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返

    易者恆一,無字胃易,有字胃道

    返也者道之動,弱也者道之用

    妄言無用,諸子百家皆一用

    我等後輩迂腐,洗腦幾千年

    只知文字遊戲,不識大道本真

    哲科思維,物理已經路斷

    中華崛起在中華

    學西方哲科也該到總結的時候了

    不然又是被洗腦

  • 2 # 模糊黃金紅

    一句話概括:《易》是從微觀到巨集觀論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道德經》是從巨集觀到微觀記錄了一個真實的宇宙。

    易和道德經是中國古太極☯文明中兩張無字天書(河圖和洛書)的註解,叫兩部有字天書。

    中國古太極☯文明的這個源頭很不簡單,這些文明的資訊又印刻在龜身上。

    龜可能是文明的使者,這種特殊的動物或是人類母文明設計的。

    這是5300-5500年前安徽凌家灘遺址發掘的圓雕而成的凌家灘玉龜,分背甲和腹甲兩部分,上面鑽有數個左右對應的圓孔,龜腹與龜背之間有一玉片,上面刻有八角星紋。

    這個5000年前的玉龜可能就傳遞了這個資訊。

  • 3 # 布衣閒人10

    《易經》和《道德經》的同與異,概括地說:一,《易經》出現的時間要比《道德經》早。二,《易經》依據掛相的變化來預測吉凶禍福,並確定人們的行止。而《道德經》講“道”,講“德”,講“無為”,講崇尚自然。兩者的思想主旨是不同的。三,兩者都承認事物是不斷變化的,這是它們相近的地方。

    這就是《易經》與《道德經》的異同。說得比較簡單,僅供參考。

  • 4 # 尋道底呢

    周易》是從卦象演易中,開示子孫後代!順天意而行!朗朗乾坤大光明!!!《道德經》是天道的總則!是道家的始祖!!!

  • 5 # 北冥有魚89958

    易經好像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的葵花寶典,而道德經和論語如同華山派的劍宗和氣宗,只是對易經一種表象的不同表達。易經又好像是九陰真經,而道德經和論語好像九陰白骨爪、易筋鍛骨篇一樣。

    易經開篇的乾坤二卦,乾卦強健、坤卦柔順,而道德經就如同坤卦強調柔勝剛。離坎二卦代表火和水,火剛中有柔、水柔中有剛。而道德經代表著坎卦。如果說論語教會了我堂堂中華大國百姓的行為準則,那道德經就是產訴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處事之道。

  • 6 # 洛書圖解周易

    沒有本質區別,道德經就是老子對易經的解讀,不信請看

    http://www.360doc5.net/wxarticlenew/830662731.html

    或者可以說,易經側重於道的推演,道德經側重於德的發散

  • 7 # 外星文明新時代

    本民科認為,黃帝的道源經,周文王的周易和老子的道德經為華夏思想的一脈相承,核心都是詮釋何為道,並無本質區別。

  • 8 # 瀋陽新觀察

    以《老子》解《易》,以《易》統領《老子》。

    《易》為群經之首,所以諸子百家的學說基本都可謂是見仁見智;《老子》因為其對體、用的闡述,對道的描摹、對德的應用的描述,如陰陽、變機、道動的把握,可謂是跟《易》最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理論著述。

    中中國人的文化習慣,親疏薄厚濃淡,蓋與《易》及《老子》相符。也足見文明史數千年以來,二者互為表裡、流傳至今的佐證。《易》是道,《老子》是德,中醫藥為濟世,道教為神道,相輔相成,以什麼入手,只是選擇不同的起點而已。

    個人強烈建議熟讀識記《老子》。

  • 9 # 凡人評論熱點

    如果說《易經》預測吉凶,從而有所預防。但天道迴圈,無論如何預防也跳不出來因果迴圈,如商滅夏,周滅商。

    而老子《道德經》欲使統治者跳出吉凶迴圈,提出了很多解決紛爭方法,特別防止民變,如太上下知有知,如無為而無不為,如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如絕聖棄智,如塞其兌,閉其門。如和其光,同其塵。如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皆減少紛爭也。

  • 10 # 十方77727

    易經是樸素的講解和指導人在以各種自然現象的寓意中應該採取的應對人事的方式,以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

    道德經分別闡述了天道和人道。並且指引人們以天道為準則規範行為,達到天人合一,以盡天年,甚至得道成仙。

  • 11 # 中自然

    《易經》與《道德經》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

    中華民族的文化起始於,古代先賢聖人伏羲的"以"畫開天的以"以"擬太極的太極圖。

    《易經》中的先天八卦、後天八卦,以及卦詞、爻詞和糸詞等,都是對太極圖的註解與詮釋。《易經》是眾人的著作,從古至今都有人蔘與其中。但是,很少有人能自圓其說。是故有人評論《易經》說,"不明太極(道)之理,落入了陰陽算計之中"。

    從某種意義說,《道德經》也是對太極圖的詮釋。《道德經》全面的完整的正確的詮釋了太極圖的真實義境。

  • 12 # 劍鋒園子

    其一,“動”與“靜”不同

    《周易》中特別強調“動”,認為只有運動起來萬物才能健康發展,一切皆在於運動。“小往大來,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志同也,內君子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動靜有常,剛柔斷矣”,還說“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又說“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益晒之,兌以說之,坤以藏之。”

    而《道德經》則是強調“靜”的境界,講清靜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修身、養生”,“靜勝燥,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其二,對天地規律認知不同

    《易經》為何?“易者,象也。”《易經》的世界雖豐富多變,卦象演化之義無窮無盡,但總體上可歸為一個“象”。“象”為何?即把天地法則、規律開啟給人看。《易經》基本原則:上天垂象,從天地抽象出基本八卦衍生永珍。

    但是老子汲取《易經》的營養,實現了超越。老子把天地永珍合而為一,抽象出一個總象,即“道”,將道的性狀表述為“無極”。老子最重要一個貢獻,就是從太極到無極,把人的思維從太極中超脫出來,立於無極重構了秩序體系:“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是對天地宇宙的一次偉大超越,天地宇宙不再是終極真實,而是道的彰顯。故而,《易經》被可稱為“群經之首”,《道德經》為“萬經之王”。

    其三,哲學哲學思想及其價值不同

    《道德經》受《易經》影響很大,都講天地之道,宇宙規律。但《道德經》形成了完整的哲學體系,哲學思想在治國、軍事、教育、經濟、藝術、技術、管理,直至個人修身養性,健康養生等等,可謂包羅永珍,其對人類指導意義價值更大。

  • 13 # 中上行

    《易經》和《道德經》相同的是他們都屬相對準確正統中華官方文化,有別於孔子儒家與後來的各家。《易經》比較實用。在各種環境下應當如處理。屬有客觀規律與實際操作方法,有非常居體很全面。應當時前人實踐過的。《道德經》是老子抽家歸納了周當時的官方最高認識和自身對社會的看法比較抽象。

    二者都是以周當的,對道的認識《河圖》《洛書》為前題的。應用推理方法相動。都帶有周當時官方最高文化學術思想,是孔子及後人無法完全明白的。

    《周易》的作者與《道德經》的不同是一個理論加實際操作者與一個純學者的區別。老子屬後者。

  • 14 # 愚夫201310196

    《道德經》是老子讀《易經》的感悟,《道德經》來自於《易經》,不同的人讀《易經》有不同的收穫,孔子讀了《易經》才有儒家學說,墨子讀了有墨家學說,醫家讀了有了《黃帝內經》等等

  • 15 # 生命力提升

    看到你的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提的非常非常好。可是就目前來看我估計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人不太多啊。為什麼呢?因為目前有知識得人太多,而有智慧的人太少了。知識不代表人有智慧,智慧和知識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層次境界的分別而已。我分為三個層次來論述一下這個問題吧。當然了只代表我個人的觀點與理解而已。第一個層次就是《易經》是宇宙萬物執行規律法則的系統理論。通過現象看本質的一種含有高深智慧的自然科學。第二個層次就是《道德經》是把《易經》裡的兩儀(陰陽)即兩儀的“陽”儀現象通過文字形式體現出來的一種思想文化理論而已。也就是我們更加直觀的通過文字理論來學習《易經》而已。第三個層次就是《道德經》最後的功能更加龐大就是通過文字語言理論把宇宙萬物的總體母親闡明瞭那就是一個字《道》而已。用一句話總結出來就是《道生萬物》。而“道”的具體體現在人類身上的功能就是一個字“德”而已。從而讓我們知道了《經》是永恆不變的規律法則,而《德》是可以陰陽變化的一種功能體現而已。也可以是《上德》與《中德》和《下德》三種作為而已。

  • 16 # 天澤1967

    兩者都是偉大的中國智慧的結晶,令人歎為觀止,高山仰止。只能說說粗淺的感受。

    《易經》是萬經之首之源,《道德經》由《易經》演化而來。《道德經》的思想和《論語》的思想可以並列,體現了對《易經》認識的不同方向。

    《道德經》從思想方法的角度出發,去認識世界,側重人的自然性,強調通過認識自我,來適應社會和自然。所以,《道德經》說“無為無不為”。

    《論語》從規範行為角度出發,去認識世界,側重人的社會性,強調通過實踐性行為,來改變社會和自然。所以,《論語》說“士,不可以不弘毅”。

    但《道德經》和《論語》殊途同歸。《道德經》中對“道”的追求,《論語》中對“仁”的推崇,歸根結底,都是對《易經》所闡述的各種規律的一種認識境界。

    在《道德經》和《論語》的論述中,我們只看到了對“道”和“仁”的描述,卻看不到對“道”和“仁”的明確定義。我想主要是,《易經》所展示的龐大體系和“至精至微”之處,作為認識和行為的至高境界,即使偉大如“老子”“夫子”,能做的更多的,也只能是“體驗”,而無法精確定義。

    所以,在我看來,《易經》和《道德經》只有一脈相承的聯絡,而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如果非要區別,那就是主幹與旁枝,母體和衍生的區別。

  • 17 # 潤和

    周易與道德經,兩者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大火猛煮還是小夥慢燉的問題。

    在做好“社會和人生”這“一大鍋飯”的目標上,沒有多少本質的不同。

    周易與道德經,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不是本質上的,而是在形式上:

    周易是一本“沒有被固定”的書;

    道德經是一本內容固定的書。

    為什麼說周易是一本沒有被固定的書呢?

    這就要說到周易成書的過程了。

    現在,基本可以確定的一個說法是,周易是上古時期的伏羲氏首先作先天八卦,用八個三爻的卦形,代表世間的萬事萬物。

    伏羲氏是什麼時期的人物?中國的人文始祖啊,太早了,甚至連文字都沒有產生,起碼是還沒有完善、系統。

    真是不好確定的是,不知道過了多少年,到了殷末周初的時候,西文王重卦,也就是把三爻的先天八卦重疊組成了六十四卦。這個時候的易經開始叫【周易】。周朝,周全之意也。

    到了周朝末期的春秋戰國時代,孔子五十多歲以後才看到了周易,老夫子覺得這本書好啊,做了“十翼”贊易。

    孔子贊易後的周易,其實還是【周易】,只是相對西文王的周易更豐富了。到了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思想典籍被上升到了經典的地位,這才有了【易經】這個說法或書名。並且,這本書的名字還真不叫【易經】。是漢武帝以後又過了幾百年,有個孔子的後世孫叫孔穎達的,整理、校訂後,孔子贊易後的“周易”才算是固定下來,書的名字是【周易正義】。這本【周易正義】,才是我們現在大多數人能看到的“易經”。

    孔子與老子,基本上是一個時代的人。

    不同的是,孔子是體制外的人。而老子是體制內的人。

    孔子所生活的魯國,周遊的列國,都是周朝下屬的諸侯國,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孔子,據說在魯國當過宰相一級的官員,三月大治。但是,相對應周朝的官僚體制而言,孔子只能算做是一個事業編吧,當然,這也不夠準確。

    老子,是周天子中央王朝的藏書吏,別管怎麼的,部門的級別高。老子可以算做是體制內的人。

    兩人所處的時代基本是差不多的。

    只是,體制外的孔子看到的社會現狀是:禮崩樂壞。認為大家都不遵守禮樂制度了,諸侯都不聽周天子的招呼了。孔子認為問題發生的根源是:禮樂制度沒有堅持好。孔子就要求大家克己復禮。

    體制內的老子呢?

    雖然老子的職務或工作不是很重要。但是,藏書吏有個一般人不具備的條件是,他可以收集,整理當時所有的最高級別的重要檔案,文獻。並且,這是他的本職工作,看起來還是做到了退休的年齡。

    老子通過收藏,整理檔案,文獻的本職工作,認為,周朝“式微”的主要原因就是,“封建迷信”的那些花架子搞的太多了。

    老子心想,我這是當了周天子一輩子的差啊,治理國家的事咱也不敢問,咱也不敢說啊。不過,從我整理過的檔案看,你們這些天子啊王啊諸侯啊,一天天舞舞乍乍、裝神弄鬼的,淨弄些嚇唬、糊弄老百姓的事,眼瞅著要不管用了。自先王西伯昌以來,這都快八百年了,你們還是打卦算命的這一套,就不知道琢麼琢麼還有什麼其他的“道道”嗎?你得有學習,有提高啊。我倒是滿肚子的想法,看法。咱也沒資格說啊。

    老子在國家一級的藏書館工作,是吏,不是官。老子是沒有什麼參政議政的權力的,連發言的權力都沒有。

    畢竟,搞了一輩子的文案工作,有這個便利和條件。就把自己一生的感悟,心得,體會都記錄了下來,不多,也就是一大捆,五千來字。

    老子老家據說是河南的,不知道為什麼要西出函谷關,被守關的還攔下了。

    聽說你挺有學問啊,給咱寫本書唄?

    老子一聽,明白了。

    拿去吧。你妹的,沒文化啊。看不懂就說看不懂唄,還讓我寫書。

    老子沒有學問誰有學問?

    告訴你哈,我的這捆書,上篇言道,下篇述德,和國家機密沒有一點關係。你要你拿去。

    這五千字的“道德”之言就此流傳了出去。又過了多少年,黃老之學的人覺得,這“道德”不錯啊,玄之又玄的。人家儒家都有“五經”了,咱好歹也得有一本啊。

    老子言道論德的五千多字,就被後人奉為了【道德經】。

    老子和孔子,都是在身後幾百年,才聲隆名顯,反觀其各自的生前,一個是私塾先生,一個是普通的國家工作人員。都是普通的文化工作者。尤其是老子,不管他是自願寫的,還是被人扣留的,他西去出關的時候,可都說是暮年之人了。八十多的人了留下的道德經,有了道德經,才有了老子以後的名。生前呢?老子就是個普通的在王室謀差使的人。吏不是官哦。

    孔子和老子,兩個生前普通的人,在當時的資訊和交通條件下,是不可能相互知道或交流的。

    他們相同的一點是,都是從事文化工作的人。相通的一點應該是,都學習、研究過周易。

    不同的是,孔子是補充和完善。

    老子是另起一行,重新創作。

    可以這麼說:孔子研究了周易後,寫成了【周易正義】。

    老子研究了周易後,寫成了【道德經】。

    都是對周易的繼承和發揚。

    孔子的【周易正義】裡,其實也是有“道德”經的,繫辭上"下,就是孔子的道德經。

    通觀易經和道德經,都是“周易”這棵樹上的葉和花,和果。既有分別又有割不斷的聯絡。南枝北丫,怎麼區別?

    讀過【周易正義】也就是易經的人,讀過【道德經】的人,不管你是什麼看法,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兩本書裡沒有相互矛盾和攻擊的地方啊,誰也沒說誰有什麼不是,不對的地方啊?

    為什麼後來的人覺得儒,道兩家是水火不容了呢?

    主要的原因是:

    孔子藉著周易發展成了易經,開創了儒家思想。

    老子藉著周易發展成了道德經,開創了道家思想。

    出世則儒,遁世則道。總體上,儒家風光的時候多一些。

    這都好說。

    要命的是,後世的儒家發展成了理學,以至心學。

    道家發展成了道教和道術。

    周易的原理和方法,順著儒家,道家這兩條主道傾斜而下,一路上打打鬧鬧,裹挾糾纏,分分合合,伴歌伴舞著彙集成了洶湧澎湃而來的易學洪流,流淌至今,哪裡還分得清彼此呢?

    什麼是易學?拉倒,打住吧。有機會再說。

  • 18 # 洪範書齋

    道德經是易經的一部分,而這部分就是失佚了的歸藏易,禮記講太卜掌三易:夏有連山、商有歸藏、周有周易,一共是三個版本的易經。

    老子為什麼能讀得歸藏易呢?那就簡單且合邏輯,因為老子是東周皇家的圖書館長,所以必然能閱讀到眾多太古奇書,當然不難想象三易亦在其中。

    飛天龍馬難得有,這個似乎是神話色彩的描繪罷了。然則更合符邏輯推理的是:水中浮現可以飛天的物器,細想一下,與現代所說的UFO何其相似。

    三易與道德經其實也是河圖洛書的衍生東西,易講陰陽,道德經亦說陰陽…河圖洛書的黑白點是為陰陽學問之源泉。

    道德經為什麼主言歸藏易是與當時社會相關,因為春秋時期,周天子失勢,諸侯你攻我伐,人類社會陽剛至亢者非戰爭莫屬!所以老子講天之道是柔勝剛,明顯是借天道實則落腳點是論人道。

    然而道德經亦非只論柔道,只是其將“剛”蘊含於“柔”的裡面,從老子推崇“水”就明確可知,正所謂上善若水…水性柔順,可圓可方,然一旦當時得令而發,則可摧枯拉朽,擋者披靡。看看上個十年的南亞大海嘯,人類在奔騰的怒濤面前可為不堪一擊。這個就是內剛外柔,道亦如此,不知不覺中掌萬物生死大權。

    總而言之…道德經是對易經(歸藏)的闡發…

  • 19 # 麴塵絲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儒學吸收《易經》的陽剛之氣;道學吸收《易經》的陰柔之美。

    二者本質區別是:《易經》兼有陰陽之氣,《道德經》只有陰柔之美。

  • 20 # 已被註冊了N遍

    巜易經》是闡道文化。

    七,八千年前太陽系執行在高能區,人類是在高能量支援下的具有高階思維的高階人類,都能普遍的通過自己的身體功能來感知認識宇宙的大道規律,於是伏羲用卦畫闡示了大道規律。後來文字出現後才注入卦辭。

    巜黃帝內經》巜黃帝四經》是法道文化。

    四,五千年執行到中能區,只有一部分人具有高階思維,他們在黃帝的帶領下制文字,修曆法來指引那些失去內文明的人來生產生活,所以是從法於道的法道文化。

    《德道經》是德道文化。

    二千五百年既將執行至低能區,也就是軸心時代,人類普遍失去了內文明狀態的高階思維能力,於是老子編寫了巜德道經》這本修身教科書,指導人們如何培補自己的德效能量,提高自身的內在品質,修復內文明的功能,從而能體認大道規律來提升科技發明和社會治理的智與慧。所以是培德明道的德道文化。

    這就是中華文明史上輝煌的三步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傑和張學友到底誰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