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悅漫步海邊

    有關北洋海軍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北洋海軍之所以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滅,主要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自身本領和能力不濟,其次就是戰略層面的指揮一塌糊塗。

    下面逐點做個淺析:

    一、北洋海軍自身的軟硬體力量不濟

    北洋海軍所謂的亞洲第一稱號,大致是1888年前後的事情,而到了甲午戰爭爆發前,北洋海軍從裝備上已經被日本海軍反超。不僅艦艇的數量不如日本多,舊有艦艇的火力、動力等效能,也都不如日本海軍。

    除了上述硬體不如日本外,北洋海軍在軟體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諸如平時缺乏戰役指揮程度的研究、訓練,全軍定額人數過少,戰時出現傷亡後補充乏力,其他諸如軍艦缺乏醫療人員、北洋海軍提督對與海軍相關的各後勤保障機構沒有管轄排程權力等等。

    綜上,導致了北洋海軍在戰場面對面的交鋒中,難以戰勝日本聯合艦隊。

    二、李鴻章等對北洋海軍指揮無方

    戰鬥力不濟,只是說可能打不過敵人,但不一定會自己送命。導致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輸得徹徹底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這支軍隊的指揮。

    北洋海軍的指揮者,主要是北洋大臣李鴻章,光緒帝、軍機處偶爾也會過問艦隊的排程情況。而以李鴻章對北洋海軍設定的作戰方略來看,實際是一步步放大了北洋海軍的短處,加大了災難。

    在甲午戰爭尚未爆發的中日對峙時期,一直到1894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戰前,李鴻章對北洋海軍的指導,始終取守勢,主動放棄了原本在北韓前出駐紮艦隊的方案,退守威海、旅順一線,自己將北韓沿海制海權拱手讓予日本,使得日本海軍得以非常順利地將前進基地設到北韓西海岸,直接威脅中國渤海內外。

    在1894年9月17日黃海大東溝海戰後,北洋海軍實力大減,李鴻章對北洋海軍的運用一度持“做猛虎在山之勢”的守勢,要求依託軍港炮臺實施被動防禦,最終在威海灣被日本海陸軍合圍,直至全軍覆沒。只是到了北洋海軍被圍的末期,李鴻章才提出了衝出威海,向上海方向突圍的方案,但是時機錯過,已經無從實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電視劇中的人那麼容易暈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