刷後期裁切時,由於裁切誤差,導致成品內有白邊出現,所以一般在印前做檔案時,將檔案成品外再加一點內容。
一般情況下,瓦楞紙印刷,檔案需要5mm出血,其它如卡紙,銅版紙,膠版紙印刷則只需要3mm出血。出血一般做在成品外,所以出血部分不要放重要文字,因為他很有可能被裁切掉。
印刷中的出血指的是加大產品外尺寸的圖案,在栽切位加一些圖案的延伸,專門給各生產工序在其工藝公差範圍內使用,不能在啤線(壓線)位加,簡單的說就是給裁切留下的邊界。一般出血為3mm,主要用於在印後裁切的時候防止圖文部分被裁掉。擴充套件資料:出血位的常用製作方法:沿實際尺寸加大3mm的邊。這種‘邊’按尺寸內顏色的自然擴大就最為理想。出血位統一為3MM有幾個好處,1.製作出來的稿件不用設計者親自去印刷廠告訴他們該如何如何裁切。(當然最準確判斷實際形狀的,是按稿件中的裁切標記)2.就是在印刷廠拼版印刷時,最大利用紙張的使用尺寸。2.以A4297X210例舉計算出血位的方法.加出血位時不是單純的加一個邊,是四個邊都要加210*297=[210+(2*3)]*[297+(2*3)]=216*303,要注意邊上切掉3MM後會不會把文字或重要的圖片也切了,所以要把那些文字和重要的圖片略靠裡邊6MM,這樣就不怕切3MM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