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紂王的本名是子受(一作子受德),帝辛是他的廟號,是商人祭祀他時用的名字,是死稱。紂王這個名字的本意有爭議,但現在是作為貶義使用。
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稱“紂”、“商紂王”。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其在位時間定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帝辛有諸多異稱:辛,帝辛(商王帝辛),受,帝辛受,受德,受德辛,殷辛,后辛,紂(商王紂、殷王紂),殷紂,商紂,帝紂,等等。
“王”與“帝”,都是商代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但“帝”同時也指上帝(不是聖經中的上帝,指天帝)。殷人認為商王死後可以“昇天配帝”,商王祭祀先祖時對其先王也稱為“帝”,他們宣稱自己是上帝的嫡系子孫,藉助“上帝”與人間“下帝”的配合,便利自己的統治。
關於辛字,鄭玄認為是紂王之名。後世學界對於此類出現在商王名號中末尾的天干(“日名”),存在生日、廟主、祭名、死日等多種說法。
關於“紂”,有“諡號”、“先號後諡”(生前作為稱號、死後作為諡號)、“生前稱號”等多種說法。據研究,商人沒有標準意義上的諡號制度,《左傳》中宋國大夫無諡號,被解釋為是繼承殷商制度的表現。
鄭玄、孔穎達持生前稱號的觀點,即帝乙將帝辛稱為“受德”,因聲音相近發生轉化的原因變成了“紂”;而“紂”本來也沒有不好的含義,只是後人因帝辛惡行而附會字意,使之帶有貶義。這是一種相對合理的說法
商紂王的本名是子受(一作子受德),帝辛是他的廟號,是商人祭祀他時用的名字,是死稱。紂王這個名字的本意有爭議,但現在是作為貶義使用。
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稱“紂”、“商紂王”。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其在位時間定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帝辛有諸多異稱:辛,帝辛(商王帝辛),受,帝辛受,受德,受德辛,殷辛,后辛,紂(商王紂、殷王紂),殷紂,商紂,帝紂,等等。
“王”與“帝”,都是商代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但“帝”同時也指上帝(不是聖經中的上帝,指天帝)。殷人認為商王死後可以“昇天配帝”,商王祭祀先祖時對其先王也稱為“帝”,他們宣稱自己是上帝的嫡系子孫,藉助“上帝”與人間“下帝”的配合,便利自己的統治。
關於辛字,鄭玄認為是紂王之名。後世學界對於此類出現在商王名號中末尾的天干(“日名”),存在生日、廟主、祭名、死日等多種說法。
關於“紂”,有“諡號”、“先號後諡”(生前作為稱號、死後作為諡號)、“生前稱號”等多種說法。據研究,商人沒有標準意義上的諡號制度,《左傳》中宋國大夫無諡號,被解釋為是繼承殷商制度的表現。
鄭玄、孔穎達持生前稱號的觀點,即帝乙將帝辛稱為“受德”,因聲音相近發生轉化的原因變成了“紂”;而“紂”本來也沒有不好的含義,只是後人因帝辛惡行而附會字意,使之帶有貶義。這是一種相對合理的說法