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巾幗上善

    我認為德雲社建立的宗旨欠妥!郭德綱在公共演出時說:“我們就是搞笑,不搞教育,我們搞教育,要學校幹啥?”他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相聲大師候寶林在六十年代相聲中就注意配合國家的教育。到現在我還有記憶,發展到今天只搞笑,這本質就太“搞笑”!

  • 2 # XY樰祤-

    我今年去看過三場德雲社的商演,分別是德雲三寶,燒餅專場,張鶴倫專場。可以說場面火爆,座無虛席。聽相聲的人年齡普遍二十到四十的人,他們和觀眾的互動性很強,也很受觀眾歡迎,同時也有傳統的曲目,也是底下叫好聲一片,正常演出可能從七點到九點就結束,德雲社的演員們給的多,每次都是要演到十一點左右,返場節目也是盡努力的滿足觀眾的要求。我覺得很好,以後也會越來越好

  • 3 # 到底啥名不重

    岳雲鵬、孫越之後都稱為德雲新生代吧?!近三年左右,少帥、德雲社幾個隊的隊長都已獨當一面,是可以帶隊演出的臺柱了。開專場或最少三組組隊演出,每個月都有幾場吧(感覺啊,沒具體統計)有時候幾天內連續換城市演出。在為觀眾奉上充滿誠意的表演的同時,也將活兒打磨得越來越棒。有時在他們演出影片裡能看出角兒臉上和聲音的憔悴和疲憊。頻繁的商演和發達的網路轉播,對相聲演員的體力和創新能力都是不小的挑戰,壓力很大吧。首先時間就不夠用,彩排、趕路、演出、創作、磨合~還有必要的社交,熬夜喝酒和三餐不定也是常態。如果不能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形成自己的風格,站穩新的高度,隨著體力下降和創新乏力,難免會不進則退。新生演員各有擁躉,長江後浪推前浪,十幾年的磨練,一朝聞名天下,這麼密集的商演,伴隨著名利誰能放慢節奏?後浪正在趕來,所以說,沒有很厚的積累,頻繁商演真的很消耗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鬼影病毒”的執行原理?如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